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師范學院2024年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滇西有嘉木,人文薈萃縱千古;
學府聚英才,學子砥礪騁四海。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誕生和成長,伴隨著新時代的步伐發展和壯大,是一所扎根邊疆民族地區、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國門大學。學院地處氣候宜人、生態優美、人文薈萃、物產豐饒的云南省臨滄市。臨滄毗鄰緬甸,橫跨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水系,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通道。臨滄森林覆蓋率達70.2%,空氣優良率100%,年平均氣溫19.5℃,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滇紅茶”的故鄉,也是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及“金海棠”獎頒獎活動的永久舉辦地。臨滄作為中國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被命名“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和“中國恒春之都”。
云嶺蒼蒼,日月遙望,滄江揚帆千里奔流;
旗山巍巍,春秋相逢,汀河開卷一路歡歌。
歷史沿革與學校概況。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創辦的順寧府立初級師范學堂,1978年開辦臨滄師專班,首開滇西南高等教育先河,歷經臨滄教育學院、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多個發展階段,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滇西科技師范學院,成為云南省最年輕的省屬公辦本科院校之一。
學??傆玫孛娣e72.49萬m2,校舍總建筑面積32萬m2,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15.43萬m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7624.13萬元,有紙質圖書111.51萬冊,電子圖書550.39萬冊,電子期刊7067.29萬冊,學位論文697.60萬冊,擁有中國知網、人大資料、超星圖書等13個數據庫,有百度文庫、紅色講堂等可使用的數據庫23個;校內實驗實訓室152個,校外實習實踐實訓基地311個。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學部)、體育與健康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亞洲微電影學院、藝術與航空服務學院、邊疆發展學院、數學與數字經濟學院、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智能與控制學院、信息學院、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職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4個二級學院,34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0473人,生源遍及云南、山東、湖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23個?。ㄗ灾螀^、直轄市)。
現有教職員工900余人,其中自有專任教師482人,高級職稱277人,博士、碩士470人,“雙師型”教師145人。聘請著名藝術家斯琴高娃,英國倫敦南岸大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張建國研究員等一批文化名家和資深教授到校執教;引進華中科技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銀齡計劃”教授和柔性人才62名到校服務,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成為全省同類院校的示范。多名教師榮獲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1個,云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共2人,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云南省“興滇英才”教學名師3人、文體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云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0人次,受聘華中科技大學、西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兼職博(碩)導28人次。學校先后獲“云南省文明校園”“云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先進集體”“云南省高校十佳創業園”“云南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或稱號,有“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1個、云南省高校“一流黨建”示范黨組織11個。
找準辦學定位,確立發展目標。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云南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全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國門大學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確立“四三兩高”戰略發展目標(“四三”即堅持“三性三化三服務三對接”的辦學思路,具體為:堅持地方性、應用性、開放性,差異化、特色化、國際化的辦學方向;突出服務邊疆治理、服務地方產業、服務中緬合作的辦學特色;秉持專業對接產業、人才對接市場、教學對接社會的辦學理念。“兩高”即發展目標,具體為:將學校打造為高水平應用型國門大學和沿邊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高地),堅守“立德與樹人相長、科技與人文交融”的辦學理念,秉承“立德修身、篤學尚行”的校訓,聚焦應用型辦學,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探索邊疆國門大學“三跨”(跨學科、跨學校、跨國境)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扎根臨滄、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務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成為紅土高原高等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
加強專業學科建設,服務社會發展。學校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主動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需求,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突出專業建設服務社會發展的作用,培育和增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新專業,獲批云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4個,獲云南省一流專業(B類)建設備案3個,在2023年云南省第五輪專業綜合評價中,達國內平均水平(C類)專業18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和新媒體藝術專業是云南省唯一布點專業,“四大專業集群”建設成效日顯。充分發揮學??平虄瀯荩_展科技下鄉、鄉村教師培訓等活動,強化扶貧扶智,助力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學校不斷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中遠集團、中央新影集團、清華啟迪、香港成龍國際集團、超星集團、甲骨文、達內集團、大疆、云南機場集團、臨滄工業園區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力開展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與臨滄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普洱茶協會共建茶文化科技產業學院,強化產教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專業就業與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大力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培養人才,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徑。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項、省級課程思政建設項目8項;獲批教育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24項,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31項;與達內集團共建“人工智能學院”,智能與信息工程學院(現信息學院)獲批云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學院,2020年獲評全國僅5家之一的“人工智能專業最具發展潛力和創新力高校”;獲建云南省紅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紅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臨滄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等。
建校以來累計向社會輸送各類專業人才達7萬余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日益提升,升本以來為地方輸送了五屆本科畢業生10780人,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持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學年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榮獲國際級、國家級和省級獎勵713項。學校先后獲評省級青年創業示范園、省級眾創空間、省級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發揮區位優勢,科學研究異軍突起。升本以來,學校共立項科研項目48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國家自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藝術基金1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77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6項),市廳級項目286項,校級科研項目95項。獲批云南省紅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智庫、云南省曾亮專家工作站、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研究基地4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滇西科技師范學院科普基地”;有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和云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各1個。建設瀾滄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傳習館1個,設有中緬通道與環印度洋研究中心、中緬沿邊產業研究院、云南口岸經濟研究中心和一帶一路研究院。近三年來,學校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SCI、EI、CSCD、CSSCI、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論文62篇),出版“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叢書”等學術著作50部,獲國家專利130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市廳級科研成果獎14項。
拓展交流渠道,對外合作成效明顯。在教育部的直接關心下,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南大學自2019年起對口支援我校,兩校在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科學研究、教學科研資源建設等方面對我校進行全方位支援和幫扶。目前共有72名青年教師赴對口幫扶等高校脫產攻讀博士學位,53名優秀學生被選派赴西南大學插班學習。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臨滄市人民政府簽訂市校共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云縣、雙江縣、滄源縣人民政府等簽訂合作協議,校地、校政合作邁上新的臺階。充分整合國際友好團體組織優勢資源,與韓國、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家高等教育機構保持友好交流合作關系,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學生前往合作院校交換學習。2002年、2012年學校分別獲批“云南省重點建設的華文教育基地”和“首批云南省華文教育基地學校”,協助設立臨滄市人民政府“友好城市獎學金”,先后招收培養外國留學生474人(其中緬甸僑生339名);多次承辦云南省僑辦“緬甸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活動,參與1595人次;舉辦“臨滄市緬語骨干培訓班”“緬甸華文教師培訓班”“緬北華文學校微視頻制作技術培訓班”等,培訓671人,有效促進中緬民心相通。
以師生為本,強化綜合服務保障。圖書存量穩步增加,完成學生宿舍修繕提升工作,推行食堂安全衛生“6T”管理;完成教育衛生“補短板”一期項目,體育館、綜合訓練館、藝術教學實訓樓、學生食堂等單體項目及附屬設施投入使用;建成總建筑面積為29980m2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訓樓;完成國家二類田徑場運動場的改造,持續完善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建設。初步建成設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現代大學校園,一所山環水繞、春和景明、欣欣向榮、人文薈萃的應用型國門大學矗立在祖國的西南邊疆,成為臨滄作為“天下茶尊,世界佤鄉、恒春之都”的文化名片。
擘畫新藍圖,推動新發展。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體師生,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力爭“十四五”末,初步形成應用型大學的基本架構,努力建成人才培養質量高、服務地方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應用型國門大學。
二、招生計劃
(一)普通本科招生計劃(共計:1995人)
1、云南省外本科招生計劃:70人
省市 | 專業名稱 | 招生類別 | 招生計劃 | 學費標準(元/學年) |
重慶 | 網絡與新媒體 | 歷史類 | 2 | 3400 |
物聯網工程 | 物理類 | 1 | 4500 |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物理類 | 2 | 4500 | |
機器人工程 | 物理類 | 2 | 4500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物理類 | 2 | 4500 | |
新媒體藝術 | 藝術類 | 2 | 10000 | |
音樂學 | 藝術類 | 2 | 8500 | |
美術學 | 藝術類 | 2 | 8500 | |
四川 | 英語 | 文史類 | 1 | 3400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理工類 | 2 | 4500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理工類 | 2 | 4500 | |
物聯網工程 | 理工類 | 1 | 4500 | |
數字媒體技術 | 理工類 | 2 | 4500 |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理工類 | 2 | 4500 | |
機器人工程 | 理工類 | 1 | 4500 | |
新媒體藝術 | 藝術類 | 2 | 10000 | |
音樂學 | 藝術類 | 1 | 8500 | |
美術學 | 藝術類 | 1 | 8500 | |
貴州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物理類 | 2 | 4500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物理類 | 1 | 4500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物理類 | 2 | 4500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物理類 | 2 | 4500 | |
機器人工程 | 物理類 | 1 | 4500 | |
音樂學 | 藝術類 | 2 | 8500 | |
美術學 | 藝術類 | 2 | 8500 | |
湖南 | 網絡與新媒體 | 歷史類 | 2 | 3400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物理類 | 2 | 4500 | |
新媒體藝術 | 藝術類 | 2 | 10000 | |
山東 | 漢語言文學 | 不限 | 2 | 3400 |
英語 | 不限 | 1 | 3400 |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物理類 | 2 | 4500 |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物理類 | 1 | 4500 | |
河南 | 網絡與新媒體 | 文史類 | 2 | 3400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理工類 | 1 | 4500 | |
物聯網工程 | 理工類 | 2 | 4500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理工類 | 2 | 4500 | |
數字媒體技術 | 理工類 | 2 | 4500 | |
新媒體藝術 | 藝術類 | 2 | 10000 | |
河北 | 網絡與新媒體 | 歷史類 | 2 | 3400 |
漢語言文學 | 歷史類 | 2 | 3400 |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物理類 | 1 | 4500 |
2、云南省內普通本科招生計劃:1875人
學院 | 專業名稱 | 招生類別 | 招生計劃 | 學費標準(元/學年) | 備注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理兼招 | 100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教師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 | 文理兼招 | 50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6人 |
小學教育 | 文理兼招 | 100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10人 | |
特殊教育 | 文史類 | 30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2人 |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 | 體育類 | 65 | 3400 | |
人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文史類 | 146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8人 |
國際教育學院 | 英語 | 文理兼招 | 48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2人 |
緬甸語 | 文理兼招 | 30 | 3400 | ||
亞洲微電影學院 | 網絡與新媒體 | 文理兼招 | 92 | 34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新媒體藝術 | 藝術類 | 42 | 10000 | ||
影視攝影與制作 | 藝術類 | 50 | 10000 | ||
藝術與航空服務學院 | 美術學 | 藝術類 | 35 | 8500 | |
音樂學 | 藝術類 | 35 | 8500 | ||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 | 藝術類 | 150 | 10000 | ||
邊疆發展學院 | 審計學 | 文理兼招 | 50 | 40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會計學 | 文理兼招 | 40 | 40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
物流管理 | 文理兼招 | 50 | 40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
數學與數字經濟學院 | 金融數學 | 文理兼招 | 50 | 40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互聯網金融 | 文理兼招 | 50 | 40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理工類 | 9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5人 | |
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理工類 | 46 | 4500 | |
智能與控制學院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理工類 | 75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機器人工程 | 理工類 | 3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理工類 | 75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信息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理工類 | 3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數字媒體技術 | 理工類 | 7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理工類 | 3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理工類 | 76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 | 茶學 | 文理兼招 | 30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4人 |
應用生物科學 | 理工類 | 40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3人 |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文理兼招 | 40 | 4500 | 包括迪慶專項4人 |
注:1.以上部分招生專業計劃中包含迪慶專項計劃、預科升學計劃,最終招生計劃以云南省教育廳公布的為準,詳情可查看《云南招生》計劃版和我校網站。
2.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報考要求:男生身高172厘米-185厘米,女生身高162厘米-175厘米;五官端正、身材勻稱、無明顯的“O”型或“X”型腿、無骨關節疾病或畸形;身體裸露部位無明顯疤痕和胎記、全身無紋身;女生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不低于C字表0.5,男生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不低于C字表0.7,無斜視、無色弱、無色盲。不符合基本條件的考生,請勿報考。因部分航空公司乘務員的入職年齡控制在24歲(以出生年1月1日起算),畢業當年年齡達到或者超過24歲的考生,請慎重報考。
3、云南省內三校生本科招生計劃:50人
學院 | 專業名稱 | 三校生類別 | 招生計劃 | 學費標準(元/學年) |
邊疆發展學院 | 會計學 | 經濟管理類 | 10 | 4000 |
藝術與航空服務學院 | 美術學 | 藝術統考美術與設計類 | 10 | 8500 |
音樂學 | 藝術統考音樂教育 (聲樂主項) | 10 | 8500 | |
體育與健康學院 | 體育教育 | 體育類 | 10 | 3400 |
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 | 茶學 | 農林類 | 10 | 4500 |
(二)少數民族預科(本科)招生計劃(共計:150人)
招生類別 | 招生計劃 | 招生范圍 | 學費標準(元/學年) | 備注 |
文史類 | 60 | 云南省 | 1400 | 包括鄉村振興專項10人 |
理工類 | 90 | 云南省 | 1400 | 包括鄉村振興專項20人 |
注:民族預科鄉村振興專項計劃,招收原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原國務院掛牌督戰未脫貧摘帽縣及邊境縣所在州市(普洱市、臨滄市、文山州、紅河州、西雙版納州、德宏州、怒江州、迪慶州的全部縣區及麗江市寧蒗縣、曲靖市會澤縣、昭通市鎮雄縣)少數民族考生。
三、學校主要獎助學措施
為了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建立和完善了獎、助、貸、勤、補、免等助學體系。
(一)獎學金
學校在貧困學生認定和建檔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每年學生個人素質綜合測評設立國家獎學金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省政府獎學金6000元、省政府勵志獎學金4000元,學校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2000元、二等1500元、三等1000元和單項獎(社會工作獎、創新獎、學習進步獎、比賽獎、道德風尚獎)。
(二)助學金
學校根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設立國家助學金一等3800元/年、二等2800元/年;學校助學金一等1500元/年、二等1000元/年、三等800元/年;社會籌措的勵志助學金500—5000元/年不等。
(三)助學貸款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預科生)和在校生發放的、在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辦理的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
(四)勤工助學
學校在各處室、中心、圖書館、各學院設置了勤工助學崗位,經濟困難學生可通過課余時間從事一定時間的勞動,既在能力上得到鍛煉,也獲取一定的報酬。
(五)臨時困難補助
學校針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生本人或家庭遭遇突發事件而造成生活上暫時性經濟困難所給予的臨時性、一次性資助。
(六)綠色通道
對被錄取入學、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先按規定程序辦理入學手續,然后再根據核實后的情況,分別采取上述“獎、助、貸、勤、補”等不同的措施進行資助,確保每一位新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入學。
四、招生專業簡介
(一)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國家和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需求,立足臨滄、服務邊疆、面向云南,培養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具備良好的師德和高尚的教育情懷;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能力、管理工作能力,能勝任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導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法學、政治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中小學校、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等。
(二)教師教育學院
(1)學前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國家和邊疆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需要,立足臨滄、面向云南,培養能扎根邊疆民族地區,具有堅定的政治思想、高尚的師德品格、濃厚的幼兒教育情懷、扎實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過硬的綜合保教實踐技能、良好的幼兒園班級管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及融合教育能力,能在學前教育領域從事保育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幼兒園骨干教師。
本專業注重把專業認知、教學觀摩、模擬教學、崗位實踐、學訓互動等環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一體六翼”的課程體系,“三性四化”的專業辦學定位和“一花五葉”的辦學思路。教師隊伍雙師化、開放化、多元化,課程設置彰顯實踐、綜合、融合,教材選用優新、實用,測試規范、多元、綜合,就業突顯寬口徑、高質量、可持續。辦學過程中,以求真、務實的辦學態度,堅持“四段三點”的育人途徑,強化“全程實踐、協同育人”的育人過程,形成“一體化三融合五共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保育學、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游戲、家庭與社區教育、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幼兒園教師、幼兒園保育員、早教機構教師、教育(學前教育)研究人員、事業單位文職、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等。
(2)小學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國家和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教育發展需要,立足臨滄、面向云南,基于“厚基礎、重德育、強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備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扎實的學科知識,掌握系統的小學教育理論與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的自我專業發展能力,能勝任小學語文、數學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能夠在小學和教育機構中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一專多能”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本專業注重把專業認知、教學觀摩、模擬教學、崗位實踐、學訓互動等環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辦學過程中,以求真、務實的辦學態度,堅持強化“全程實踐、協同育人”的育人過程,形成“厚基礎、重德育、強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礎教育師資,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小學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小學德育與班級管理、文學概論、現代漢語、初等數論、高等數學、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基礎教育小學階段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等小學全科課程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及機構的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
(3)特殊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國家和地區特殊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立足臨滄、服務云南,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師德修養、深厚的特殊教育情懷,具有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教學及康復訓練所必備的知識、原理、技能和方法,有較強的教學、綜合育人、班級指導和自我發展能力,能夠在特殊教育學校等機構從事教育教學、教研、康復訓練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注重專業認知、實習見習、學訓互動等環節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高,為學生畢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持續貫徹“博愛鑄魂,助殘愛殘”專業思想、實施“一專多能,多元化發展”人才培養模式、設置“圍繞核心,普特融合”課程模塊,貫穿“一、二、三課堂聯動”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以滇西為主的邊境民族地區培養了百余名專業人才,畢業生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教研能力強、綜合能力突出,得到用人單位認可。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特殊教育概論、特殊兒童生理與病理學、特殊兒童康復概論、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發展障礙兒童教育、特殊兒童診斷與評估、行為矯正技術、特殊教育學校學科教學法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康復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學科研人員、殘疾人事業發展機構管理人員等。
(三)體育與健康學院
體育教育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立足滇西、服務邊疆、面向云南,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師德和教育情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備現代教育及健康理念、扎實的體育學科知識、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體育素養,能夠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科研及管理等相關工作的中學骨干體育教師。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學校體育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健康教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法與教學技能訓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中學心理學、中學教育學、田徑、體操、武術、球類、健美操、游泳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健身指導員、體育培訓機構及體育機關和體育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人員。
(四)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辦學歷史最悠久、基礎最雄厚的優勢專業之一,辦學四十六年來,為云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培養、輸送了大批優質人才,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本專業適應新時代黨和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立足滇西、面向云南、輻射西部,旨在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厚的教育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系統掌握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嫻熟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班級管理和綜合育人能力,守正創新,持續發展,能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大學寫作、教育學、心理學、美學原理、中學語文教材教法、現代教育技術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各級各類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化新聞出版部門、科研機構等從事語言文字處理、文化宣傳等工作。
(五)國際教育學院
(1)英語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以英語語言基礎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較為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跨學科語言實踐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教學、研究等工作,能主動適應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英語專門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良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能獨立從事以英語為主要職業語言的工作,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具備較強的學科知識和專業素養的應用型、復合型英語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法、英語語音、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高級英語、跨文化交際、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語言學概論、英語教學法。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學校、文化教育、新聞出版、黨政機關和各類企事業單位、外事部門、涉外企業、旅游行業等。
(2)緬甸語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圍繞“地方性、國際性、應用性”的專業定位,以助力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提供緬語人才為培養理念,實施“緬語+職業崗位能力知識”、“3+1國際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扎實的緬甸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知曉國際貿易、涉外法律、對外漢語教學和旅游等涉外事務相關專業知識,了解緬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文學、歷史、外交等方面的知識,具有熟練的緬甸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能從事涉緬經貿、旅游、翻譯、文秘、緬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緬甸語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基礎緬語、緬語聽力、緬語口語、緬甸國家概況、高級緬語、緬語閱讀、緬語語法、緬漢互譯理論與實踐、緬甸文學作品選讀、緬語應用文寫作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政府涉外部門、涉外企事業單位、軍隊、教育機構、跨國公司等從事翻譯、外事、新聞、教育、商務等工作。
(六)亞洲微電影學院
(1)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培養具有扎實的新聞傳播學學科基礎知識,具備新媒體運營思維和內容創意輸出能力,能在各類媒體機構從事媒介內容創意與制作、媒介項目策劃與運營、媒介用戶分析與管理、新媒體推廣與策略優化等相關工作,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高水平傳媒專業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建立了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專業課程體系。學科基礎課程主要開設傳播學概論、網絡與新媒體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等;專業發展必修課程主要開設融合新聞學、融合新聞作品創作、網絡新聞編輯、新媒體短視頻運營與管理、國際傳播等;專業發展選修課程主要開設紀錄片創作、微電影創作、影視包裝、數字影像處理、南亞東南亞電影分析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新媒體技術相關領域、各級黨委宣傳部門、企事業單位、融媒體中心、新聞出版單位、自媒體公司、廣告公司等。
(2)新媒體藝術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新媒體藝術和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具備新媒體藝術作品創意與設計、制作與展示、新媒體運營與管理等能力;能在政府宣傳部門、廣播電視傳媒集團、企事業單位,互聯網新媒體、移動APP、虛擬現實藝術等領域從事創意策劃、開發設計、運營與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新媒體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開設新媒體藝術概論、攝影攝像基礎、新媒體圖形圖像設計、視聽語言、非線性編輯、動畫設計基礎、分鏡頭腳本設計等;專業發展必修課主要開設新媒體短視頻創作、影視剪輯編輯藝術、新媒體運營與管理、新媒體交互設計、微電影創作、新媒體動畫創作等;專業發展選修課程主要開設多媒體裝置藝術、虛擬攝影、AR設計與制作、新媒體視效制作、數字影像處理、交互藝術作品合成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各級融媒體中心、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各類新媒體公司、創新企業,影視公司、動漫公司、微視頻等。
(3)影視攝影與制作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電影攝影藝術與技術基礎理論和影視制作綜合能力,同時掌握影像創作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思維,能在電影及文化傳媒公司、新媒體平臺、電視臺、廣播電臺、互聯網公司、教育系統、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部門等相關領域從事影視攝影與制作、特效制作與設計、導演、電影美術及舞美設計、音頻技術、數字音樂創作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專業基礎課程主要開設影視概論、攝影基礎、視聽語言、非線性編輯、影視導表演基礎、影視編劇基礎等;專業發展必修課主要開設電影攝影藝術、影視剪輯編輯藝術、影視特效制作、紀錄片創作、實驗短片創作、影視廣告創作、微電影創作等;專業發展選修課程主要開設AI影像技術、影視人類學概論、影視后期調色、影視動畫制作、數字影像處理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融媒體中心、網絡公司、影視制作公司、形象設計公司、圖片社、廣告公司等單位。
(七)藝術與航空服務學院
(1)美術學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2019年云南省專業綜合評價為C級(達全國平均水平),2021年獲批“云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銀齡計劃”項目實施成效突出。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美術專業技能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為將來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具備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實踐能力,懂得現代教育理念,能夠運用綜合知識和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勝任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工作。同時培養具備挖掘、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美術,并能在事業單位、大眾傳媒、企業從事相關美術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素描、色彩、水彩、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設計基礎、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書法與篆刻、墻體彩繪實踐、民族傳統技藝、鄉土材料創意與表現等;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程: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美育概論、透視學原理與實踐、藝用解剖與實踐、文字與圖形創意設計、立體形態設計、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現代重彩畫、陶泥塑等;教師教育類課程:普通話、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教師職業素養、美術教育導論與教學法、小學美術教學案例研究與實作訓練、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中、小學美術教師;文化教育、新聞出版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美術人才。
(2)音樂學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音樂學專業于2002年招收??粕?019年招收音樂學本科生,人才培養立足學校定位凸顯地方性、應用性、開放性,實施“一專多能,多元化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建成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擁有一流的硬件教學場地及充足、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教師高級職稱占比82.3%,科研及教學成果豐碩,教育部“銀齡計劃”項目實施成效突出,是教育部“1+X器樂藝術指導職業資格證書”試點專業及考核站點。
本專業適應國家和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熱愛教育事業,勤奮進取,具有真摯的教育情懷和良好的師德師風,掌握扎實的音樂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音樂教育教學能力和發展潛力,具有先進的育人理念,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務邊疆的基礎教育發展及“會彈、會唱、會跳、能講、能指、能演”的“三會三能”的合格小學音樂教師。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聲樂、鋼琴、合唱與指揮、形體訓練與舞蹈編導、本土民間歌舞樂研學、自彈自唱、中國樂器演奏、臺詞正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基礎課:基礎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鋼琴即興伴奏等專業技能課程;普通話、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教師職業素養、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藝術課程標準與音樂教學課例評析、音樂教學技能訓練、音樂微格教學、音樂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音樂教師禮儀等教師教育類課程。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中、小學教師;企業、事業單位音樂人才;大眾傳媒音樂人才;文化藝術管理崗位。
(3)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藝術涵養以及職業素養和形象氣質,掌握航空服務學、藝術學和管理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航空業有關政策和法規,熟悉國內外航空服務業務流程和要求,掌握空中乘務、旅客運輸、貨物運輸、安全檢查、地勤服務等專業技能,具備職業需要的外語水平、信息素養、溝通協調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藝術氣質,能在航空業及其他行業從事服務和管理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以藝術學、管理學和航空服務學為學科基礎,同時兼備管理和藝術兩類培養屬性,要求學生在學習藝術學、管理學和航空服務學的基礎理論上,接受航空服務、文化藝術、商務管理、應變心理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升訓練,塑造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學生的航空服務藝術、綜合管理藝術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主要開設課程:中國民航概論、民航商務運營管理、普通話正音與民航播音藝術、民航服務禮儀、民航服務英語、民航客艙設備操作與管理、民航客艙服務與管理、民航法律法規基礎、民航服務心理學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在國內外各大航空公司擔任民航乘務員、民航安檢員或從事民航安檢、VIP服務、值機、票務等地勤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海乘、外事接待、人事、文秘、公關禮儀、大型會展和有空乘專業的院校從事管理、文秘、教學等工作。
(八)邊疆發展學院
(1)審計學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二批獲準開辦的專業,2018年全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在審計學專業中排序第二,2019年云南省專業綜合評價為C級(達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獲批“云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培養具有審計、會計、財務、稅收、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具有高尚的審計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審計技能,能夠從事財務審計、管理審計、IT(信息技術)審計、大數據審計、智能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互聯網審計和司法會計鑒定、資產評估及相關管理工作,掌握“審計+小語種”從事跨境審計工作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會計學原理、審計學原理、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內部控制、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績效審計、舞弊審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司法會計、審計準則與法規、資產評估、計算機審計、大數據審計實訓、審計機器人開發與應用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機關、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資產評估公司等從事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和相關咨詢服務等工作,相鄰國家的投資企業、子公司、分公司等跨境執行審計業務,中、高等職業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2)會計學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會計、管理、經濟、法律和計算機應用的知識,具備會計核算、云會計及會計信息化、涉稅業務處理及稅務籌劃、投融資、資產評估、成本與管理會計、公司戰略策劃與風險管理等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大數據財務分析、會計職業道德、稅法、統計學原理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金融保險部門、證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上市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公司等從事會計、審計、稅務、財務管理、投資、融資、理財服務等工作,中、高等職業院校從事財務會計和教學、科研等工作。
(3)物流管理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本土情懷、創新意識、團隊精神、溝通技巧和良好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具備物流管理基本知識,通曉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國際物流運營規程,熟悉物流中心、倉儲中心、電商物流、智慧供應鏈、冷鏈物流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決策,具有扎實外語能力,適應現代物流產業及跨境物流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特殊要求的“精操作、懂管理、善經營”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物流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市場營銷學、基礎會計學、稅收管理、財務管理、國際貿易、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概論、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國際物流實務、物流地理、物流英語、物流設施與設備、物流信息技術、運輸管理、配送管理、倉儲管理、跨境電商物流管理、智慧物流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境內外現代物流企業、企業物流中心、區域物流中心及物流園區、港口、海關、貨運公司、商貿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及事業單位從事物流、跨境物流以及其他綜合管理工作。核心就業崗位有物流企業管理崗位、物流會計崗位、電子商務物流崗位、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操作員等。一般就業崗位有企業物流管理部門的訂單管理、配載、線路調度、物流加工管理等工作。中、高等職業院校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
(九)數學與數字經濟學院
(1)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立足滇西片區,面向云南,輻射周邊省市,培養師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反思精神和創新發展能力,掌握數學科學與教育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能在中學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數學教學、教研及管理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實變函數論、泛函分析、抽象代數、數學建模、數學實驗、運籌學、數學軟件應用、初等數學研究、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中學數學綜合實踐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管理部門等。
(2)金融數學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金融數學是新興特設學科交叉專業,是現代數學與計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有系統掌握金融數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能夠通過金融數學模型進行金融產品分析、開發和設計,能夠利用金融工具和數量分析方法解決金融實務問題的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理邏輯、應用隨機過程、數理金融、金融經濟學、財政與金融、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公司金融、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統計軟件應用、金融數據分析綜合實驗、金融業務綜合創新實驗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金融數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廣泛,既能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投資等相關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從事業務性、技術性、管理性、服務性的金融數據分析、投資理財、風險管理等工作,又能在教育、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3)互聯網金融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掌握現代金融學理論、金融科技和創新型互聯網金融工具,熟知國內外金融學科的發展動態,具備互聯網金融產品開發設計能力,“既懂IT技術、金融學,又有互聯網思維”的專業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金融科技綜合實訓、經濟學原理、金融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金融衍生業務、證券投資實務、互聯網金融產品開發、信托和租賃、互聯網保險、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法規、互聯網安全管理、東南亞金融市場概況、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計量經濟學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品開發及營銷;證券行業的證券經紀人、客戶經理、證券分析師、職業交易員、投資顧問等;金融科技領域的策略研究員、算法交易研究員、量化開發工程師;商業銀行領域的各類技術及行政崗位;金融監管部門的技術崗、行政及管理崗位;中高等職業院校金融類專業的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十)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領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應用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水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方面的技術應用、設備檢測、技術管理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是云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有專業實驗室24個,儀器設備總值1170余萬元,是我校實驗教學條件最優越的專業之一。同時,依托教育部銀齡計劃,聘請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南大學多名退休教授到校全職任教。
主要開設課程:工程制圖、CAD軟件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電工及電子技術、電工及電子技術實驗、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熱工基礎實驗、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基礎、流體力學、流體力學實驗、自動控制原理、能源動力測試技術、水輪機、水輪機課程設計、水輪發電機原理、水輪發電機原理課程設計、泵與風機、泵與風機課程設計、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太陽能光伏發電課程設計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本專業社會需求量大,就業口徑寬,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包括國有電力企業、新能源企業和考研升學等。
(十一)智能與控制學院
(1)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掌握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軌道交通信號設備安裝、調試、維修養護、管理及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改造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專業表達能力,適應持續的職業發展,能夠在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領域勝任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言、軟件基礎、硬件基礎、單片機等)、現代軌道通信技術、工程制圖、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及應用、鐵道概論、鐵路信號基礎、調度集中、軌道信號工程設計、區間信號及列車運行控制技術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核心崗位包括鐵路行業相關的研究院、設計院、鐵路局、工程局、地鐵公司、信號廠商、相關研發單位;一般就業崗位包括高新技術科技產業公司、企事業單位;拓展就業崗位包括計算機軟硬件研發、計算機系統設計、計算機系統集成等,亦可報考相關專業研究生。
(2)機器人工程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科學和工程技術素養、具有數學、物理和機器人工程基礎知識,掌握信息與自動控制技術、機器人系統與軟件設計、開發和應用技能,在機器人工程及系統應用、智能制造等領域具有交叉學科專業知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機器人工程導論、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C編程及應用、嵌入式技術、傳感器原理及應用、工業機器人編程技術、工程制圖、工業機器人視覺技術、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智能制造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機器人的設計研究單位、生產制造企業以及集成應用公司,從事機器人設計、裝調、維護等技術崗位;從事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應用及運行管理等技術或管理崗位工作;從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教育培訓崗位。
(3)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無人機產業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崗位需求,掌握無人機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系統研發、系統操控與組裝調試等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能夠從事無人機產品研發、應用與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自動控制原理、空氣動力學、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無人機構造與原理、無人機操控技術、無人駕駛航空器裝配與調試、無人機智能飛行與開發、C語言程序設計、電子技術實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無人機應用系統開發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在無人機相關各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應用研發、操控與維護、數據采集與處理的崗位工作;從事無人機相關教育培訓崗位(包括青少年無人機技能及賽事培訓、無人機執照考試培訓等);從事無人機行業營銷及技術支持等崗位。
(十二)信息學院
(1)物聯網工程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物聯網理論知識,掌握物聯網工程領域的設計、開發、實施和維護等技能,面向信息技術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的物聯網系統集成以及應用開發崗位工作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有社會責任感和競爭能力的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急需的新型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物聯網技術概論、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嵌入式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RFID原理及應用、物聯網云平臺與網絡數據庫應用開發、物聯網工程設計與實踐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各企事業單位的物聯網工程設計、工程管理和工程監理、物聯網應用開發崗位;物聯網企業的產品測試、運維、營銷和技術支持崗位;物聯網相關企業的教育培訓崗位。
(2)數字媒體技術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掌握與數字媒體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在互動媒體、移動媒體、媒體網絡、新媒體工程等領域從事數字媒體設計、開發與應用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在2022、2023年云南省專業綜合評價中被評為C+專業,2023年入選云南省本科高校一流專業備案名單。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高等數學、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程序設計、攝影攝像技術、非線性編輯、平面設計與制作、二維動畫制作、計算機三維建模、三維動畫制作、Web網站設計與開發、游戲設計與開發、AE影視特效、UI設計、移動應用開發、短視頻制作、視聽語言、影視編導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融媒體、文化傳播機構、影視制作公司、游戲軟件公司、動漫設計與制作公司、廣告公司、政府機構、教育與培訓機構、自媒體等行業,從事數字音視頻制作、動畫制作、游戲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新媒體運營等相關工作。
(3)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工程素質,系統地掌握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自動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智能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較強的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學思維方法和系統的工程實踐技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導論、人工智能原理、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Python與機器學習、機器人開發、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智能機器人、數據挖掘基礎、模式識別、機器視覺、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智能控制、智能感知、智能信息處理與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等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系統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
(4)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掌握扎實的數據科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具備包括數據思維在內的科學思維能力、解決數據密集型問題為主的動手能力以及具有數據模型運用、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工作能力,能夠勝任大數據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開發和實施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結構、JAVAEE企業級應用開發、算法分析與設計、Python程序設計、應用多元統計分析、No SQL數據庫技術、數據采集與預處理、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大數據平臺應用開發基礎、數據可視化以及相應的項目實訓等。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各級財經政務部門、統計部門、信息產業、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等從事數據采集、清洗、分析、挖掘崗位,或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據庫管理維護、數據分析師經理、數據挖掘工程師、數據產品經理等崗位。
(十三)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院
(1)茶學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云南省B類專業(國內一流專業)建設點。茶學專業是學校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創辦的特色專業,是學校重點建設專業。主要培養茶樹育種與栽培管理、茶葉生產加工、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葉市場營銷、茶藝茶道與茶文化傳播等領域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茶學專業秉承應用型大學辦學理念,以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企業為宗旨,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強化實踐教學,有一流的實驗實訓設施,主要有茶葉生化實驗室、茶葉初加工實驗室、茶葉深加工實驗室、茶葉審評實驗室、茶藝茶道實訓室等32間實驗實訓室,儀器設備總值達2000余萬元。有茶葉深加工中試生產線一條,校內茶樹栽培實驗實訓基地10畝。擁有云南省紅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紅茶科技創新基地和臨滄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生物資源研究中心3個科研平臺。
茶學專業充分利用臨滄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帶、滇紅茶之鄉、天下普洱第一倉、云南省最大的產茶市等資源優勢,走“產學研用融合”“科研反哺教學”和“工學交替”之路,與云南滇紅集團、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等茶葉企業合作辦學,讓學生在茶學各領域得到深入的學習與實踐,培養的學生應用能力強,深受茶葉行業、企業的歡迎。
茶學專業得到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西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對口幫扶,學生可以享受到更多優質教學資源,優秀學生可交換到西南大學學習,在考研深造、交流學習方面有更多的優勢。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學校、茶葉企業、茶文化傳播機構、職業培訓機構、考研升學等。
(2)應用生物科學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本專業是農學大類下植物生產類應用型本科專業,學校“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專業集群”重點建設專業,云南省高校C類專業。本專業面向新農業,農理結合,服務國家鄉村振興,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熱愛農業,掌握扎實的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一定創新能力,畢業后能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開設課程:植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食用菌栽培技術、現代植物育種技術、植物細胞工程、現代天然產物分離等。
本專業現有校內實驗室面積近2000 m2,建有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植物學實驗室、植物生理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分子遺傳實驗室、植物細胞工程實驗室、色譜室、茶葉加工與審評實驗室、咖啡加工與審評實驗室;設備總值超1000萬元;建有校內栽培實驗實訓基地12畝。
本專業擁有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臨滄市林業科學院、臨滄市農業農村局、臨滄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臨滄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云南神農農業產業集團、臨滄燕語茶業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容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源臨尚品食品有限公司、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云南春茗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云南君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個校外實踐基地。
畢業生就業:本專業于2018年開始招生,現有在校生168人。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90%以上,高質量就業占比近40%,研究生升學率平均達30%以上。
(3)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非教師教育類本科專業,云南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C類專業。本專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綠色食品”大健康產業及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通過理論教學、實驗實訓、生產實踐、科研訓練以及畢業實習等培養環節,讓學生掌握食品生產加工技術、食品檢測和分析、食品安全與管理以及食品標準與法規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具備食品生產、加工、檢測、質量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相關企業、檢驗機構、監督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分析檢測、質量控制、安全評價、監督管理、生產管理、經營及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
學制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有專業教師22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雙師型”教師12名。擁有食品理化分析、農產品加工與檢測、農獸藥殘留檢測、重金屬檢測等實驗實訓室30余間,與中國海關(孟定)合作共享國家堅果重點實驗室,建立“1+X”糧農職業資格證考點平臺一個,建成CMA認證實驗室一套,儀器設備總值達2000余萬元。
主要開設課程:食品毒理學、食品分析、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添加劑、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等。
本專業與臨滄市檢驗檢測認證院、臨滄市農業農村局、孟定海關綜合技術中心、昆明天天向上中央廚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各級海關、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局等機構從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分析檢測、質量監督管理等技術工作,也可在食品企業、食品餐飲業等企業從事食品原料及相關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控制、質量檢測、質量管理、質量認證等應用技術和管理工作。本專業近3屆畢業生考研升學率平均達30%以上。
來源:https://zjc.wynu.edu.cn/info/1076/3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