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
來源:易賢網 閱讀:870 次 日期:2017-01-10 16:27:10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依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知識點歸納:

1、狂風咆哮破物飛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2、連夜遭雨的慘狀的句子: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3、表現杜甫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的那兩句詩;詩人憂國憂民卻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4、拓展:與“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拓展:與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同屬于憂國憂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6、杜甫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發出了“安得廣廈千方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喊。

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二)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識點歸納:

1、表現詩人的英雄氣概與舍生取義的生命觀的詩句;表現詩人誓死報國,表現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歷的詩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3、寫出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概括寫出兩次抗元,遭受失敗后的心情的詩句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對抗元事業失敗的慨嘆和寧死不屈的決心。

6、“風飄絮”“雨打萍”是兩個絕好的比喻,試作簡要分析。

答:“風飄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柳絮,國家敗局的命運,已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個人的命運,詩人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詩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寫照。這兩個比喻形象貼切,給人以悲愴辛酸之感。

7、分析頸聯的藝術特色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答:這兩句用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憂慮不安的心情,極為巧妙新奇。天然巧合加上詩人杰出的藝術構思,創造出這樣神奇的絕對。意思是去年在惶恐灘頭訴說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嘆孤苦零丁。

8、“人生自古誰無……”(尾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答:表現了詩人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生死觀)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9、“干戈寥落”包含了詩人很多的辛酸和遺憾。

10、頷聯的特點: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寫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1、如何理解尾聯的含義?答:尾聯以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成為愛國志士激勵民族氣節的警句名言。

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知識點歸納:

1、假設東吳美女的命運表現東吳失敗后的屈辱;寫出了周瑜獲勝純屬于偶然的機遇的句子;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詩中評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赤壁之戰)周郎指(周瑜),二喬分別是(孫策、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

3、本詩構思別出心裁,請結合詩句內容作具體分析。(最后后兩句詩的妙處?)

答:A、此詩借一件古物“折戟”興起對歷史的慨嘆,以兩個美女象征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巧妙自然。B、3、4句,詩人未從正面去評論這次戰爭勝敗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從而抒發了對歷史的感慨,角度新穎,思路奇特。

4、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

5、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更多信息請查看中考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中考語文復習必背知識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