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業革命前的設計
1. 中國的手工藝設計:失蠟法、長信宮燈的特點、宋瓷、明清家具;
2. 國外的手工藝設計:古埃及家具、古希臘建筑柱式、哥特式風格、巴洛克風格與洛可可風格;
二、1750~1914年的工業設計
1. 十八世紀的設計與商業:新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切普代爾的家具、魏德伍德的陶瓷產品、保爾頓的小五金工業;
2. 機械化與設計:散帕爾的設計理論、托勒公司的曲木家具、美國的制造體系與設計、標準化與合理化;
3. 設計改革:帕金與柯爾的設計思想、工藝美術運動(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貢獻與局限性)、德萊賽、芝加哥學派(概念及代表人物)、新藝術運動(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麥金托什與維也納分離派、德意志制造聯盟(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
三、1915~1939年的工業設計
1. 工業、技術與設計:福特汽車的設計;克蘭特的家具設計、新材料與現代設計(金屬、塑料);
2.藝術變革與現代設計: 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風格派(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構成派(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現代主義、柯布西埃與機器美學、包豪斯(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貢獻與局限性);
3.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風格: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斯堪的納維亞風格(考查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
4.職業工業設計師的出現:美國與歐洲的代表性職業工業設計師及其作品;
四、1940年至當代的工業設計
1. 戰后重建與設計: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代表人物及作品)、現代主義的發展(各國表現、代表人物及作品)、美國的商業性設計(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意大利的設計風格與個性(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前聯邦德國的技術與分析(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日本設計的“雙軌制”、中國臺灣地區及韓國的工業設計發展、公司識別計劃、人機工程學的發展、新技術及新材料與設計;
2. 走向多元化:“無名性”設計(含義與設計表現);新現代主義風格、高技術風格、波普風格、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綠色設計與可持續設計(考查概念、代表人物及作品);
3.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美國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蘋果電腦及其代表性產品、代表性設計公司)、歐洲及日本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青蛙設計、荷蘭飛利浦公司的設計、芬蘭諾基亞公司的通信產品設計、日本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
4. 工業設計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