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
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的公告
根據《自治區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辦法》(新人社發〔2013〕141號),《關于創新自治區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政策有關問題》(新人社發〔2017〕81號),《關于申報2019年自治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計劃的通知》(新人社明電〔2019〕21號)要求,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27名工作人員,其中編制內40名(2001崗至2026崗),編制外87名(2027崗至2062崗)。具體公告如下:
一、單位簡介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54年,歷經66年的建設,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省級綜合型三級甲等醫院。醫院設置臨床科室58個、醫技科室14個、教研室18個、??崎T診34個,設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博士培養專業分布于6個學科,碩士培養專業分布于19個學科。醫院屬于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醫院(含15個專業基地),擁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7個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二、招聘范圍及對象
符合崗位條件的應聘者,均可報名應聘。
三、招聘崗位及人數
具體詳見附件1。
四、招聘原則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公開招聘工作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貫徹民主、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考試與考察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
五、發布招聘信息
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www.xjrs.gov.cn)新疆醫科大學網站(http://www.xjmu.edu.cn)、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網站(http://www.xjykdefy.com)發布招聘公告、公布招聘職位,后續各招聘環節通知及公示均只在新疆醫科大學網站和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網站公示。
六、招聘崗位基本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無犯罪及其他不良記錄。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德。
(四)政治立場堅定,服從組織安排,熱愛醫療事業。
(五)具備勝任崗位的身體條件。
(六)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國家級執業資格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和工作能力。
(七)應聘者應具備招聘崗位所公布的學歷并取得相應學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需取得國家教育部留學認證;高考為民考民的考生還需提供MHK四級乙等及以上的合格證書;醫師崗位應聘者須取得規培合格證或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
(八)考生年齡須符合相應崗位要求的年齡:博士研究生不超過45歲;應屆碩士研究生不超過35歲,本科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0歲;歷屆碩士研究生不超過40歲,本科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5歲,30歲及以下指1990年1月1日后出生的人員,其他年齡要求以此類推。
(九)具備招聘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和要求。
(十)下列人員不得報考:
1.高校在讀博士、碩士及本年度已考取國家統招博士、碩士的人員不在此次招聘范圍內;
2.受刑事處罰、行政處分尚未解除的;立案審查尚未做出結論的;
3.已在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在編在冊正式工作人員,單位不同意與應聘人員解除人事關系(聘用合同關系)的;
4.參加“5%人才儲備編制”、“特崗教師”等招聘考試,已簽訂服務協議未滿服務期的;
5.法律法規規定其他不得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情形的。
6.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
七、報名
(一)報名時間
2020年3月15日-4月10日下午19:00(北京時間)
(二)報名方式
考生在報名時限內將第(1)項到第(6)項材料按照順序掃描后保存為PDF格式,將形成的PDF和第(7)項報考人員花名冊打壓縮包以“報考崗位編碼+姓名”重命名后發送至郵箱:913549696@qq.com
(1)資格審查表掃描件。本人自行下載填寫附件2:《自治區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資格審查表》,按照要求認真填寫(填表時要求貼近期彩色正面免冠1寸證件照片)后掃描;
(2)政治審查表掃描件。本人自行下載填寫附件3:《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政審表》,應屆畢業生由畢業學校提供該生在校期間思想政治表現材料,并加蓋學校公章;歷屆畢業生如已參加工作,由原工作單位出具政審材料,并加蓋單位公章;暫無工作單位的由居住地所在派出所出具政審材料。
(3)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
(4)初始學歷至最高學歷的畢業證、學位證掃描件;各學歷需同時提供:學信網學歷認證報告(電子版);學位網認證學位信息(電子版);
(5)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證書掃描件;
(6)規培合格證、資格證等相關證件掃描件;
(7)《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報考人員花名冊》(附件6)電子版。
(三)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老師、于老師,聯系電話:0991-4695637
(四)注意事項
(1)每位應聘人員只允許報考一個崗位,多報無效。
(2)應聘同一崗位,應聘人員與招聘人數之比應不低于3:1。報名人數不足比例的崗位,需報大學備案,調整至2:1或取消該崗位招聘計劃。
(3)專業參照目錄:碩士及以上學歷崗位參照2013年研究生招生學科及專業代碼冊(見附件4);本科學歷崗位參照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務員錄用考試專業參考目錄(見附件5)。
(4)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公開招聘工作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和崗位要求對應聘人員相關材料、任職資格基本條件進行審查并進行政治審核。資格審查合格人員名單將在新疆醫科大學網站及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網站上發布。后續考核時間、地點、方式另行通知。
(5)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上報名步驟的人員,視為自動放棄報考資格,一切責任由報考人員自負。報名人員材料必須真實可靠,所填寫信息與本人真實信息不符的,后果由報考人員自負。凡提供虛假資料的,一經查實,立即取消報名資格及聘用資格。
八、組織實施及招聘監督
此次招聘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組織實施,招聘工作全程接受新疆醫科大學紀檢委及新疆醫科大學人事處監督,監督電話:0991-4362359,0991-4362341。
九、其他事項
(一)招聘過程中有關調整、補充、提示等事項,將及時在新疆醫科大學網站、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網站進行公告。
(二)報考人員必須提交準確、暢通的聯系電話,并及時關注新疆醫科大學網站、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網站發布的考試相關公告,以防錯過相關考試時間和重要信息提示。
(三)本次考試不指定輔導用書,也不委托任何機構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敬請廣大報考人員提高警惕、切勿上當受騙。
(四)本公告未盡事宜,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負責解釋。
附件:
1.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需求計劃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2020年3月15日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需求計劃 | |||||||||||
編制內需求計劃 | |||||||||||
序號 | 科室 | 崗位 | 崗位編碼 | 人才需求 | 需求合計 | 其他條件 | 備注 | ||||
需求專業+專業代碼 | 學歷層次 | 年齡要求 | 性別要求 | 民族要求 | |||||||
1 | 臨床科室 | 醫師 | 2001 | 臨床醫學1002 | 博士 | 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8 | 編制內 | |
2 | 神經內科 | 醫師 | 2002 | 神經病學10020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3 | 神經外科 | 醫師 | 2003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4 | 腫瘤科 | 醫師 | 2004 | 腫瘤學10021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5 | ICU | 醫師 | 2005 | 內科學10020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6 | 急診科 | 醫師 | 2006 | 急診醫學10511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7 | 骨科 | 醫師 | 2007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8 | 泌尿外科 | 醫師 | 2008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9 | 產科 | 醫師 | 2009 | 婦產科學10021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0 | 婦科 | 醫師 | 20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
11 | 口腔科 | 醫師 | 2011 | 口腔醫學臨床醫學1003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2 | 內分泌科 | 醫師 | 2012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3 | 感染疾病科 | 醫師 | 2013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4 | 心血管內科 | 醫師 | 2014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5 | 老年病科 | 醫師 | 2015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6 | 呼吸科 | 醫師 | 2016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7 | 消化科 | 醫師 | 2017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8 | 普外科 | 醫師 | 2018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19 | 耳鼻喉科 | 醫師 | 2019 | 耳鼻咽喉科學100213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0 | 兒科 | 醫師 | 2020 | 內科學100201、兒科學1002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1 | 超聲診斷科 | 醫師 | 2021 | 內科學100201、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2 | 醫學影像科 | 醫師 | 2022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3 | 藥學部 | 醫師 | 2023 | 藥理學100706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4 | 病理科 | 醫師 | 2024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0010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5 | 風濕免疫科 | 醫師 | 2025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 | 編制內 |
26 | 營養科 | 技師 | 2026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100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及執業醫師資格證 | 編制內 |
編制內需求合計 | 40 | ||||||||||
編制外需求計劃 | |||||||||||
27 | 神經內科 | 醫師 | 2027 | 神經病學10020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3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28 | 神經外科 | 醫師 | 2028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4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29 | 肛腸外科 | 醫師 | 2029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0 | 普外科 | 醫師 | 2030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1 | 產科 | 醫師 | 2031 | 婦產科學10021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2 | 中醫科 | 醫師 | 2032 | 針灸推拿學10051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3 | 泌尿外科 | 醫師 | 2033 | 外科學100210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4 | 呼吸科 | 醫師 | 2034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5 | 心血管內科 | 醫師 | 2035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6 | 婦科 | 醫師 | 2036 | 婦產科學10021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7 | 皮膚科 | 醫師 | 2037 | 皮膚病與性病學100206、中醫外科學1005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8 | 耳鼻咽喉科 | 醫師 | 2038 | 耳鼻咽喉科學100213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39 | 急診科 | 醫師 | 2039 | 臨床醫學10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0 | 腫瘤科 | 醫師 | 2040 | 外科學100210、腫瘤學10021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1 | 感染疾病科 | 醫師 | 2041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2 | 臨床心理科 | 醫師 | 2042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100205、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3 | 兒科 | 醫師 | 2043 | 兒科學1002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4 | 風濕免疫科 | 醫師 | 2044 | 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5 | ICU | 醫師 | 2045 | 內科學100201、外科學100210、急診醫學100218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6 | SICU | 醫師 | 2046 | 內科學100201、外科學100210、急診醫學100218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7 | 口腔科 | 醫師 | 2047 | 口腔臨床醫學1003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3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8 | 營養科 | 醫師 | 2048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100403、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49 | 內鏡診治科 | 醫師 | 2049 | 外科學100210、內科學100201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0 | 心電圖室 | 醫師 | 2050 | 內科學100201、老年醫學100203、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1 | 病理科 | 醫師 | 2051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00104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2 | 醫學影像科 | 醫師 | 2052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3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3 | 康復醫學一科 | 醫師 | 2053 | 神經病學100204、外科學100210、康復醫學與理療學100215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4 | 康復醫學一科 | 醫師 | 2054 | 針灸推拿學10051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5 | 檢驗科 | 醫師 | 2055 | 臨床檢驗診斷學100208、臨床醫學1002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6 | 超聲診斷科 | 醫師 | 2056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2 | 四證合一,擁有相關中級職稱者除外 | 編制外 |
57 | 康復醫學一科 | 技師 | 2057 | 本科:康復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康復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康復工程技術 研究生:醫學技術1010 | 本科及以上 | 本科30歲及以下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4 | 編制外 | |
58 | 康復醫學一科 | 技師 | 2058 | 本科:針灸推拿、針灸推拿學、中醫骨傷、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中西醫結合、中西醫臨床醫學 研究生:醫學技術1010 | 本科及以上 | 本科30歲及以下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編制外 | |
59 | 眼科 | 技師 | 2059 | 本科:臨床醫學 研究生:醫學技術1010 | 本科及以上 | 本科30歲及以下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編制外 | |
60 | 護理部 | 護理 | 2060 | 本科:護理學 碩士:護理學(0783、1011) | 本科及以上 | 本科30歲及以下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30 | 具備資格證、執業證 | 編制外 |
61 | 藥學部 | 醫藥 | 2061 | 藥劑學078002、藥物分析學078004、藥理學078006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4 | 編制外 | |
62 | 職能科室 | 專技 | 2062 | 公共管理1204、統計學020208 | 碩士及以上 | 碩士35歲及以下 博士45歲及以下 | 不限 | 不限 | 1 | 編制外 | |
編制外需求合計 | 87 | ||||||||||
需求總合計 | 127 |
來源:http://www.xjmu.org/info/1061/8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