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歷年山東省事業單位綜合寫作真題來看,社會主題類寫作是考查重點,側重考查考生對當前某個社會熱點的理解與思考。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多關注社會熱點,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考場上才會應對自如。而對于一篇考場作文而言,精彩的開頭與結尾會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下面,專家就針對當前幾大社會熱點,為廣大考生提供一些備用開頭與結尾。
一、勤儉節約
【開頭】
古人云: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節儉”二字。個人應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家庭應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當作“齊家”的訓言;而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節儉”更是執政者“治國”經驗與智慧的體現,所以才有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作為“建國”良訓。當前,在社會主義建設新形勢下,習主席重申“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這無疑是對優秀治國經驗的繼承與發展,是執政者對百姓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的重要體現。
【結尾】
毛澤東曾說過:“勤儉節約和反對浪費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和優良傳統,什么時候都不能改變。”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我們必須緊遵“節儉”二字,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精神、一種習慣。
二、老齡化
【開頭】
俗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然而,隨著“銀發浪潮”撲面而來,老年人卻面臨著“晚年何處安放”的困惑。由于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物質、制度等各種準備嚴重滯后,實現“老有所養”演變成嚴峻的社會難題。那么,年逾古稀的老人到底該何處安放自己的晚年呢?俗話說“養兒防老”,子女應該為父母養老擔負應有的責任,但是,當老齡化問題已經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要想真正抵擋“銀發浪潮”的大堤,政府和社會更應該有所為。因此,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才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必由之路。
【結尾】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道出了幾億老齡人口的心聲。“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政府、社會以及子女有義務共同安放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
三、城鎮化
【開頭】
傳統文化是決定一個民族之所以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它聯系著一個民族的過去與現在,承接著一個民族的現在與未來,更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舞臺的文化標簽。在“城鎮化”成為必由之路的今天,如果以“化”掉傳統文化為代價,所謂的“城鎮化”將是千城一面、萬屋一貌的“無根”存在,這對中華文化以及城鎮建設都會是無法挽回的悲劇。因此,所謂的“城鎮化”必須把保護傳統文化作為題中之義。
【結尾】
所謂的“城鎮化”不是走遍一鄉又一鄉,不是處處都是鱗次櫛比得洋房高樓,而是以傳統特色、地域特色為支撐的現代化!用優秀的文化思想和地域文化特色促進城鎮化,才能使城鎮化建設獲得長久生命力。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是一個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并肩作戰,協調發展的國家。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加速發展,毋庸置疑,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卻失之千里”。在城鎮化建設中,勿忘傳統文化保護,也才能讓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比翼雙飛,共同樹立中國華民族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