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專業介紹
來源:南京農業大學 閱讀:1826 次 日期:2017-06-29 11:23:3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7年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1.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廣博的生命科學基本理論、系統的生物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一步深造,從事生命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的產品研發、推廣和經營等工作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2.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生命科學與技術基本理論知識和研究技術方法;接受生命科學與技術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想和實驗訓練;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和從事生命科學及其產業化相關環節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具備較強的獨立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產業化、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能力。

通過培養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生物化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及細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生物技術的現代實驗原理和技術;了解生命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及相關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企業管理及產品營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了解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了解國家生物技術產業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法規;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外文專業文獻;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養對象:基地班采取本碩博連讀、分段培養的模式。具體分為“3+1”(本科培養模式)、“3+3”(本、碩連讀培養模式)和“3+5”(本、碩、博連續培養)三種模式。“基地”班將有50-60%的同學可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實行滾動分流管理,部分不適應基地學習的學生可以在校內申請轉入相關專業,或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畢業(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4.師資情況:教授34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34人,碩士生導師58人。5.主干學科:生物學。

6.主要課程:學科主干課程包括生物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學;專業課程包括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組、動物生物技術課程組、微生物生物技術課程組三個方向(由自己選擇)。

7.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軍事技能訓練、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基礎訓練、教學實習、專業文獻綜述訓練、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

8.收費標準:6050元/年。

9.學生深造情況: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專業方向。近年畢業生保研考研升學率均在65%左右,其中保研率達50%以上,出國率10%。

10.學生就業情況:年終就業率98%以上,去向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生

物技術產業、生物制藥和環境生物治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生物技術相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

11.校友風采:

張薔,2002級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006級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博連讀,2011年留任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南京農業大學踏實嚴謹的治學氛圍使我受益匪淺,在生命科學學院,你們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歡迎有志于投身生命科學的同學們從這里起飛!

12.名師寄語:

章文華,南京農業大學二級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7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生命科學的真諦是揭示動物(包括人)、植物、微生物等的生長、發育、疾病、遺傳的基本規律,它與生命、健康、環境直接相關。我們的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研發,糧食生產,獸、畜生產與醫治,花卉、果樹培育,生物醫藥等等。目前,國內外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展迅速,產業前景廣闊。希望有志于探索生命奧秘、開拓生物產業的學生報考。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