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作雖然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所占比重并不突出,但文章寫作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共基礎知識這一門考試的分值。而文章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考生比較頭疼的部分,甚至會有很多考生感覺自己明明寫的內容充實、語言規范,但是分數一般不會很理想。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而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考生并沒有抓到文章最正確的立意。
一、立意
立意,顧名思義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傳輸的觀點和主張,是文章的中心主題思想,而外化在文章中就體現為文章的總論點。根據作文的評分標準,立意可以說決定了考生文章的分數等級,不同等級之間的差距大概能在十分左右。所以,若想寫出一篇讓閱卷人員眼前一亮的文章,必須能夠抓到最準確的立意。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若想寫出來一篇立意準確,得分較高的文章的話,必須對以往的命題形式進行深入分析。
二、命題概況
目前,事業單位的文章寫作的命題形式在近幾年逐漸歸于規范。2013年、2014年的命題形式稍顯死板,往往會讓考生“以···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在題目之中就已經給考生一個非常明確的文章立意,考生則可以參照標題確定文章立意;2015年,題干中并沒有確定話題也沒有確定標題,只是要求考生結合對于材料的理解,寫一篇議論文章,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完全參照材料內容確定文章立意,可謂難度稍高;而2016年的命題逐漸走向了規范,在題干中給出了考生需要思考的話題,需要考生結合給定話題,并結合材料內容,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這不僅限制了考生思考的范圍,但是卻沒有限定考生思考的具體內容,需要考生結合題干話題與材料內容確定文章立意。
三、立意技巧
縱觀事業單位的考試情況,歷次考試都特別突出了材料在確定立意中的根本性作用。這就決定了考生必須結合題干,并對材料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如2016年的事業單位考試,在題干中明確了文章圍繞的話題——“小確幸”,很多考生看到這個給定話題,就完全圍繞這三個字展開,而忽略了材料的內容。然而,在材料中,“小確幸”明確針對的是生活中的點滴幸福,但是,材料另外也強調了在工作中要有“大抱負”。所以,在確定文章立意之時,就不能只圍繞生活中的“小確幸”,還必須關注工作中的“大抱負”,從而確定文章的最終立意——生活要有“小確幸”,工作要有“大抱負”。
因此,提醒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可以重點學習對于文章材料的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從而能夠從材料中提料最佳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