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
一、給加點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誨( )女知之
必有我師焉( ) 然后松柏之后凋( ) 見不賢而內自省( )
二、填空
1、孔子,名 ,字 。 末期著名的 、 、
, 學派的創始人。
2、 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
的記錄,是 散文,共 篇。朱熹把它和 、 、
合為四書,同為封建社會文人學子的必讀書。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成語四個: 、 、 、 。
4、原文填空:
①孔子教導弟子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是 , , 。
②在孔子看來,只要虛心求教,到處有老師的句子是 , 。
, 。
③論述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 。
④論述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取長和補短的句子是 , ?;?/p>
, 。
⑤表明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多為別人著想的句子是 , 。
三、解釋加點字詞
不亦說乎 誨女知之 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君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傳不習乎 然而知松柏后凋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不弘毅 其恕乎
有朋自遠方來 可以為師矣 死而后已
四、翻譯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了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8、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