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網址:http://fxy.suse.edu.cn/
咨詢電話:0813-2113022
學院簡介:
1994年于四川輕化工學院成立社會科學系。1996年更名為經濟與法律系。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四川理工學院,更名為政法系。2008年調整學科專業成立政法學院。2011年政法學院分立為法學院和政治學院。2014年在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四川理工學院)基地成立揭牌之際成立知識產權學院,與法學院合署,開展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
學院自1994年開辦法學等專業以來,積極探索貫徹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秉承“學生中心,教師主體”理念,實施“抓學生”、“抓學風”、“抓學者”、“抓學科”、“抓學術”的“五位一體”發展舉措。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現有專兼職教師6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講師24人,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51人,博士后3人。學院現有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三個本科專業,各專業均為學校重點特色建設專業,擁有法學和行政管理兩個專業雙學位授予資格,擁有“法律碩士”、“法律科學與法治系統”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辦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班,全日制在校學生1000余人。
學院高度重視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扎實,教學效果良好,科學研究能力強,近年來主持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獲得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獎勵30余項,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培養,認為人才培養質量是評判學院工作最重要的標準。在實踐中,學院以“培養基層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性學習理念”為抓手,構建了“專業理論課程+素質理論課程+校內實驗課程+校外實踐課程+校內文體活動”的立體培養模式,形成了專業鏈對接行業鏈和學生就業鏈的培養思路,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偨Y我院人才培養經驗和成果的《服務性學習理念視域下的文科大學生學風建設》獲四川省2012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獎,《基于服務性學習理念的西部基層高素質法律人才校地聯合培養模式》獲得四川省2013年教學成果獎。
學院是“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四川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現有模擬法庭、法律診所、電子政務實訓室、社會保障模擬實訓室、社會工作實訓室等專業實驗室,與黨政機關、司法系統的實務部門共建26個教學實踐基地,完全滿足了學生實踐實訓要求。學生實踐效果良好,我院每年選派學生作為志愿者進入社區參與人民調解活動,成為人民調解工作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四川省司法廳行政簡報予以專題推介。
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近年來,法學專業學生在全國司法資格考試同過率均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名列同類高校前茅,公務員和研究生考試均取得良好成績,學生在各級大學生挑戰杯比賽和創新基金項目研究屢創佳績。畢業生廣泛分布在省內外政府機關、司法實務部門、各大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本科專業
法學(校級特色專業)
行政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碩士學位授權點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
法律科學與法治系統工程
專業介紹
法學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以適應多樣化法律職業要求,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具有深厚的法學專業知識功底,良好的職業倫理,熟練掌握法律職業規范,較強的法律實務技能和運用法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司法部門、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司法、執法、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
主干課程: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以及社會實踐、法律實務部門實習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國家機關、司法部門、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司法、執法、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等工作。
行政管理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系統學習行政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方面相關知識,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業務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能夠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行政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法學概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公共經濟學(政府經濟學)、公共政策學、行政組織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電子政務實驗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行政管理、政策法規研究、人力資源管理、文秘宣傳、咨詢服務、調查與統計工作以及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勞動與社會保障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通曉中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業務知識面寬,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商業性保險運作與管理,并具有理論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業人才。
主干課程: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概論、公共政策學、風險管理、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險學、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公共財政與公共稅務以及社會保險實驗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政策法規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社會調查與統計以及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