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目標: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瞄準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國際發展前沿,傳承本專業的百年歷史積淀和優良學術傳統,將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培養成為具有強烈的探索求知欲望與創新意識、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扎實、學術潛能突出、國際視野寬闊、心理素質過硬的拔尖創新型卓越人才。
2、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及地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尤其具有較扎實的化學和生物學基礎;
(2)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能較熟練的閱讀專業外文文獻及書刊;
(3)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以及程序語言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對資源、環境和生態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分析的能力;
(4)掌握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資源與環境的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掌握與農業資源與環境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獲得實驗方法和科學思維的基本訓練,具有科學思維方法和技術手段來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6)了解國家資源管理和環境生態保護的有關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能正確認識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對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7)掌握農業資源調查、生態園區建設與規劃、化學分析、植物營養診斷、環境評價等研究方法,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及技術來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8)具有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等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9)具備從事農業自然資源的管理與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建設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推廣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培養對象:本科,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4、師資情況:教師48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16名,講師10名。
5、主干學科: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
6、主要課程:基礎微生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地質學基礎、環境科學概論、普通生態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資源環境分析、資源環境分析系列實驗、肥料工藝與肥料資源利用、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
7、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地質學基礎實習、土壤、地質與生態學綜合實習、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實習、植物營養學實習、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實習、土壤調查與評價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8、收費標準:2750元/年
9、學生深造情況:60%的學生讀研和出國。方向有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以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相關專業。
10、學生就業情況:就業率97%以上,去向主要是科研單位、農業生產、土地管理、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11、校友風采:“Study hard, make friends & find your interests”。
馬建鋒,世界知名植物營養學家,1984年畢業于南農土化系?,F為日本岡山大學資源植物科學研究所教授。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Plants,PNAS,Plant Cell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2006年獲JSPS Prize和Japan Academy Medals(日本中青年科學家最高榮譽獎)。2015被選為世界高引用率科學家之一和美國植物生理學會“Top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