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統一筆試
生物學學科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為全省統一組織的公開性選拔考試,是落實“省考、縣管、校用”教師管理體制的基礎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從事基礎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到中小學任教,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工作,把好教師“入口關”。考試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筆試結果將作為安徽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同時納入考試總成績。招聘考試從教師相應崗位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內容所要求的知識以及大學相關學科的核心內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包括理解所列的生物學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進行運用;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并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設計、評價和修訂實驗方案。
3.考查考生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4.考查考生運用中學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5.考查考生從事中學生物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三、考試內容范圍
(一)學科專業知識
1.分子與細胞
(1)細胞的分子組成: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2)細胞的結構:細胞學說;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3)細胞的代謝: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酶的本質、作用和特性,酶活性的調節;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細胞呼吸的原理及其應用。
(4)細胞信號轉導:離子通道介導的信號轉導;G蛋白偶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酶偶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5)細胞的增殖:細胞周期;細胞的無絲分裂;細胞的有絲分裂。
(6)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細胞的分化;細胞的全能性;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遺傳與變異
(1)遺傳的細胞基礎:細胞的減數分裂;配子的形成過程;受精過程。
(2)遺傳的分子基礎: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DNA分子的結構;DNA分子的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表達的調控。
(3)遺傳的基本規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基因的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和連鎖互換規律;基因與性狀的關系;伴性遺傳。
(4)生物的變異:基因重組及其意義;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5)人類遺傳病:人類遺傳病的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
3.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1)植物的結構: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基本結構。
(2)植物的生長與發育: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3)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及其應用。
(4)植物的激素調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應用。
4.人體及動物體的結構與功能
(1)人體的結構與功能:人體的消化、循環、呼吸、泌尿等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及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行為的生理和遺傳基礎。
(3)人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昆蟲、兩棲動物、鳥及人的生殖和發育。
(4)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及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人腦的高級功能。動物激素的調節及應用。
(5)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穩態的生理意義;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血糖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5.生物的多樣性與進化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2)生物分類的方法。
(3)生物的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細菌、藍細菌、放線菌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原生生物:草履蟲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4)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命起源的過程;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
6.生物與環境
(1)生態因子: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2)種群:種群的概念和特征;種群的數量動態。
(3)群落:群落的結構特征;物種在群落中的生態位;群落的演替。
(4)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穩定性。
(5)生態環境的保護: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7.健康常識
(1)青春期的發育與衛生保健。
(2)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經和預防措施。
(3)計劃免疫。
(4)威脅人體健康的當代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酗酒、吸煙和吸毒的危害。
(6)常用的急救方法。
8.生物技術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基因工程的應用;蛋白質工程。
(2)克隆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動物的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
(3)胚胎工程: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胚胎干細胞的移植;胚胎工程的應用。
(4)酶工程:酶工程的原理及應用。
(5)發酵工程:發酵工程的原理及應用。
(6)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
9.生物學實驗
(1)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PCR技術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2)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
(3)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培養基對微生物的選擇作用。
(4)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5)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動態變化;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6)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中學生物學課程: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評價。
2.基本的學習和教學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念轉變理論;STS教育。
3.基本教學技能:導入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演示技能;板書和板畫技能;現代教育技術使用技能;課堂組織技能。
4.生物學教學方法:講授教學法;概念圖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5.中學生物學實驗:中學生物學實驗的作用及類型;生物學實驗的教學準備;生物學實驗的組織、實施及結果分析。
6.生物學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
7.生物學教育評價:評價學生在生物學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表現的原則、方式和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及基本方法;教學反思的意義、內容和方法。
8.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
四、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 150分鐘,試卷分值120分。
3.主要題型:試卷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客觀試題有選擇、判斷等題型,主觀試題有簡答、論述、材料分析、教學設計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