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我區公立醫院衛生技術人才的招聘工作,吸引更多的優秀高等醫科院校應屆畢業生到南海區就業,根據《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省政府139號令)、《佛山市南海區衛生系統技術人才招聘管理辦法(試行)》(南府〔2009〕39號)等文件的精神,結合我區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招聘的職位和報考條件
本場次高校招聘擬招聘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21名。招聘單位、招聘場地、具體招聘職位及報考條件詳見附件。
二、招聘條件
(一)基本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法規;
2.符合計劃生育政策;
3.具有良好品行及職業道德;
4.應聘人員所學專業必須與招聘崗位的專業對口,并符合招聘崗位的其他設置條件;
5.具備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二)資格條件
高校招聘畢業生應具備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南海生源應屆畢業生或三年內畢業但尚未就業(包括未簽訂事業聘用合同)的南海生源往屆畢業生;
2.非南海生源應屆畢業生或兩年內畢業并辦理了暫緩就業手續、尚在擇業期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往屆畢業生。
三、招聘工作安排
高校招聘集中在12月進行,近期的招聘工作安排如下:
(一)12月13日,由區衛計局組織區第五人民醫院、區第七人民醫院等2個單位赴南方醫學大學參加高校專場供需見面會。
(二)12月17日,羅村醫院赴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參加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
(三)其他大學招聘專場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四、招聘程序
(一)發布公告
在南海人才信息網、南海一點通發布高校招聘公告。各招聘單位在相關高校招聘網站或招聘單位微信公眾號發布高校招聘公告。
(二)應聘者報名和資格審查
招聘單位到相關高校設場招聘,各單位高校招聘考評小組負責考生資格審查工作。
(三)考試
考試分面試、筆試和實踐考核三個環節??荚嚳偝煽儩M分100分,其中面試、筆試環節單項滿分100分,分別按30%的比例折算計入總成績;實踐考核環節滿分100分,按40%的比例折算計入總成績。
1.面試。面試在招聘現場完成。通過資格審查的應聘人員進入面試環節。招聘單位在面試環節結束后當場評分、計分,根據本環節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以原則上不低于1:3的比例確定進入筆試及實踐考核環節人員并在現場公布。若實際符合條件人數或應聘人數不足的,可根據報名情況請示主管部門同意后調整比例。面試成績合格分數均為60分,凡低于合格分數的考生不進入下一環節。
面試包含考生簡介和評委提問兩個環節。首先由應聘者介紹自己的主要學習、工作經歷及競聘優勢等情況,然后評委可根據應聘者的簡介和競聘崗位的特點進行提問,競崗者就有關問題答辯。
2.筆試由招聘單位自行組織。具體時間地點由招聘單位通知應聘人員。原則上筆試在實踐技能考核期間進行。
3.實踐技能考核。實踐技能考核由招聘單位視實際需要自行組織。實踐技能考核環節成績低于60分的或實踐考核期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視為考核不合格,不得確定為擬聘用人員。
(1)有違法違紀行為的;
(2)違反醫德醫風規定的;
(3)違反試用單位規章制度的;
(4)違反醫療規范和操作規程,出現醫療事故的;
(5)受到投訴經查屬實的;
(6)出現不適應崗位要求的其他情形并經招委會確認不適合錄用的。
(四) 公布總成績和體檢
招聘單位在實踐考核結束后的10個工作日內在南海人才信息網、相關高校招聘網或招聘單位微信公眾號上公布考生總成績,并根據總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等額確定和公布體檢人員名單。體檢由招聘單位組織進行,體檢標準按照《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體檢實施細則(試行)》有關規定執行,體檢費用由招聘單位負責。體檢對象放棄體檢或因體檢不合格出現招聘崗位空缺的,可以按照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在具備候選資格人員中依次等額替補。
(五)考察
體檢合格者,由招聘單位按照《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考察工作實施細則(試行)》進行組織考察。因考察不合格或擬聘用人選放棄聘用的,可以按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在同崗位具備候選資格人員中依次等額替補。
(六)公示聘用
經考試、體檢、考察合格后,確定擬聘用人選,名單在在南海人才信息網或招聘單位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公示期滿未接有效投訴的,按有關規定辦理人員接收和聘用手續。公示結果影響聘用的,或擬聘用人選放棄聘用的,可以按照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在同崗位具備候選資格人員中依次等額遞補。
(七)聘用
1.取得聘用資格人員憑招委會發出的《聘用通知書》,在畢業后的規定時間內到招聘單位辦理有關手續,由于個人原因逾期不前往招聘單位辦理手續的,視為自動放棄受聘資格。
2.招聘單位在辦理手續完畢后的10個工作日內將招聘人員情況匯總報送至區醫管局備案。
五、其他
本方案由南海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負責解釋。
咨詢電話:0757-86220998,聯系人:郭小姐。
附件:2017年南海區公立醫院赴高校招聘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第一場)職位表
佛山市南海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2017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