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注意力的保持,就是教育心理學上講的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指的是注意力在較長時間內能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某種活動上,它是注意在實踐上的基本特征。英語教師尤其是一年級英語教師面對的一個共同難題就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難以保持較長一段時間,因而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怎樣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保持注意力呢?
一優化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學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長久與注意對象關系密切。如果注意對象是有趣的,變化的,活動的,則注意就比較穩定;反之,如果注意對象是單調的,靜止的,則注意就較難穩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保持較長時間的興奮狀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有興趣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一年級的英語的詞語教學中的文具詞語,如果單單讓學生讀,則注意力最多持續5分鐘,而通過比賽讀,小組讀,讀一讀,做一做等教學方法的優化,則學生興趣大增,注意力也一直保持在較高的程度。
二教學節奏張弛有道,強化學生個別訓練。
不管是其他學科還是英語學科,如果教學節奏拖沓,個別訓練人次低,學生的注意力就難以保持。我看了一些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師的公開課,總結發現他們上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教學節奏緊張有序,一個環節扣一個環節,課堂上個別訓練次數相當多,真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滿懷信心地去學習英語。當然,強調個別訓練量要大并不是讓學生大腦神經總是緊繃著,也要講究“張弛有道”。一年級的學生,當緊張的教學活動達到一定的量,持續一定的時間時,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疲勞狀態。一旦進入這種疲勞狀態,學生的學習就會受到阻礙。所以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松弛一下,比如: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或者做一個簡單的英語游戲。我一般會做模仿小動物動作,出示你的東西等游戲。只要選材得當,一則可以使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另外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讓學生變消極的“動”為積極的“動”
剛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自制能力很差,我在上課時竟然有幾個學生睡著了,叫也叫不醒,而且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外面一有風吹草動,馬上班里就會有很多學生站起來向外看,此外,還表現為好動,上課也是如此。課堂上不允許一年級學生動,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現實的。正確的態度是根據一年級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按照教育規律,選取科學,合理,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方法,變學生消極的“動”為在教師指導下的積極的“動”,從而讓學生的“動”服務于整個課堂教學。而做到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蠻難,一組織學生上來表演一下或者互相之間做一做做英語小游戲,學生們就激動的不得了??磥磉€需要慢慢掌握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按照教育規律和學生情況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減少學生在課堂上消極的“動”,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觀感受和體驗。
我想,這也正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試行)》中的相關精神,即在當今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要繼續努力,多總結學習一年級英語教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