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會計學基礎(占60%)
參考書目:會計學基礎(安徽大學出版社,朱繼民、魏朱寶主編,第四版)
2016年會計學專升本《會計學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章 緒 論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學習本章,要求了解會計發展的主要階段,掌握每個階段時間點;了解會計的涵義,掌握會計核算的特點;了解會計循環的步驟,掌握會計核算方法;了解會計的職能,掌握會計的基本職能;了解產品制造業的資金運動,掌握會計對象、財務報告目標;在理解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基本假設的基礎上,掌握可比性要求、謹慎性要求、會計假設的相關內容;學習會計基礎時,應掌握權責發生制及其應用。
二、考核內容
(一)會計與社會環境
1、會計發展的主要階段 2、會計的涵義
(二)會計的基本概念
1、會計的職能 2、會計對象 3、會計目標
(三)會計的假設與會計基礎
1、會計基本假設 2、會計基礎
(四)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關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實質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謹慎性 8、及時性
(五)會計循環
1、會計程序(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 2、會計循環
第二章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學習本章要求理解我國企業會計要素的劃分,重點理解和掌握每個會計要素的的涵義及其之間的關系,掌握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等式中各會計要素的影響,了解會計等式的意義。
二、考核內容
(一)會計要素
1 、資產 2 、負債 3 、所有者權益 4 、收入 5 、費用 6 、利潤
(二)會計等式
1 、會計基本等式與擴展等式
2 、經濟業務的發生對基本會計等式的影響
第三章 會計科目與賬戶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學習本章要求理解會計科目的涵義,掌握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和科目分類,掌握常用的會計科目;了解賬戶的分類,掌握賬戶的概念及其基本結構,理解賬戶與會計科目的區別。
二、考核內容
(一)會計科目
1、會計科目的概念 2、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 3、會計科目的分類
(二)會計賬戶
1、賬戶的概念 2、賬戶與會計科目的根本區別 3、賬戶的基本結構
4、會計賬戶中金額指標之間的關系
(三)會計賬戶的分類
第四章 復式記賬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復式記賬的理論與方法。學習本章要求理解復式記賬的特點,掌握復式記賬的概念及其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借貸記賬法的內容及其運用。
二、考核內容:
(一)復式記賬原理
1、復式記賬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2、復式記賬法的種類及其理論基礎
(二)借貸記賬法
1、借貸記賬法的內容(記賬符號、記賬規則、賬戶結構、試算平衡)
2、會計分錄及其分類
3、運用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
4、試算平衡的涵義以及試算平衡表的編制
第五章 會計憑證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問題。學習本章要求掌握會計憑證概念及種類,理解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了解會計憑證的作用、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掌握填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技術方法。
二、考核內容:
( 一)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
1、會計憑證的涵義 2、會計憑證的種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
(二)原始憑證
1、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 2、填制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 3、原始憑證的審核
(三)記賬憑證
1、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2、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3、記賬憑證的審核
(四)會計憑證的傳遞和管理
1、會計憑證的傳遞 2、會計憑證的保管
第六章 會計賬簿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各種賬簿的設置和登記。學習本章要求理解設置和登記賬簿的意義與作用,掌握會計賬簿設置的原則以及會計賬簿的種類;熟練掌握日記賬、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的格式、登記依據、登記方法以及如何根據核算需要選擇相應的賬簿。掌握登記賬簿的要求、總賬與明細賬的關系、平行登記的要點以及錯賬更正的方法。
二、考核內容:
(一)會計賬簿的意義和種類
1、賬簿的概念 2、賬簿設置的原則 3、賬簿的種類
(二)會計賬簿的登記
1、賬簿的主要內容及其登記要求
2、三欄式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設置和登記
3、分類賬的設置和登記
4、總賬和明細賬的平行登記
(三)錯賬的更正方法
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和補充登記法的適用情況和具體運用。
第七章 編制報表前的準備工作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在填制憑證和登記賬簿的基礎上,為了保證賬簿記錄準確性,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期末應進行賬項調整。學習本章,要求了解編制報表前的具體工作,掌握對賬的概念和內容、權責發生制下期末賬項調整。了解結賬的概念與方法,分清實賬戶與虛賬戶,熟悉存貨的盤存制度,掌握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熟悉各種財產物資、貨幣資金和往來款項的清查方法,掌握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二、考核內容:
(一)對賬的主要內容: 賬證核對 賬賬核對 賬實核對
(二)期末賬項調整
1、權責發生制的涵義 2、期末賬項調整的內容
(三)結賬
1、結賬的概念與方法 2、實賬戶與虛賬戶的區別
(四)財產清查
1、財產清查的概念及種類
2、財產清查的方法
①貨幣資金的清查(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②實物財產的清查(實地盤存制、永續盤存制)
(五)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1、庫存現金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2、實物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存貨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3、應收賬款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4、壞賬準備——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計算方法及會計處理
第八章 財務會計報告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對經濟活動定期進行總括反映的方法,即財務會計報告。學習本章,要求了解現金流量表的概念、格式,理解會計報表的作用、種類和編制要求,掌握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及相關項目的填列方法。
二、考核內容:
(一)財務會計報告概述
1、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 2、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3、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
(二)資產負債表
1、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和作用
2、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3、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常見項目的填列)
(三)利潤表
1、利潤表的概念和作用 2、利潤表的結構 3、利潤表的填列方法
(四)現金流量表
1、現金流量表的概念 2、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五)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1、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概念 2、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結構
第九章 企業會計核算循環實例
一、考試要求:
本章通過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較詳細地闡述賬戶和借貸記賬法的應用。學習本章要求理解企業資金籌集、生產準備、產品生產、產品銷售、財務成果等業務內容,賬戶設置(賬戶的性質、用途和結構)和主要業務的賬戶對應關系,掌握供、產、銷過程及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等業務的會計處理。
二、考核內容:
(一)資金籌集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會計處理
1、投資人投入 2、借入資金
3、掌握下列賬戶的運用:“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短期借款”、“財務費用”等賬戶
(二)企業供應過程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會計處理
1、固定資產購置的核算;
2、材料采購業務的核算:材料采購成本的組成、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核算
3、掌握下列賬戶的運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在途物資”,“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原材料”“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賬戶。
(三)企業生產過程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會計處理
1、產品生產成本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過程。
2、掌握制造成本項目的含義。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核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有關會計分錄的編制。
3、掌握下列賬戶的運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應付職工薪酬”、“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賬戶。
(四)產品銷售過程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會計處理
1、掌握產品銷售實現的標志,計算和結轉已售產品的銷售成本,銷售商品業務的核算。
2、掌握下列賬戶的運用:“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收票據”、“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等賬戶。
(五)利潤形成及利潤分配業務的主要內容及其會計處理
1、財務成果的含義及利潤計算公式
2、利潤總額的構成與利潤分配的順序
3、掌握下列賬戶的運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盈余公積”、“所得稅費用”、“應付股利”等賬戶。
第十章 賬務處理程序
一、考試要求:
本章闡述如何組織好會計核算業務問題。通過學習,要求了解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意義。了解科目匯總表以及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掌握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以及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步驟、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
二、考核內容
(一)賬務處理程序的概述
1、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
2、設立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3、掌握處理程序的種類
(二)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1、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及特點
2、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步驟
3、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
(三)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1、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2、科目匯總表的編制方法
3、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步驟
4、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
(四)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1、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2、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
3、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基本步驟
4、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
第十一章 會計工作的管理和組織
(本章不列入考試范圍)
注:①考題類型
• 單項選擇題 • 多項選擇題 • 判斷題
• 計算題 • 綜合題
②考試用書
《會計學基礎》(第四版) 朱繼民 魏朱寶 主編 安徽大學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中級財務會計(占40%)
中級財務會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劉永澤、陳立軍主編,第三版)
2016年會計學專升本《中級財務會計》考試大綱
一、說明
【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根據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結合會計改革的實踐,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介紹企業會計的核算方法,是本校會計專升本必考的一門專業課程。
【教學內容】
貨幣資金、存貨、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以上內容是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二、考核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貨幣資金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貨幣資金的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庫存現金
1、現金的管理;
2、現金的序時核算;
3、現金的總分類核算;
4、現金的清查。
第二節:銀行存款
1、開立和使用銀行存款賬戶的規定;
2、銀行存款的序時核算;
3、銀行存款的總分類核算;
4、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第三節:其他貨幣資金
1、其他貨幣資金;
2、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
第二章:存 貨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存貨的含義、種類,熟練掌握存貨增加、發出、期末計量及清查1等方面經濟業務的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存貨及其分類
1、存貨的概念與特征;
2、存貨的確認條件;
3、存貨的分類。
第二節:存貨的初始計量
1、外購存貨;
2、自制存貨;
3、委托加工存貨。
4、投資者投入存貨。
第三節:發出存貨的計量
1、存貨成本流轉假設;
2、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3、發出存貨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存貨的期末計量
1、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的含義
2、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3、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
4、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方法。
第五節:存貨的清查
1、存貨的清查的意義與方法;
2、存貨盤盈盤虧的會計處理。
第三章:固定資產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固定資產的含義、種類與計價,熟練掌握固定資產增加、減少、折舊及處置等方面經濟業務的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固定資產概述
1、固定資產的含義及特征;
2、固定資產的分類。
第二節:固定資產的確認與初始計量
1、固定資產的確認;
2、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外購、自建、投資者投入、接受捐贈、盤盈)
第三節: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1、固定資產的折舊
2、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
第四節:固定資產的處置
1、固定資產處置的含義及業務內容;
2、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第四章:無形資產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無形資產的特征、確認、內容、分類及計價,掌握無形資產核算的賬務處理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無形資產概述
1、無形資產的含義及特征;
2、無形資產的分類;
3、無形資產的確認。
第二節: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1、外購;
2、投資者投入。
第三節: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1、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
2、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與計量的原則;
3、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賬務處理。
第四節: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1、 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確定與復核;
2、 無形資產攤銷方法;
3、 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第五節:無形資產的處置
1、無形資產的出售;
2、無形資產的出租;
3、無形資產的報廢。
第五章: 負 債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負債的性質與類別,掌握流動負債的會計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負債概述
1、負債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2、負債的分類。
第二節:流動負債
1、短期借款;
2、應付票據;
3、應付賬款;
4、預收賬款;
5、應付職工薪酬;
6、應交稅費;
7、應付利息;
8、應付股利;
9、其他應付款。
第六章:所有者權益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所有者權益的性質與構成,掌握所有者權益的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投入資本
1、投入資本概述;
2、投入資本的會計處理。
第二節 資本公積
1資本公積概述
2資本公積會計核算
第三節 其他綜合收益
1其他綜合收益概述
2其他綜合收益會計處理
第四節:留存收益
1、留存收益的性質及構成;
2、留存收益的會計處理。
第七章:期間費用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期間費用相關概念,掌握期間費用的確認與會計處理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銷售費用
1、銷售費用的內容;
2、銷售費用的核算。
第二節:管理費用
1、管理費用的內容;
2、管理費用的核算。
第三節:財務費用
1、財務費用的內容;
2、財務費用的核算。
第八章:收入和利潤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收入和利潤相關概念,掌握收入和利潤的確認與會計處理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節:收入
1、收入及其分類;
2、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與計量;(一般、折扣折讓、退回)
3、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第二節:利潤
1、利潤及其構成;
2、本年利潤的結轉與分配。
注:①考題類型
• 單項選擇題 • 多項選擇題 • 判斷題
• 計算題 • 綜合題
②考試用書
《中級財務會計》(第四版) 劉永澤 陳立軍 主編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6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