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2012年 10月 13日 編輯:kyxy 七彩云南,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美譽,在廣袤的紅土地下孕藏著豐富的礦產,礦業一直是云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
礦業學院有悠久的辦學歷史,1952年開始招生的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是學校建校時第一個開辦的專業,學院伴隨著云南礦業的發展而成長,2010年學校院系調整后成立新的礦業學院。學院設有工程地質勘察、金屬礦開采技術、煤礦開采技術、礦物加工技術、安全技術管理、尾礦設施工程與管理六個高職專業。一個包含有采礦綜合、通風安全、選礦、地質實訓室的礦業實訓中心。
礦業學院部分在崗教師合影
學院現有教職工30人,學院在編教師中教授、正高工9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室8人,講師8人,助教5人。擁有首批國務院政府津貼享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云南省先進地質工作者1人,云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人,云南省安全生產礦山專家委員會成員3人、專家庫成員2人,云南省礦業協會專家組成員5人等多名行業知名教師。教師中9人具有國家注冊安全評價師、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1人具有國家注冊礦業權評估師職業資格、17人具有國家職業技能考評員職業資格。
我院教師已累計編寫大中專教材近100本,公開發表論文近500篇,完成科研、教研項目100余項,其中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20余項,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云錫礦工肺癌防治做出突出貢獻單位”。
2015年底學院在校學生五個專業、21個班級831名學生。
2011年學校安寧新校區初步建成,礦業學院15個班600余名學生入住新校區,學院在蓮花校區和安寧校區同時辦學。
學院有院長王育軍,書記況世華,副院長邱陽、沈旭。采礦教研室主任夏建波,選礦教研室主任周小四,采煤教研室主任劉仁路,地質教研室主任王雅麗,安全教研室主任林友。實訓中心主任李治章。學院學生服務與管理辦公室主任馬磊,團委書記盧萍,分工會主席朱鴻德。
一、教師隊伍
60年來,學院教師人才濟濟,他們中:
1.擔任過校級領導的教師
選礦:王資(校長)、馬仲勛(副校長)采礦:陳中經(副校長)、汪德琪(副校長)、朱永生(副校長)、徐石錚(副校級)
2.獲得教授職稱的教師
1992年以前:共4人,周洵遠(采礦)、陳中經(采礦)、朱嘉安(采礦)、汪德琪(采礦)。
2000年以后:共11人。其中采礦8人:葉加冕、時思、段永祥、王育軍、況世華、李志成、楊建中、翁春林。選礦2人:王資、李志章。地質1人:王雅麗
3.擔任過采、選院(系、科)正職負責人的教師
孫維鑄(選礦)、詹錫福(采礦)、馬仲勛(選礦)、陳中經(采礦)、徐石錚(采礦)、蘭伯英(選礦)、朱嘉安(采礦)、羅明揚(地質)、周洵遠(采礦)、王保恒(采礦)、時思(采煤)、趙文亮(測量)、葉加冕(采礦)、王育軍(采礦)、況世華(采礦)
二、畢業生
礦業學院至今已向社會輸送了10000余名全日制和5000余名函授大、中專畢業生,大多工作在冶金有色礦業企業,他們中有冶金廳正副廳長、有色公司正副董事長、總經理等司廳級領導干部,有的畢業生成長為冶金有色礦業企業的民營企業家,多數畢業生成長為礦業企業管理、技術骨干。他們為學院及相關專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是學院進一步發展的寶貴財富,是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學院各專業行業支持力度大,辦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辦學特色鮮明,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三、教研、科研獲獎
我院教師已累計編寫大中專教材近100本,公開發表論文近500篇,完成科研、教研項目100余項。其中2000年以前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2000年以后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督饘俚V開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列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被勞動部等六部委聯合授予“云錫礦工肺癌防治做出突出貢獻單位”。通風實驗室獲“全國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礦業學院)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介紹
一:專業背景
1、專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及優勢
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調查工程測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分析、預測工程測區、自然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作用的發生、發展規律。研究工程地質問題并提出防治、治理措施。它的基本任務,就是按照建筑物或構筑物不同勘察階段的要求,為工程的設計、施工以及巖土體治理加固、開挖支護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質資料和必要的技術參數,對有關的巖土工程問題作出論證、評價。其服務于城政、公路、鐵路、水利、電力(水電、火電、新能源等)、工業與民用建筑、礦產勘察等行業。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我省水利建設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鐵路、公路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政策實施,為我省乃至東南亞高鐵建設帶來機遇。世界邁進二十一世紀后,各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較大,經過前一時期國家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階段,目前國家經濟處于結構調整,增速降緩時期,但“資源保障”和“環境保障”都在不斷得到重視,云南作為有色金屬資源大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各類礦山企業、地質普查找礦、地質勘探等部門對地質勘察與管理人才仍然有一定的需要。此外、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我省地處高原、山高坡陡以及一些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地質災害較為嚴重,對地質災害評估、治理方面的人才有較大的需要。因此,長遠來看,工程地質勘查專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
2、專業的歷史沿革
地質專業創建于1987年,1987年至1995年,我校招收了3屆中專“礦山地質專業”學生,一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生。1995年因社會需求減少及學校調整專業,地質專業予以停辦,改為招收了兩屆“巖土工程”大專專業學生。2004年因社會需求的增加,地質專業恢復招生(已升為??疲?,已有17屆“工程地質專業”的和一屆“礦山地質專業”(云錫委培班)10個班的畢業生,培養的全日制地質專業(方向)學生人數達到2400余人。大中專畢業生遍布我省各冶金礦山、鄉鎮企業礦山以及地質勘探部門。畢業生在工作中能虛心向老師傅們請教,工作態度端正,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勤奮務實的精神。有許多人已成為地勘行業的技術骨干。
2010工程地質勘查專業通過了國家示范建設專業冶金技術專業專業群建設的驗收,2012至2013年參與了礦物加工技術專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群建設項目。2013年12月工程地質勘查專業被學校批準為立項建設的重點專業。根據工程地質勘查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制定校級重點專業建設方案,現已按計劃完成。
3、培養目標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工作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是使學生獲得地質勘查技術的基本訓練,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分析與評價及礦產資源普查等工作,具備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檢測的能力。具有一般巖體、土體整治、改造和利用的初步分析、論證和處理能力。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巖石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巖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巖土工程勘察、地質信息管理、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地質災害評價、礦床學、找礦勘探學等。
二、辦學實力
1、師資隊伍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有著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專業教學團隊共有專兼職教師15,其中校內專任教師8名,校外兼職教師7名,8名校內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助教1人,校外兼職教師均為高級工程師。
2、實訓條件
(1)校內地質實訓室
地質專業現有礦物巖石實驗室、礦相顯微互動實驗室、構造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工程地質勘查實訓室。地質實驗室可以開設《礦物學》、《巖石學》、《礦相學》《構造地質》等課程的配套實驗。服務專業主要有工程地質、礦山地質、采礦、公路工程、水利水電、選礦等專業。完全能滿足本專業和外業實驗教學的需要。
(2)校外實習基地
通過數十年建設,該專業形成下列穩定校外實訓基地,擁有實訓基地全套有關資料,與生產單位建立良好校企關系。
①昆明市西山區小墨雨地區地質填圖實習基地:該地區地層多、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現象豐富,是理想的地質填圖實習基地。1970年代以來,昆明的大專院校如昆明理工大學,原地質學校,云南工業大學,西南林學院和我校均在此地進行地質實習。
②昆明筇竹寺寒武系下統標準剖面:全國有名,云貴川三省的標準剖面。
③中國云南晉寧梅樹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曾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線層型和界線點的中國候選剖面。
④昆明滇池地區、路南石林、元謀地區普通地質實習基地。
⑤省冶金集團、云錫集團、銅業集團、昆鋼集團均與我校建立有長期的教學科研合作關系,所屬各大礦山均可支持本專業各種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
三、教學成果
1、教學、科研成果
工程地質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近年來完成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有:《國道二連浩特—河口石蒙高速公路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省級)、《地質數學方法在云錫塘子凹礦床地質建模和儲量動態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省級)、《資源勘查類專業“雙師型”教師標準及培養途徑研究》(省級)、《流體包裹體地質特征與成礦研究》(省級)。
2010工程地質勘查專業通過了國家示范建設專業冶金技術專業專業群建設的驗收,2016年工程地質勘查專業完成了校級重點專業建設。
2、優秀畢業生
工程地質專業的畢業生憑著積極肯干、求實的精神,在工作中做出了一定成就,如“昆翔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昆、云南華聯勘探有限公司總經理—繆應理、“云南宏業基礎公司”副總經理—趙關雄等為其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就業前景
近年畢業生就業的國有企業單位有:西南勘察設計院、南方地勘公司、中鐵二局、云南省十四冶、云南銅業集團、中國黃金集團、玉溪礦業等。
工程地質勘查專業畢業生可從事以下工作:
(1)在城市建設、公路、鐵路、水利水電等行業從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及評價等工作,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及相應的土體治理工作;
(2)在資源勘查部門從事礦產地質調查和勘探工作;
(3)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從事礦產資源的評價、管理和規劃工作;
(4)能擔負生產礦山的地質工作,礦山地質管理、礦山綜合地質研究等工作;
(5)在基礎工程部門從事地基基礎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等工作。在相關部門從事土工實驗工作。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礦業學院)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
一、專業背景
1、煤炭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及專業優勢
煤炭是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號稱工業的糧食。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消費構成中占70%以上,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工業,國家的富強離不開煤炭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煤礦開采技術專業人才的支撐。
云南煤炭資源較為豐富,截止2006年末,全省資源總量為691億噸,資源總量居全國第11位,已提交的煤炭資源量居全國第9位,在南方各?。▍^、市)中,僅次于貴州省居第2位。云南全省129個縣(市、區)中有115個境內有煤炭資源。總體上,云南省利用煤炭資源程度還很低,發展潛力巨大。
煤礦開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地質、測量、機電、采礦、安全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大量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支撐,才能實現安全、高效的生產。本專業培養能從事煤礦生產技術管理、采礦工程設計和安全管理的高技能工程技術人才。
2、專業的歷史沿革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是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第一批開辦大專的專業之一,一直是云南省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最高辦學層次。
從1985年開辦本專業以來,在專業辦學的30年中,已為云南省煤炭行業培養了16個班、近600名專業技術人才。
3、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吃苦耐勞的專業精神,厚實的專業基礎,扎實的專業技能,能夠在艱苦環境下從事煤礦開采技術和相關管理崗位上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力學、地質學、工程測量、煤礦地下開采技術、煤礦露天開采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爆破、井巷工程、礦井通風、采掘機械、礦山電工、煤礦安全技術、煤礦礦井設計等。
資格證書:爆破資格證、測量資格證等。
二、辦學實力
1、師資情況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辦學歷史悠久,現已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教學水平高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F有校內專任教師11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2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3人,校外客座教授8人。教師隊伍中多數是行業專家,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中校外客座教授由昆明煤炭設計院領導、云南省地方煤礦事業局總工、云南省地方煤礦安全技術中心總工等知名專家組成。
2、實訓條件
校內建有地質模型實訓室、工程爆破實訓室、井巷工程實訓室、煤礦開采理實一體實訓室、數字礦山實訓室、礦山通風實訓室,煤礦安全技術實訓室、煤礦開采工藝實訓室等;校外簽有云南東源煤電集團、貴州省六枝工礦集團、昆明煤炭設計研究院等十余家企業構成的實訓基地,為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創造了良好的實訓條件。
三、辦學成果
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自辦學以來,培養的近600名畢業生,主要分布在礦山、煤礦設計研究院、煤炭行業管理機關、國土資源管理機關、監獄管理等部門。在礦山的畢業生基本都擔任了礦長、副礦長、總工程師等領導職務。云南省原地縣國有煤礦多數礦長都是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現云南省東源集團下屬礦山的總工程師基本也都是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在煤炭行業管理機關、國土資源管理機關、監獄管理等部門也有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擔任處長、局長、隊長等。余超同學在演講
我校近年來的畢業生中,也不乏優秀的領跑者。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2013屆畢業生中,有一位來自云南農村的余超同學,畢業后到中國鋁業貴州公司工作,一年后就擔任一個礦山的常務副礦長,還被評選為云南省2015年創業就業之星。
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2015屆畢業生中,就有一位昭通農民的兒子,以昭通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到了鎮雄縣煤炭局從事煤炭行業管理工作。以上案例反映了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的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具有厚實的辦學實力和豐碩的辦學成果。
四、就業前景
煤炭開采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就其原因,一方面的是開采技術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缺少人才也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整個煤炭行業從業人員中,專業院校畢業人員占比極低,可以說是所有行業中專業技術人才最少的一個行業,從而導致了煤炭開采技術發展緩慢。同時,由于人才的匱乏,也給從事煤礦開采專業的技術人才的職業崗位晉升帶來了優于其他行業很多的機遇。
近年來,受由于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我國煤礦工業也出現了發展的冬天。同時,也因為前幾年煤炭行業的過度擴張,導致整體產能過剩。但就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國每年還是消耗了近40億噸煤炭。今后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調整,壓縮過剩產能后,我們也將會迎來煤炭行業的春天。
目前,我國煤炭管理部門正在采取一切手段,促進煤礦開采技術走向現代信息化、自動化。目前,已通過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強力推進煤礦機械化開采和無人化開采。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煤礦一定會實現信息化、自動化開采。煤礦開采技術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改變其艱苦、危險的面貌。
伴隨煤礦的自動化開采,由于其整個開采技術水平的飛躍式發展,對煤礦專業人才的需求會出現井噴式的增漲。因此,煤礦開采技術專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我校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工作:
1、煤礦設計人員(在設計院或煤礦技術科負責工作面、采區、礦井設計工作);
2、煤礦生產管理人員(擔任煤礦生產單位隊長、區長、礦長等職務,負責組織指揮采煤隊、采區、礦井開展生產活動);
3、中介機構工程技術人員(在安全評價單位或煤礦檢測試驗單位,負責煤礦礦山相關安全評價、技術檢測、技術檢驗、分析試驗等工作);
4、國家公務員(在煤管所、煤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督檢查煤礦執行國家相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履行法定義務的情況)。
你想成為礦長嗎?想成為總工你程師嗎?你想成為公務員嗎?你想技術移民到國外工作嗎?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請加入煤礦開采技術專業隊伍,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就可以實現你的夢想!
金屬礦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礦業學院)
金屬礦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
一、專業背景
七彩云南,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美譽,在廣袤的紅土地下孕藏著豐富的礦產,礦業一直是云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
礦業學院有悠久的辦學歷史,1952年開始招生的金屬礦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是學校建校時第一個開辦的專業。
金屬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是研究如何將自然界有用的金屬、非金屬礦物開采出來供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的學科專業,它通過不斷改善采礦生產技術和工藝方法,實現科學、經濟、安全地采礦。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金屬礦、非金屬開采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具備與本專業崗位群相適應的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從事金屬、非金屬礦山生產一線的礦床開采、采掘(剝)施工、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工程設計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地質學、工程測量、工程爆破技術、巖石力學與邊坡工程、礦圖及CAD、井巷施工技術、金屬礦地下開采技術、露天礦開采技術、礦井通風防塵、礦山設計、礦山企業經濟評價。
資格證書:工程爆破中級證書、工程測量中級證書。
二、辦學實力
1、師資隊伍
本專業是學校及云南省重點建設專業,辦學實力強,師資力量雄厚,采礦教學團隊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共有專、兼職教師26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高級工程師2人,講師3名;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12人,學士3人,兼職教師10人。
2、實訓條件
金屬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有采礦方法實驗室、放礦實驗室、通風與空氣動力實驗室、爆破與安全實驗室、巖石力學實驗室、井巷工程實驗室、采掘機械實驗室和數字礦山實訓室等共7個專業實驗室;與省內礦山企業合作建成了15家校外實訓基地。
三、辦學成果
近5年來,采礦教研室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8篇,編寫國家規劃教材12本,教研項目21項,榮獲國家級教學團隊、云南省校外示范實習實訓教學基地等稱號,《礦井通風防塵課程》命名為國家精品課程,《礦床地下開采》、《露天礦開采技術》命名為云南省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7門,《礦山設計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屬省級精品教材。
近年來,專業把握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方向,依據現代化礦山企業對礦業開發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針對礦山開采工藝特點,以專業核心課程為突破點,全面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完善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項目設計引導+實踐環節支撐”的采礦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課程的解構與重構,改革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突出了高職人才培養特色,已成為云南省特色專業、云南省重點專業。
專業開辦以來完成的科研項目20余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其中1991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勞動部等六部委聯合授予“云錫礦工肺癌防治有貢獻單位”。
四、就業前景
開辦專業以來,金屬與非金屬礦與非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為云南各大礦山企業輸送了近4500名畢業生,大多已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在云南銅業集團、云南冶金集團、云南錫業集團、昆明鋼鐵集團、云南黃金集團等大型礦業集團高層管理人員中均有采礦專業畢業生。其中不乏礦山企業總經理、礦長等,這些是我專業的優秀代表,其所展示的扎實專業知識和過硬專業技能,立足采礦行業和扎根礦山企業的奉獻精神,及其所展示的不斷完善和自我發展能力,為專業贏得了聲譽,為后續畢業生樹立了榜樣,為專業和學校贏得了聲譽。近年出現了企業提前預定畢業生的情況,專業成為很多學生進校后希望轉入的首選專業之一。
畢業生可從事工作:能夠從事地下礦山(包括金屬、非金屬礦等)的生產技術管理、施工組織設計、安全技術等工作;能夠從事露天礦山的生產技術管理、施工組織設計以及露天礦邊坡治理等安全技術工作;能夠從事公路、鐵路、水利水電等建設行業的隧道掘進工作,工程開挖、工程拆除的爆破工作;能夠進行一般的礦山測量和工程測量工作;能夠從事礦山地質編錄、地質找礦工作;設計(研究)院所、礦業投資企業、礦產咨詢服務企業從事礦業相關工作。
近年就業:本專業主要就業面向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設計院所,近年主要就業單位有云南冶金集團、昆明鋼鐵集團、云南銅業集團、云南錫業集團、云南磷化集團等下屬礦山企業,以及云南三明鑫疆礦業有限公司、云南昊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金誠信礦業管理有限公司、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新疆其亞鋁電有限公司、廣東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黃金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有色集團湘東鎢業有限公司等。專業近五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礦物加工技術專業(礦業學院)
礦物加工技術專業:
一、礦物加工技術專業背景
礦物加工技術又稱為選礦技術,是將礦山開采出的礦石利用機械加工的方式將其中有價值的成分分選提取,獲得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所需原料的一種工業技術。礦物加工技術專業則是培養掌握選礦技術,從事各種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關的工作的專門人才的專業。
1、礦物加工技術專業在行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優勢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礦物加工技術專業1953年開設,是學校重點專業,教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辦學實力強。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群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包括地質、采礦、選礦、冶金(化工)、材料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礦物加工技術,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必不可少的工業技術;尤其是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是“貧、細、雜、難”,“貧”即有用組分含量低,“細”即有用礦物嵌布細,“雜”即礦石中有用組分種類多而雜,“難”即礦石中有用組分與脈石物理分離困難。因此,為了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的經濟價值,礦物加工技術便成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產業鏈中的重要技術。
云南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享有“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F有29種金屬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錫、鉛、鋅、銦等資源量居全國第1位,鉑族金屬和鍺居全國第2位,銅、鎳、銀、鍶等居全國第3位。目前,以普朗為代表的滇西北銅業基地正在加速建設中,全區預期遠景資源量銅1000萬噸、鉛鋅2000萬噸。
云南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老撾、越南相連,周邊國家同樣有著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國家與云南冶金礦業行業存在天然的互補合作關系。特別是隨著云南作為中國通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大通道的如期建成,已使得云南成為中國冶金礦業行業“走出去”的前沿省區。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打造一批銷售收入過千億的特大礦業集團,充分反映了云南礦業發展以有色工業產業鏈為主的特點。我校針對云南冶金礦業發展特點,按照新型工業化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開展的不完全需求調研分析表明, “十二五”期間,
云南礦業行業對相關專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總數缺口較大,云南及區域內礦業產業鏈相關的地質、采礦、礦物加工(選礦)等專業的高技能人才最為緊缺,僅云南冶金集團、云南錫業集團、云銅集團下屬鋅業公司等三家企業 “十二五”初期的人才需求數量就高達2840人。
2、專業的歷史沿革
我校礦物加工技術(選礦)專業于1953年開辦,已有63年的辦學歷史。截止到2016年7月已畢業全日制中專班35個班,全日制大專班14(含黃金選冶專業3個班)個班,畢業生總人數2100余名?,F在校有4個大專班, 170名學生。
3、礦物加工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
(1)課程設置
本專業共開設公共基礎課 14門次、綜合素質選修課 1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27門、實習實訓課15門。總學分達到 142學分。
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碎礦與磨礦技術、工程流體力學、浮游選礦技術、重力選礦技術、磁電選礦技術、化學選礦技術、選礦廠輔助設備與設施、采礦概論、選礦新技術、選礦廠設計、選礦試驗與檢查、礦石學、選礦CAD、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分析、選礦自動化、安全系統工程、物理化學等。
本專業實行“雙證書”制度,即順利完成學業,畢業時不僅可以獲得國民教育專科文憑,還可以獲得礦物加工人員職業資格三級證書,為就業提供堅實基礎。
(2)培養目標
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礦物加工技術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選礦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通過三年學習和培養,畢業生能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初步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體魄,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二、辦學實力
1、礦物加工技術專業教師隊伍
團隊構成:團隊專、兼職教師共有16人。其中專任教師10人,兼職教師6人。
職稱結構:教授4人,副教授4人,正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2人,講師2人,工程師3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比例56%,所有教師具有講師(工程師)以上職稱。
學歷結構:博士2人,碩士4人,專科4人,其他為本科學歷。
2、實訓條件
選礦實訓室主要是開展礦物加工專業的學生實訓項目及對外技術服務,目前選礦實訓室下設礦物加工理實一體實訓室、選礦仿真實訓室、選礦自動檢測實訓室、碎礦與磨礦實訓室、重選實訓室、磁電選實訓室、浮選實訓室、選礦產品處理實訓室8個實訓室??蛇M行碎礦與磨礦專題試驗、浮選專題試驗、重選專題試驗、磁電選專題試驗等學生實訓項目,也可進行礦石的浮選、重選、磁電選等可選性試驗等工作。
通過多年建設,礦物加工技術專業建立了云南磷化集團、大紅山銅礦、玉溪礦業獅鳳山礦等十多家較為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能夠滿足個專業認識、專項、頂崗實訓的需要。
三、辦學成果
1、教、科研成果
近年來,礦物加工技術專業的教師編寫教材10本,(其中一本為全國教指委精品課程,一本為校級精品課程);撰寫論文一百多篇,參加了國家級、省部級、校級課題二十余項;2011年礦物加工專業被評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國家重點專業;2014年參加全國選礦技能大賽榮獲團體三等獎;2015年參加全國選礦技能大賽榮獲團體二等獎;2015年參加云南省選礦技能大賽榮獲團體一等獎;2016年參加云南省選礦技能大賽榮獲團體一、二等獎。
2、優秀畢業生代表
陳正云:礦物0608班,2009年7月畢業,選礦助理工程師,現就職于云南文山鋁業有限公司,擔任云南文山鋁業有限公司紅舍克礦區黨支部副書記兼工會主席,負責礦區辦公室管理工作;2009年7月—2010年9月在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培訓實習,目前正在攻讀濟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函授本科;獲獎情況:所在支部榮獲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的2011—2012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個人本評為同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榮獲公司2011年優秀政研論文二等獎,獲獎論文《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為公司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證》;所在支部被公司授予2012年度“雙建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馬富功:礦物0709班,2010年7月畢業?,F任廣南金礦車間主任助理。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就職于云南黃金集團保山瓏陽礦業選礦廠,擔任技術員。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擔任保山瓏陽礦業選廠技術組長。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香格里拉縣云礦紅牛礦業參與選廠建設工作。2013年至今,擔任廣南金礦車間主任助理。曾于2011年4月參加全國現代選礦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培訓。獲獎情況:2012年2月獲云南黃金集團“實干之星”,2012年5月獲云南黃金集團選礦技術交流二等獎。
聶祖明:礦物0709班,2010年7月畢業?,F任云南黃金集團北衙礦業有限公司選廠廠長助理。畢業以來一直就職于云南黃金集團北衙礦業優先公司。2011年6月起,擔任選廠氰化工段長,2013年1月起,擔任選廠廠長助理。參與的課題“2000t/d全泥氰化炭漿工藝流程資源回收探索與實踐”榮獲2012年云南黃金集團選礦技術交流會一等獎。
四、就業前景
近年來,礦物加工技術專業畢業生遍布祖國各地,從內蒙到廣西、從西藏到福建,中國鋁業集團、江西銅業集團、云南錫業集團、云南黃金集團、云南鋁業股份公司、云南新立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華聯鋅銦股份有限公司、東川區金水公司、云南蒙自礦冶公司等企業均有本專業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多年穩定在95%以上。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成長迅速,成為了各企業的生產骨干。
部分就業單位:
經過必要的職業遷移學習后,礦物加工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還可以從事諸如環境保護、再生資源利用、工廠企業安全技術管理、果品及面粉加工、水泥生產、礦產品及礦山機械銷售經營等工作。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礦業學院)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介紹
一、專業背景
1、專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及優勢
近年來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尚不健全、職工的綜合安全素質較低,致使重特大事故頻繁發生,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為此,做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工作將會對實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我國政府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工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迫切要求創建確保安全的技術,確保安全管理的技巧,因此,在建筑、交通、電力、城建、水利水電、化工、礦業、石油、民航、保險、商貿等行業迫切需要大量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從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目前工業安全狀況來看,國家和社會對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視,社會對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需求逐年加大,許多高職高專也看好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紛紛設立本專業。
2、專業的歷史沿革
安全工程專業是在1958年建立的“工業安全技術”、“工業衛生技術”和1983年建立的“礦山通風與安全”本科專業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1984年,國家教委將“安全工程”專業作為試辦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之中。安全工程普遍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西南地區,僅有重慶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設有這一專業,而在云南省高職高專只有我校及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設置了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
3、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能力的知識結構,熟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具有面向區域內工礦商貿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檢查、安全檢測與監控、安全評價、安全設計、事故預測預防、事故管理與應急處置等實際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滿足生產第一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設置的主干課程有: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設施設計、工業安全生產技術、安全人機工程學、CAD應用技術、安全評價實務、爆破安全技術、工程經濟學等。
二、辦學實力
1、師資隊伍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是一門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并重的專業,主要面向工礦商貿企業、政府安全職能部門以及中介服務機構等。專業教學團隊共有專兼職教師17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9人,校外兼職教師5人,12名校內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助教1人。
2、實訓條件
本專業目前已建校內礦山安全理實一體實訓室一間、數字礦山實訓室一間、其他實驗室4間;校外實訓基地有云南建投公司、云南公投公司、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云磷集團晉寧磷礦、三明鑫疆股份有限公司等,可進行建筑及公路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頂崗實習,進行金屬礦開拓系統、生產工藝、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爆破器材檢測、起爆方法實驗、選礦廠工藝流程、尾礦庫安全技術及安全管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頂崗實習;還有一些中介服務機構可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以上實訓基地均能夠較好地完成本專業的實習任務。
三、辦學成果
團隊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參與完成科研、教研項目50余項,主編教材《安全系統工程》、《礦業工程CAD》、《安全評價》等共5本,主持完成生產企業開采設計及安全評價等技術服務項目50余項,獲得各種獎勵50余項。專業帶頭人林友老師作為第1指導老師指導完成的《松平坡地下板巖礦開采工藝革新》作品在2014年“挑戰杯-彩虹人生”云南省決賽中獲金獎、在全國決賽中獲國家教育部一等獎。
本專業專任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從事礦山安全(安全評價、安全設施設計、安全專篇、安全標準化、職業安全衛生等)、礦山開采設計等方面的社會技術服務工作。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完成云南省勐臘縣新山鐵礦200萬噸/年技改項目安全預評價、新平魯電礦業有限公司自走鐵礦初步設計及安全專篇等技術服務項目60余項;同時亦可為礦業企業及中介機構職工進行安全技術管理及設計相關培訓工作,教研室于2007年為蒙自礦業公司進行職工安全培訓,于2011年為昆明陽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職工進行小型露天采石場開采設計與安全專篇業務培訓,于2012年為云南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環保職能線主任主管專員崗位公開競聘進行相關安全培訓考核工作,于2013年為昆明賽特拉礦山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職工進行非煤地下礦山開采設計與安全專篇業務培訓。
教研室重視學生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的培養,切實加強學風建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的教育思路,培養學生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遠大的理想追求及孜孜以求的鉆研精神。十余年來,畢業學生入黨率達20%以上,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熱情飽滿,認真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積極開展各項思想政治工作,收效良好。學風建設取得良好效果,學生畢業率達99%,有85%的學生專業課成績獲得良好以上,專業基礎扎實,專業素養較高,10余名學生通過專升本考試。在已畢業的學生中,安全0501班鄭自文同學已通過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0602班肖振華同學已通過、注冊安全評價師考試,均已成長為企業骨干力量。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認真參與各項實習和課程設計,理論聯系實際,并與30余家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畢業生當年一次就業率達90%以上,用人單位對專業的人才培養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四、就業前景
專業擇業面廣,畢業生可在建筑、交通、電力、城建、水利水電、化工、礦業、石油、民航、保險、商貿以及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等企業或管理部門從事安全技術與管理、安全評價及設計、工程施工安全監督與監理、事故損失控制、安全保險管理以及政府及事業單位的安全監察、管理工作。
近年來就業單位有:云南中航建設有限公司、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云南公投公司、水電十四局、鐵路局、昆明陽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泰和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賽特拉礦山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等。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擇業面廣,辦學具有良好的行業、企業背景。目前,對畢業生分配形勢特別看好。可以預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隨著安全生產法的進一步落實、安全中介機構的蓬勃開展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的實施,安全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還會繼續大幅度增加,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發展前景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