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醫藥學院及2023年招生專業簡介
三七醫藥學院簡介
2020年文山學院整合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研究中心及三七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和環境資源學院等部分專業組建成立“三七醫藥學院”?,F有植物科學與技術、中藥學、生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制藥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八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597人?,F有教職工65 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 人,副高級19 人,中級23 人,博士10 人,獲省委聯系專家4 人,“省突”、“省貼”各3 人,云南省產業技術領軍人才3 人,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5 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 人,云南省高層次引進青年人才2 人,文山州學術技術帶頭人5 人。“以三七為主的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教師團隊”獲云南省第二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有云南省高校創新團隊2 個。外聘北大、清華、浙大、上交大等名校名師組成三七專業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
三七醫藥學院建設有省內一流的科研平臺和團隊,有博士后工作站1個,專家工作站4個,建有云南省三七農業工程實驗室、云南省三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三七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三七及地方特色食品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特色香料植物綜合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認定的科研平臺7個,教育廳認定的省創新團隊2個。文山三七科技館2019年被評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校內建有30個專業基礎課實驗室,擁有紅外光譜室、高效液相色譜室、氣相色譜室等10個大型精密儀器室,實驗及科研設備總價值2000多萬元。
學院與文山三七相關龍頭企業、文山州各級相關事業單位、文山州及各縣市中學合作共建學生實習實訓等實踐基地100 余個,其中,學院自有“文山三七科技創新示范園”、“西疇石漠化地區高原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硯山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園”等100 畝級集科教、實驗、研究等為一體化建設基地,為學生科技創新鍛煉、實習實踐、勞動教育等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是“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三七醫藥學院累計承擔國家、省、州科技計劃項目100 余項,取得了50 多項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主持或參與制定標準13 項,收集三七種質資源1 萬余份,建成我國最大的人參屬植物種質資源圃,育成三七新品種5 個,填補行業三七人工種植發展的新品種空白。參與起草云南省三七產業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產業年度報告,促進產業發展??萍汲晒麡s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 項、國家標準創新貢獻獎1 項、農業部神農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中華醫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 項、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 項、二等獎5 項、三等獎共8 項、云南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 項、云南省政府星火三等獎2 項、云南省政府優秀科普作品獎1 項、文山州政府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類等各類獎項共48 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800 余多篇,出版專著20 余部,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6 件。
三七醫藥學院以支撐三七為重點的云南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等功能于一體,建設區域特色鮮明、產教融合發展的示范性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
專業介紹
一、制藥工程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愛國敬業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基本的人文素養、身心健康,系統掌握制藥工程與技術、藥學、化學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在制藥及相關行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設計、分析測試、生產管理、技術創新等工作的能力,了解國家對于化工與制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能在現代制藥(特別是三七制藥)領域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藥品的生產、分析檢驗、藥品研究與開發、企業管理、制藥工藝與工程設計、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和科技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課程設置: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工程制圖、化工原理、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制藥工藝學、制藥工程學、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工業藥劑學等。
就業方向:在現代制藥(特別是三七制藥)領域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中藥產品的生產、分析檢驗、科技開發與應用研究、企業經營與管理、制藥工藝與工程設計、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和科技服務等工作;也適于報考制藥工程、生物技術、中藥學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化學、食品工程、食品安全與營養、食品分析與檢測等基本理論知識及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具備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和專業綜合應用能力,能夠勝任食品生產、產品開發、銷售、工程設計、分析測試等工作,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應用型復合人才。
課程設置: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儀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添加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毒理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質量管理、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高新技術、食品工廠設計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能在食品企業及與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安全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銷售、檢驗檢疫、教育教學等工作。
三、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入選 “雙萬計劃”云南省一流本科建設,獲批“中藥資源與數字化”一流學科建設,為文山學院與云南省教育廳、文山州政府共建重點專業。專業教師入選“云南省高校第二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寬廣國際視野。具有堅實生物科學基礎和現代生物技術、植物遺傳改良、植物生產管理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結合地方三七產業特色與學生發展需求,以“一個導向、一個突出、三個結合”為培養模式,培養以道地三七為主的特色藥用植物及高原特色農作物的栽培、育種和植保等方面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用型人才。
課程設置:分為通識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拓展課程四大模塊課程體系。設置《植物生物技術》、《植物生產學》、《細胞生物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植物保護學》、《設施園藝學》、《分子生物學》為8門專業核心課。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農業、中草藥栽培及質量、控制、檢測等行業及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涉農企業、國家機關等部門從事植物生產、經營、管理及教學、科研等領域工作;也可報考農學、植物保護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四、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創建知識、能力與素質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以現代農業科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為核心的應用、實踐主體課程的基本理論,具備農業設施的設計與建造、環境調控、農業園區規劃、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設施農業操作和實踐技能,能在科教、產業、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現代設施農業的科研與教學、工程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課程設置:分為通識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拓展課程四大模塊課程體系。設置《植物生理學》、《工程力學》、《設施作物栽培學》、《作物遺傳育種學》、《設施農業環境工程學》、《無土栽培學》、《溫室設計與建造》、《農業園區規劃與管理》、《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等9門專業核心課。
就業方向:本專業主要培養農業設施的規劃設計、設施農業作物栽培,設施的環境調控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畢業后能在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設施農業的生產技術、工程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管理、教學和科研方面工作。可選擇的單位主要有:農業教育機構、教學單位(高職、中專學校)、科研單位、農業管理部門、信息咨詢公司、蔬菜花卉、中藥材及果品企業、大型溫室及種子種苗公司、農產品外貿公司、現代農場及現代化高科技示范園等。
五、生物科學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育能夠適應新時代地方生物學基礎教育發展需求,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教育情懷及奉獻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生物科學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全面的教師技能,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和踐行能力、協同創新能力、能將生物學基礎教育與區域特色生物資源有機融合、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優勢的新師范應用型教育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主要實驗課程:植物學實驗、動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
就業方向: 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生物學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與生物學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單位,從事生命科學應用、開發研究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
六、中藥學專業
層次: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愛國敬業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基本的人文素養、身心健康,具備扎實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科學方法及相關的現代藥學、中醫學和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具備中醫藥思維和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能在中藥生產、檢驗、流通、使用、研究與開發等領域從事中藥生產、中藥鑒定、中藥炮制與制劑、中藥質量與分析、中藥產品開發、中藥經濟與管理、藥學服務等方面工作,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中醫學基礎、臨床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分析、藥事管理學等。主要實驗課程: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中藥化學實驗、中藥藥劑學實驗、中藥炮制學實驗、中藥鑒定學實驗、藥物分析實驗等。
就業方向: 能在中醫藥領域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門、職業教育等單位,從事中藥產品的生產、分析檢驗、科技開發與應用研究、企業經營與管理、生產技術與質量管理和科技服務等工作;也適于報考中藥學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來源:http://zjc.wsu.edu.cn/info/1067/2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