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2016年金陵科技學院五年一貫制高職“專轉本”考試
專業名稱:自動化
考試科目:專業基礎課
一、考試要求
全面掌握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與原理,深入理解與掌握自動控制系統分析、綜合設計的基本方法,并能用這些基本的原理與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考核內容
第一章: 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
1. 自動控制和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負反饋控制的原理;
2. 控制系統的組成與分類;
3. 根據實際系統的工作原理畫控制系統的方框圖。
第二章: 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1. 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建立,根據微分方程求系統的傳遞函數。。
2. 傳遞函數的概念、定義和性質。
3. 繪制控制系統的結構圖,應用結構圖等效變換方法求解系統的傳遞函數。
4. 控制系統的信號流圖,結構圖與信號流圖間的關系,由梅遜公式求系統的傳遞
函數。
第三章:時域分析法
1.動態性能分析
(1) 一階系統特征參數與動態性能指標間的關系;
(2) 典型二階系統的特征參數與動態性能指標的關系;
(3) 附加閉環零、極點對系統動態性能的影響;
(4) 主導極點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階系統。
2. 穩定性的概念,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Routh穩定判據。
3. 穩態性能分析
(1) 穩態誤差的概念,根據定義求取誤差傳遞函數,由終值定理計算穩態誤差;
(2) 靜態誤差系數和動態誤差系數,系統型別與靜態誤差系數,影響穩態誤差的
因素。
第四章:根軌跡分析法
1. 根軌跡的概念,根軌跡方程,幅值條件和相角條件。
2. 繪制根軌跡的基本規則。
3. 0o根軌跡。非最小相位系統的根軌跡及正反饋系統的根軌跡的畫法。
4. 等效開環傳遞函數的概念,參數根軌跡。
5. 用根軌跡分析系統的性能。
第五章:頻域分析法
1. 頻率特性的定義,幅頻特性與相頻特性。
2. 頻率特性的圖示方法。
(1)典型環節及開環系統幅相頻率特性曲線(又稱奈氏曲線或極坐標圖)的畫法。
(2)典型環節及開環系統對數頻率特性曲線(Bode圖)的畫法。
(3)由對數幅頻特性求最小相位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
3. Nquisty穩定性判據。
(1)根據奈氏曲線判斷系統的穩定性
(2)由對數頻率特性判斷系統的穩定性;
4.穩定裕量
(1)當系統穩定時,系統相對穩定性的概念。
(2)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的定義及計算。
第六章:控制系統的校正
1.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方式,常用校正裝置的特性。
2.根據性能指標的要求,設計校正裝置,用頻率法確定串聯超前校正、滯后校正和
滯后-超前校正裝置的參數。
3.將性能指標轉換為期望開環對數幅頻特性,根據期望特性設計最小相位系統的校
正裝置。
4.了解反饋校正和復合校正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三、建議教材參考書
自動控制原理第2版,主編:孟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年1月。
四、考試題型和考核方式
1、考試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
2、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電路分析》考試大綱
適用:2016年金陵科技學院五年一貫制高職“專轉本”考試
專業名稱:自動化
考試科目:專業基礎課
一、考試要求
掌握電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電路的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以便為學習后繼課程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考核內容
第一章: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
基本要求:了解電路和電路模型,掌握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電功率和能量,電路元件,電阻元件,電容元件,電感元件,電壓源和電流源,受控電源,基爾霍夫定律。
第二章: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
基本要求:掌握電路的等效變換,電阻的串聯和并聯,電阻的Y形連接和Δ形連接的等效變換,電壓源、電流源的串聯和并聯,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
第三章: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電路的圖,KCL和KVL的獨立方程數,掌握支路電流法,網孔電流法,結點電壓法。
第四章:電路定理
基本要求:掌握疊加定理,了解替代定理,掌握戴維寧定理和諾頓定理。
第五章: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
基本要求:了解運算放大器的電路模型,比例電路的分析,掌握含有理想運算放大器的電路的分析。
第六章:儲能元件
基本要求:掌握電容、電感元件的基本特性,及電容、電感在串、并聯時的等效參數。
第七章: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動態電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條件,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一階電路的全響應,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第八章:相量法
基本要求:掌握復數,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礎,電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阻抗和導納,阻抗的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相量圖,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復功率,最大功率傳輸。
第十二章:三相電路
基本要求:掌握三相電路知識,線電壓(電流)與相電壓(電流)的關系,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了解不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掌握三相電路的功率。
三、建議教材參考書
《電路》(第5版),原著:邱關源,修訂:羅先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四、考試題型和考核方式
1、考試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
2、考核方式:閉卷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