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電視劇、電視、小說,其情節故事、人物形象家喻戶曉,甚至有時一時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電視廣告以這些人們的熟知的情節內容、人物形象作為廣告的緣起和依托,可以引發人們的興趣和關注。
如“消纖酶”的電視廣告:孫悟空見煉丹爐門上寫著“待我救他一命”,然后捉住一條蛇,將其毒液擠入藥葫蘆。太上老君服藥后痊愈,問什么藥,醫生告訴他是“消纖酶”。孫悟空的故事婦孺皆知,他要為煉制長壽丹的太上老君治病,其藥自然不同一般。此廣告無疑能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又如下例關于“鎮腦寧”的電視廣告: 要真頭疼,就用得著的鎮腦寧
《渴望》中劉大媽扮演者:“《渴望》播出這么長時間,還有不少觀眾惦記著我,說王滬生氣得我經常頭疼。這不?又寄來了鎮腦寧。不過,要真頭疼,就用得著了。”
此廣告把劇中的人物與現實的演員混同起來,把劇情與廣告結合起來,實為手法高超。它既宣傳了商品,又不露多少痕跡,比直露的正面廣告宣傳更易為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