2006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件評選
《中國普法網》北京1月15日訊 記者唐俊 今天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云南廳內氣氛顯得格外熱烈,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和本報聯合主
辦的“方正杯2006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揭曉及研討會在此隆重舉行。
此次評選活動最終產生10大影響性訴訟案例,分別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歧視案、少女登機被拒截肢案、邱興華殺人案、“齊二藥”假藥案、阜陽法院法官腐敗案、李剛訴全國牙防組案、上海社?;鸢?、藥監局腐敗窩案、“奧美定”受害者索賠案、南方證券破產案等。
據悉,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行了兩屆。2005年,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與法制日報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當時便形成了一個學術界、司法界、新聞界密切配合,平面媒體、立體媒體、網絡媒體全方位參與的重大法治主題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法律專家學者對此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有關人士指出,2006年是我國法治歷程中的重要一年。在這一年當中,眾多極具影響力的訴訟案例仍然或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觀念。關注這些影響性訴訟,研究這些影響性訴訟,挖掘其深刻的制度性意義,使其發揮更大影響,是關注中國問題的法律人以及關注法律問題的中國人的共同使命。
為此,去年底,在一向熱心法治事業和公益事業的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本報決定共同主辦第二屆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并命名為“方正杯2006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
據評選活動小組負責人介紹,此次評選活動前后經過了以下3個階段:2006年12月1日評選活動正式啟動,12月底通過主辦方及社會共同推薦形成此次評選的案例庫。這些案例大都是一些具有大眾性、價值性、創新性、學術性和代表性的有較強影響力的訴訟案例。在此過程中,評選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廣大讀者紛紛來信來電,積極推薦和提供訴訟案例,總共形成了30個候選案例。
在推薦案例階段結束后,一個以法制日報評論委員會成員為主體,由著名法學家應松年擔任組長的專家評審組自30個候選案例中初選出了20個入選案例,并就初選案例進行了初步點評。
2007年1月初進入了公眾評選階段,廣大公眾通過本次活動的合作網絡法制網、新浪網、人民網、新華網等對初選出的20大案例進行了網上投票。同時,評選活動小組告知公眾,在2007年1月10日前通過在法制網或其他網站提供的鏈接上進行網上投票,并從這20個候選案例中評選出了自己心目中的10大影響性訴訟案例。
截至2007年1月10日24點,評選活動中的公眾投票活動全面結束,共有29421人直接在網上進行了投票,另有500多人通過公共郵箱進行了投票。根據有效投票信息統計,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歧視案、少女登機被拒截肢案等10個案例最終入選為“方正杯2006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
與此同時,專家學者們對此次評選的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例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看法(詳細內容見本報6、7版),一致認為這種通過個案推動法治進程的評選活動具有廣泛的積極意義,應當堅持下去,以此推動中國法制的進步,并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在公證員的監督下,今天在會議現場為熱心參加此次評選活動的人士進行了抽獎,當場產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于寧、法制日報社長賈京平、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兆東、法制日報總編輯雷曉路和其他中央媒體記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尋求個案促進制度完善的契機
本網特約評論員 吳革
通過專家、媒體、網民的多重評選,2006年度十大影響性訴訟如今已經新鮮出爐。盡管它們可能是當下十大熱評中最具民意和專業內涵的權威評選活動,但讓每一個理性讀者感受更多的,還是其宣示意義;盡管2006年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的每個案件我們都耳熟能詳,盡管每個案件都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盡管每個案件都有其制度價值,但在這樣一個利益多元的信息時代,在一個亟待崛起、人文日新的大國,你用什么來證明,那些并沒有入選的案件其影響力就低于候選的30案例,甚至今天我們選出的“十大”呢?年頭歲尾,正是一個周期的轉圜點,我們只不過以此回顧剛剛走過的2006年某些令人感動的場景,凝神傾聽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向法治時代的進步足音。
自古以來,凡是存在著法律的社會,總是存在著那么一些特殊的個案,它是那個社會的法制話題,影響著那個社會的法制走向。蘇格拉底可以逃避審判,其中對他的一項指控,就是不信仰雅典的神。面對死亡,蘇格拉底選擇接受陪審團并不公正的審判。商鞅為表明法度的嚴肅性,先設計一個徙木獎勵的案例立信,通過變法塑造了強秦。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做出判決,否定了“分離但平等”的種族歧視觀點,使得林肯以來的民權運動有了新的發展。這些類似的案例讓人們開始不僅相信紙上的法,而且愿意從個案中感受法律的存在。
人類總是通過歸納和推理的方法來認識世界,而個案不僅是歸納規則的開始,也是演繹規則的過程。影響性個案在判例法國家,是重要的法律淵源;在制定法國家,既是檢驗立法也是促進法律完善的工具。
所謂法治,它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理念,也不是枯燥無味的法條。它并不僅僅存在于書本上,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們身邊。法治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個個案,尤其是那些影響深遠的典型案例。
影響性訴訟,以法治的方式實踐法治,以法治的方式推進法治,以法治的方式創新法治,并達成社會各利益群體的和諧共處。在后法律移植時代,個案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將會發生對中國法治進程無比巨大的影響,我們樂意積極地觀察研究并將它們推薦給社會各界。
傾聽2006年中國法治的足音,既有高歌猛進,亦有細碎的腳步,更有泥濘的艱澀。我們關注中央堅定不移的改革和反腐的決心,關注死刑復核權回收最高院和司法保障人權理念落實,也為動了老百姓養命錢的上海社?;鸢讣?,為阜陽中級人民法院腐敗案件,以及邱興華等訴諸暴力行兇殺人的惡性犯罪深感擔憂。但不管怎樣,我們都不必諱言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關鍵是要透過這些案例所暴露出來的社會矛盾,所反映的深層次問題,來積極尋求個案促進制度完善的契機,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及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做出不懈地努力。
(作者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與人權專業委員會主任)
1、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歧視案
影響力:乙肝就業歧視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該案依然能夠成為2006年十大影響性訴訟之首,原因在于它背后所涉及到的一億多人的切身利益,相似的歧視性遭遇和共同的利益讓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緊密的社會群體。平等就業權是指勞動者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的權利,即在就業機會的獲得方面,勞動者不因性別、年齡、種族等人的自然差別而受歧視,在就業機會面前一律平等,而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就業歧視顯然侵犯了這一權利。讓數量如此龐大的人群在起跑線上就喪失了平等的競爭機會,限制甚至阻塞了一部分社會成員的發展前景,不僅有失公平,而且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巨大的浪費,最終也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健康運行。適值《勞動合同法(草案)》頒布征求社會意見之際,平等就業權也就更加引人關注。
2、少女登機被拒截肢案
影響力:該案反映了中國轉型社會中的諸多問題:航空法律法規如何對面臨危難境地的個體和相關的整體利益間進行平衡,在情況危難而風險卻又不確定的情況下該如何拯救受害人,相關的做法如何制度化法定化。對于旅客而言,為了更好地享受便利,更多地了解一些航空運輸方面的知識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對于要搭乘飛機的危重病人及家屬,及時與航空公司溝通也將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最重要的是,相關立法執法部門在類似問題處理中的職責如何承擔,具有壟斷地位的航空公司應如何給旅客提供舒適便利的運輸服務。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保護“老幼病殘孕”等弱勢群體的利益,尊重消費者的權利應是這些特殊企業的必修課。處于壟斷地位的航空公司的強勢,也許才是其對截肢少女如此漠視的制度原因,打破行業壟斷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3、邱興華殺人案
影響力:邱興華在鐵瓦殿殘殺10人,在逃亡途中又殺一人,這是2006年最血腥的暴力案件之一。盡管邱興華的二審律師向法院提請對其進行司法精神病鑒定,一些法學專家和精神病學專家也根據他們的職業判斷呼吁對其進行鑒定,但是陜西省高院最終還是依法做出了死刑判決。
因為,在我國現行的精神病司法鑒定體制下,申請人的鑒定申請并不必然地啟動鑒定程序,其決定權在司法機關。一個連殺數人兇手的死刑程序正當性問題,能夠引起如此大規模的社會辯論,這本身足可以看出人們對法治的期望,這既是社會的寬容,也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特點。而此后輿論轉向對邱案被害人的關注,最高人民法院表示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更顯個案促進制度完善的影響力。
4、“齊二藥”假藥案
影響力:由于藥品質量問題產生的致死、致傷患者的案件,已經屢見不鮮;但此案中的主角,并非生產假冒食品的小作坊,而是通過國家GMP認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大型正規企業;銷售的也并非偷偷摸摸上市的三無產品,而是通過合法渠道光明正大流通的“國藥準字”號。這實在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的假藥生產和上市暢通無阻,且通過了國家藥監局的GMP認證,這充分暴露了政府監管的漏洞。政府藥監部門作為藥品質量和安全的最后擔保者,是國家和公民天然的依賴對象,但這次事件卻讓該部門本身和“國藥準字”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我國新藥申請每年高達一萬多種,如何讓公眾重新建立對中國醫藥產業的信任,無疑是我國政府面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