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剪紙特色五年規劃部署
來源:易賢網 閱讀:1065 次 日期:2017-04-21 11:44:54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小學剪紙特色五年規劃部署”,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一、指導思想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剪紙作品的學習欣賞,嘗試剪紙工具、材料與制作過程,塑造體驗剪紙學習的樂趣、方法,促進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熱愛民間傳統工藝的熱情。

二、剪紙的意義

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孩子們以剪刀代替筆,把自己所見的、所想的剪出來。寥寥數筆,用品、車船、花卉、果蔬、蟲魚、鳥獸、人物等躍然紙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癡。

剪紙可以可以通過手部肌肉的鍛煉,增強協調性、靈敏性,使孩子們變得心靈手巧。剪紙可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特色目標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校以加強藝術教育為指導思想,以“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潛能”為主題,以“課改”為核心,努力創建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剪紙”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在開展剪紙活動課的過程中,收集并創作了一些剪紙材料,同時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編寫了參考教材,該教材充分考慮教師的可指導性,教學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并在選材上與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思想美德教育相結合,體現思想性和時代精神。

我們以適合江南特點的剪紙藝術為主體,對學生進行忍知、操作、情感等訓練,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剪紙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的藝術文化,繼承發揚民間藝術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組織一支有活力的剪紙隊伍,豐富我們的校園生活。

四、實施策略

1、體驗為本

在剪紙活動中,讓同學們親自看一看,試一試,做一做,使學生成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讓他們從小在實踐活動中保持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斷去體驗、去探索、去發現問題,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生活經驗、技能和知識。

2、生活為源

學生的生活需要和已有經驗是課程內容的源泉和首要依據,這也是與體驗為本息息相關的原則,學生的剪紙活動往往就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當學生在剪紙活動中產生對生活的需要和體驗時,成人不能朝著功利的目的去干預,而是要在維持學生整體驗的基礎上,和學生共同交流,使知識在體驗中獲得進一步生長的動力,才會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回歸于學生的生活。

3、整合為系

學生的成長是身心全面的、整體發展的過程,課程的各要素要有機的統一和整合,發揮整體育人的功能,我們以“剪紙”為樞紐,從教育內容(認知、藝術、科學、社會等)、(教育手段,操作、交流、表現等),組織形式(集體、小組、個別、平行班等)生活環節(節目活動競賽、制作)計劃與評價(生成、預成、自評、他評等)多層面有機聯系,融會貫通,促進學生在情感、審美等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4、自主為魂

在整個活動中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能夠自己選擇材料,主動提出目標,獨立操作,獨立解決難題,保證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作業,即使是教師安排的剪紙內容,也應該以學生的需要和要求出發,根據學生在剪紙中出現的興趣點、困惑等隨機調整剪紙內容,惟有如此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5、需要為動力

在剪紙活動中要滿足學生的需求,材料要合適、充足,材料是幫助孩子在活動中實現遐想,滿足愿望的必需物,如在區角活動中放置剪刀、紙類等,尊重學生的意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五、目標分年達成度

(9月——6月):制定《小學“剪紙”特色五年發展規劃》,建立剪紙興趣小組,了解剪紙的表現手法,會剪一些簡單的單色剪紙;

(9月——6月):了解剪紙的技法,會剪一些簡單的吉祥圖案、動物、花鳥剪紙等;

(9月——2011年6月):了解剪紙的種類,會剪一些簡單的彩色剪紙等;

(2011年9月——2011年6月):繼續加強剪紙技法的學習,會剪一些簡單的立體剪紙等;

(2011年9月——2012年6月):繼續加強剪紙技法的學習,掌握三種以上的剪紙技法等。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小學剪紙特色五年規劃部署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