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院簡介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前身可追溯至中央大學森林系和金陵大學森林系。1952年南京林學院建立并設立林學系, 1955年華中農學院林學系(武漢大學、南昌大學和湖北農學院森林系合并組成)并入南京林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1992年,學校在林學系基礎上設立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2014年更名為林學院。林學院是我校的傳統優勢學院,也是發展“大林業、大環境、大生態”的骨干學院之一。多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的林業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院下設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資源管理及水土保持5個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26人。教師博士學位比例達90.4%,超過40%的教師具有國外訪學交流經歷。學院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3人, 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4人,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5人,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F有在讀本科生1142名、研究生582名。
學院現有林學、森林保護、地理信息科學、生物技術、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茶學等7個本科專業,其中林學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學院有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林學博士后流動站以及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學、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遺傳學、微生物學等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國家級林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林學一級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點。學院也是建設江蘇“南方現代林業協同創新中心”的主力學院。林學本科專業開設的“水杉虛擬班”入選了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項目。
學院教師主持完成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項,其它部省級獎項100余項。出版教材專著和譯著100多部,自編課程講義21部。共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等各類畢業生近萬名。此外,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幾個國家的高?;蜓芯繖C構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系。
咨詢電話:025-85427400 025-85427410
郵 箱:linxuenfu@163.com
網 址:http://senhuan.njfu.edu.cn/
林學
★江蘇省品牌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本專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傳統,擁有一流的師資和先進的儀器設備,以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學科,以及國家級林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江蘇省林學優勢學科為平臺,著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掌握并能應用林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的創新性和復合型人才。
核心專業課程有林木遺傳育種學、森林培育學、測樹學、森林經理學、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植物學、樹木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含肥料學)、森林生態學、經濟林栽培學和水土保持學等。
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畢業生可在國家、省、市、縣等各級生產和管理部門、企業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與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城市綠化與管理等工作,還可在林業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森林保護
★江蘇省品牌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
本專業依托國家級重點學科“森林保護學”、“全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檢驗鑒定技術培訓中心”、“江蘇省有害生物預防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以及“江蘇省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工程中心”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雄厚的師資力量。本專業培養掌握森林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檢疫、防治與管理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植物病原真菌學、昆蟲分類學、樹木病理學、樹木昆蟲學、農藥學、微生物學、植物檢疫學、森林防火等。
畢業生可到國家、省、市等各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城市園林部門,林業站,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防火辦,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與推廣等方面工作。
地理信息科學
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森林資源監測與森林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及實踐技能,熟練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與數字圖像處理主流軟件使用以及相應的編程能力,實現空間數據采集、分析及建模等具體應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動態及產業發展狀況。
主要核心課程有地圖學、數字圖像處理、遙感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學、GIS 空間分析、GIS 設計與開發、森林資源監測、森林經營規劃等。
畢業生可從事區域與城鄉規劃、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監測與評價、交通運輸與管理、土地利用與規劃、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等工作,也可到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軟件研發公司等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相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行政管理等工作。近三年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有:出國留學與國內研究生(26%),公務員及西部計劃、蘇北計劃等(12%),企事業單位就業(61%)。
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是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如食品短缺問題、健康問題、環境問題及資源問題的關鍵技術。本專業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的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成后能從事生物產品的開發與研制、品種改良、良種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植物學、普通動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植物育種學、生物信息學、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課程。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院所及農林業、生物加工、食品、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制藥等企業及生物公司從事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生物領域進一步攻讀研究生。
園藝
園藝專業依托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完備的教學設施。偏重于觀賞植物方向,開展教學、實驗、實習和科研活動。通過基礎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掌握植物分類、遺傳育種、植物繁殖、觀賞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以及觀賞植物栽培與養護等知識,培養學生生產、管理等專業技能。
主要課程:植物學、園藝植物分類學、觀賞樹木學、花卉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學、果樹栽培、植物生態學、園藝植物種苗學、設施栽培學、景觀規劃設計原理、茶學、觀賞樹木栽培與養護、盆景與插花藝術、植物配置與造景、觀賞植物保護學等。
畢業生適宜到園林、園藝等相關單位從事管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等方面工作。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本專業依托國家林業局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重點學科、江蘇省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遵循“立足江蘇,重在南方,面向全國”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掌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水利水保、農林牧業、環境保護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從事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管理、規劃和與設計、方案編制、水土保持監測等工作,具備德智體全面發展素養和求實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有樹木學、土壤學、測樹學、巖土力學、水力學、水文學、森林生態學、水土保持工程制圖、水土保持原理、防護林學、水土保持工程學、流域管理學、水土保持工程概算、荒漠化防治工程學、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監測、水土保持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