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旅游業工作意見
來源:易賢網 閱讀:1364 次 日期:2017-04-19 16:57:49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加快發展旅游業工作意見”,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旅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朝陽產業”,我縣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重點,以商貿旅游為兩翼”的發展戰略,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工作方針,加快旅游對外開放,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資源開發,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推進旅游誠信建設,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鄉村生態旅游和管仲文化旅游,努力實現潁上旅游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目標:到2015年前后,建成國家5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1個,5星級飯店1家,4星級飯店1家,3星級飯店2家。實現年接待境內外游客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年平均增長20%以上,占全縣gdp的10%以上。旅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旅游景區品位明顯提高,“潁上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立足皖北、輻射周邊、全國著名的區域旅游目的地。

二、加強對旅游業的領導,凝聚和諧發展的合力

3、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發發揮政府的宏觀統籌功能,成立縣長為主任的縣旅游發展指導委員會,切實加強對全縣旅游業發展的領導,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旅游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充實旅游行政機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執法管理隊伍;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旅游產業的發展意識,通力協作、主動配合,共同為旅游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全力促進旅游產業大發展。

4、理順旅游經營體制??h旅游發展指導委員會要切實加強領導和協調,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效整合全縣旅游資源的管理權、開發權和經營權,逐步建立重點景區旅游開發、管理、營銷的統一規范模式。加快旅游企業改革步伐,景區必須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嚴格清產核資,明確法人結構,依法按章納稅,所有稅金全部用于旅游事業發展。鼓勵中小旅游企業發展同業聯盟,推進利益共享的連鎖經營和集約式服務。充分運用政府扶持和企業自建、收入統籌和景區提成等靈活機制,創新發展思路,發揮規模效應,形成全縣一盤棋、旅游大陣容的發展格局。

5、部門聯動、合力興旅。縣旅游發展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認真履行職責。發改委要把旅游基礎設施、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旅游經濟分析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依據旅游規劃并在充分征求旅游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對旅游項目進行審核批準;建設、交通、公路、市容等部門要推進旅游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的普及與規范,統籌規劃建設縣內的旅游、交通標識;教育、科技、財政、建設、國土、林業、水利、勞動保障、商務、文化、稅務、宗教、體育、環保等部門,要制定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配套措施,共同搞好旅游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和管理;公安、交通、工商、安監、物價、質監和衛生防疫等部門要加強旅游運輸、安全、物價、市場秩序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和推介潁上旅游;統計部門要會同旅游部門做好信息統計工作;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旅游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行業旅游協會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加強行業自律,強化職業技能,提升從業素質和服務水平。

三、制定和實施旅游發展規劃,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6、編制旅游發展規劃。加快編制《潁上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完善的規劃體系。堅持科學發展,體現人文理念,強化旅游休閑娛樂功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做到旅游規劃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自然保護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宗教場所等有關專業規劃有機結合、有效銜接。

7、加大規劃實施力度。按照“合理開發、科學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充分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承載力,突出我縣的旅游資源特色,明確產品市場定位,實現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要嚴格執行規劃實施,由縣旅游發展指導委員會責成相關部門加強監督和管理,對主景區和旅游公路范圍內一切建筑設施、居民住宅從嚴控制;對已建的景區景點要依照規劃整合完善,達到和諧融洽;對格調低下、重復雷同的景點要限期整改,提高品位;對有損景區形象,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律關停,防止盲目開發、低水平重復建設。

四、增加對旅游業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運行機制

8、設立旅游發展資金??h財政從二零零九年起安排500萬元作為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旅游規劃編制、宣傳促銷、招商引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與更新、旅游信息化、人才培養、資源保護及相關獎勵等。旅游發展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實行財政專戶儲存、滾存使用。縣發改委、財政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環保局、農委、林業局、水務局、交通局、扶貧辦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旅游業傾斜,切實加大旅游業的投入。

9、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創新旅游投融資體制,以項目為載體,以資產為紐帶,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投融資體。制。在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允許有條件的旅游景區(點)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通過租賃、承包、拍賣經營權等形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旅游產業。加大對旅游項目招商引資人員獎勵力度,對實際投入資金超1000萬的旅游開發項目,按照《潁上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執行。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10、優先旅游項目用地。對符合我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重點旅游項目,國土部門優先報批、優先供地。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可通過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一次性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困難的,可分期付款。利用集體土地、林地、水面等興辦生態旅游項目,且不改變土地性質或現狀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承包、租賃、聯營等方式取得使用權或經營權。

11、實施投資優惠政策。興建旅游飯店、景區、景點、游樂項目、農家樂、公園等新項目。一次性固定資產(不含土地)投資額達500萬元(含)至1000萬元的,由縣財政比照土地凈收益的30%標準予以獎勵;投資額達1000萬元(含)至3000萬元的,由縣財政比照土地凈收益的40%標準予以獎勵;投資額達3000萬元(含)至5000萬元的,由縣財政比照土地凈收益的50%標準予以獎勵;投資額達5000萬元以上的,實行“一事一議”。旅游建設項目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由縣旅游發展委員會按規定程序認定,兌現獎勵。

12、實行財稅扶持政策。對固定資產(不含土地)一次性投入500萬元以上的旅游項目,從開業之日起,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實行“前2年全額扶持、后3年減半扶持。”對固定資產(不含土地)一次性投入3000萬元以上的旅游項目,從開業之日起,2年內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全額扶持,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實行“前2年全額扶持、后3年減半扶持?!?/P>

13、加大旅游獎勵力度。建立品牌激勵機制,對于新建的2a、3a、4a、5a級旅游景區,分別獎勵2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對新建2星、3星、4星、5星級旅游飯店,分別獎勵20萬元、100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對新評定的省級農家樂旅游示范點或旅游商品生產定點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新評定的省級旅游鄉鎮、優秀旅游鄉鎮和最佳旅游鄉鎮,分別獎勵2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對招徠外地游客一年內達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每人次獎勵2元??h內新評為省十強旅行社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六、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

14、加快旅游資源開發。實施旅游精品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積極培育工礦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風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重點開發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品位較高的休閑度假旅游項目,形成新的產品優勢,增強旅游發展后勁。

15、實施旅游品牌戰略。進一步整合全縣旅游資源,積極打造“潁上濕地旅游”新品牌,著力推進八里河景區、迪溝景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八里河景區要依托湖區優勢,加強生態保護,提高旅游品位,推出互動式、體驗式旅游項目,嚴禁在風景區無序建設,打造“皖風徽韻、夢里水鄉”的特色景觀;迪溝景區要依托竹音寺、生態園,加強生態濕地保護,挖掘景區自然、人文內涵,打造“竹剎霜鐘、梵音裊裊;人水和諧、物我兩忘”旅游意境;加快尤家花園及尤氏故居修復開發,再現“將軍府邸、皖北名園”的獨特魅力;盤活小張莊景區存量資源,展示“皖北名珠”、全球“500佳”的熠熠風采;加快開發耿棚林場、靈臺湖、焦崗湖、南照、楊湖淮河風情、雙集茶文化、黃壩紅色旅游等旅游項目;充分利用八里河、焦崗湖、靈臺湖水資源優勢,繼續舉辦全國性垂釣大賽,推出釣魚運動旅游。( 勵志天下 www.lizhi123.net )

16、突出管仲文化特色。加大管仲文化、淮河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加快規劃、建設中國管園,恢復管谷村管子故里、孔子拜謁處歷史景觀,整修擴建管鮑祠、清涼寺、尤氏故居、甘羅墓,配套建設潁上歌舞劇院、潁上體育中心、花鼓燈基地等公益設施,加強管仲文化研究,傳承和弘揚管仲文化和花鼓燈、推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旅游的文化內涵,打響管仲文化旅游品牌。

17、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以小張莊為龍頭,結合新農村建設,合理布局、著力培育一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星級“農家樂”、特色旅游村鎮。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利用庭院、池塘、果園、竹林、菜地等田園景觀和自然生態、鄉村人文資源吸引旅游者,為旅游者提供以體驗“農家樂”生活為特色的觀光、娛樂、休閑、住宿、餐飲等服務的鄉村旅游產品。

18、大力開發旅游商品。以增強吸引力、延長旅游時間、促進旅游消費為重點,加強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重點扶持一批經營規模較大,研發能力較強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集紀念性、觀賞性、收藏性為一體的旅游商品。加大潁上剪紙、古城泥人、茂生香草、“管鮑之交”系列商品、八里河特產、焦崗湖水產、黃壩大麻花等旅游商品、土特產品的開發力度。對于生產旅游商品(紀念品、工藝品、禮品、用品、食品)的重點企業給予貸款但保、貼息等政策扶持。合理布局、建設旅游商品市場,定期舉辦旅游商品展銷、評比活動,延長旅游產業鏈。

七、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能力

19、實施旅游暢通工程。加強國、省道與景區(點)連接道路的建設,加快景區(點)道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與規劃要重點向景區(點)傾斜,全面改善景區交通條件,形成無障礙的綠色旅游通道和區域旅游交通網絡。力爭各主要景區與省道或高速公路的連接線標準提高到二級或二級以上;開通主要景點旅游直達公交專線;在縣內外高速公路、重要交通干線醒目位置設立旅游宣傳標識牌。

20、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加快縣城建設,突出旅游功能,著力建設濱水園林城、管仲文化城、平原旅游城、新型能源城、文明宜居城,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全國優秀旅游城鎮。按照“吃、住、行、游、購、娛”的要素配置,加快住宿、餐飲、娛樂、停車、通訊等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建設好重點景區(點)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及餐飲、購物場所等配套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加強高星級飯店建設,改造提升一批社會旅游餐館,形成以星級飯店為主體,快捷旅館、重點餐館為補充的旅游接待體系,提升我縣旅游飯店接待能力。在縣城及八里河、迪溝等重點景區規劃建設旅游商品一條街、美食一條街,挖掘、弘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積極組建旅游行業協會,提升旅行社經營管理水平。

八、強化旅游宣傳促銷,積極開拓客源市場

21、加強旅游宣傳推介。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在旅游宣傳促銷中的主導作用,形成“政企齊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的宣傳促銷機制,樹立潁上旅游整體宣傳形象。充分利用“管仲故里”、“花鼓燈之鄉”,生態環?!叭?00佳”小張莊和八里河,“國家aaaa旅游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八里河和迪溝,皖北歷史名園尤家花園等旅游名片,加大媒體宣傳推介力度,打造高品位的、規范統一的對外宣傳廣告、地域形象標識和宣傳標語、標牌,形成較強的品牌競爭力,不斷擴展對外宣傳的綜合效應。進一步整合潁上政務信息網、潁上旅游網等網絡資源,積極開發旅游電子商務,大力開展網絡宣傳促銷。加大營銷策劃創新力度,精心設計旅游線路,加強區域聯合與對接,鞏固和拓展周邊及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

22、辦好旅游節慶活動。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定期舉辦潁上縣管仲文化旅游節和民間藝術周展演活動,重點加強旅游推介,展示潁上新形象。積極參加周邊省市旅游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充分利用經貿、節慶、會展、招商、體育賽事、文化交流等平臺加強旅游宣傳,豐富旅游內涵。

23、實施旅游惠民政策。全縣各景點可實行定額通票旅游,潁上人民憑個人身份證或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可半價或免費旅游;來潁投資創業的創業者、建設者可憑有關證明享受半價或免費旅游,讓潁上人民充分享受潁上旅游業的發展成果。

九、加強旅游行業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24、嚴格旅游環境保護。建立健全“誰開發、誰受益、誰保護”機制,杜絕對旅游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破壞性使用。強化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保護,走資源節約、生態平衡、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大旅游景區的環境整治力度,堅決制止在旅游景區和通往景區路側可視范圍內亂搭、亂建、亂埋、亂排、亂開采行為,嚴禁破壞沿途景觀。高度重視文化資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旅游景區內興建各類項目時,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辦理審批手續。

25、強化旅游行業管理。完善以潁上縣旅游質監所為主體的旅游執法機構,推進旅游誠信建設,加大旅游執法力度,加強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建立旅游、公安、工商、交通、建設、衛生、市容等部門相互配合的聯合執法機制,營造平安旅游環境。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旅游景區(點)、旅游設施和城市公用設施的國家標準。牢固樹立“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線”觀念,增強旅游安全防范意識,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預報、突發事件預案、應急救援和游客投訴受理機制,切實保障旅游消費者和旅游經營單位的合法權益。

26、加強旅游人才培養。依托安徽旅游職業學院、旅游中專學校和縣職業教育中心,加快旅游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定期組織旅游飯店、旅行社經理以及導游員培訓,積極參加各類資格考試,推進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培養高素質導游員隊伍,力爭持證上崗率達90%以上,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全縣旅游業健康發展。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加快發展旅游業工作意見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