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 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政治經濟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經濟部分)和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部分)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政治經濟學學科的基本理論、 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題型結構
(1)簡答題(共70分,5小題,每小題14分)
(2)論述題(共80分,2小題,每小題40分)
三、考查范圍
第一章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與發展;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
第二章 商品和貨幣
第一節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第二節 勞動創造商品價值;第三節 價值形式和貨幣;第四節 商品經濟的運動規律
第三章 資本的生產過程
第一節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條件;第二節 資本主義的生產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第三節 資本主義工資;第四節 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
第四章 資本的流通過程
第一節 單個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第二節 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第三節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第五章 資本運行的具體形式
第一節 產業資本和產業利潤;第二節 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第三節 借貸資本和利息;第四節 資本主義土地所有權和資本主義地租
第六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自由競爭與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第二節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第三節 資本主義的國際壟斷
第七章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新特征和新趨勢
第一節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第二節 現代資本主義與經濟全球化;第三節 現代科技的發展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
第八章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一節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第二節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綱領和經濟發展戰略
第九章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所有制結構
第一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第二節 確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據;第三節 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第四節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第十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勞分配;第二節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第三節 正確處理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第十一章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第二節 實行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第三節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四節 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
第十二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第一節企業與社會主義企業;第二節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第三節 企業經營機制;第四節 企業經濟效益;第五節 居民的經濟行為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國家宏觀經濟調控
第一節 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第二節 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和內容;第三節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和經濟政策及其運用;第四節正確履行政府職能 合理界定宏觀調控邊界
第十四章 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費
第一節 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第二節 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第三節 社會主義積累和消費;第四節 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第十五章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一節 對國內外工業化道路經驗的科學總結;第二節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第三節 形成新的產業格局,正確處理工業化中的幾個關系;第四節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十六章 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第一節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第二節 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三節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第十七章 社會主義財政、金融與信用
第一節 社會主義財政與社會主義財政體制改革;第二節 社會主義金融體系、金融市場及金融體制改革;第三節 社會主義信用體系建設
第十八章 社會主義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第二節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第三節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十九章 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優化;第二節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第三節 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十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第一節 對外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第二節 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第三節 加強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第四節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