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基本信息
學時:56
學分:3.5
考核方式:考試。
中文簡介:《環境微生物學》是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必修課,也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本課程重點是研究環境污染治理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學問題,是在普通微生物學的基礎上,著重研究生長在自然環境、受污染環境和人工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生態、環境的自凈作用、環境污染及其生物處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學原理。環境微生物的基本原理、研究技術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時不可或缺,尤其在生物治理污染領域如污水的生物脫氮除磷、污泥厭氧消化等方面,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手段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否學好該門課程乃至學以致用已成為了評價其專業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微生物學原理的基礎上,著重探討與環境污染控制有關的微生物學知識,并學習基本的微生物實驗操作技能,為后繼《環境修復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等課程的學習和畢業論文打下良好基礎。
二、教學目的與要求
目的:學習環境微生物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并通過實驗,培養他們認識和利用微生物指導生產實踐的能力,為本專業的后續課程學習、畢業論文及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要求:了解環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環境微生物的分類和特性、環境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謝、環境微生物的遺傳和進化、環境微生物的生態規律和多樣性;掌握涉及環境微生物的技術方法;認識微生物在環境中的科學規律,并學會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實際的環境問題。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綜合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啟發式教學、學生講授等,以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講授與提問、引導和自學、觀察與實驗相結合,使學生和教師之間能相互交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手段:實物、多媒體課件、圖片、動畫視頻手段等有機結合,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的圖像、動畫和視頻表現出來,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四、教學內容及目標
五、推薦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源
推薦教材:
[1]任南琪,馬放編著.污染控制微生物學(第四版),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2]趙開弘主編.環境微生物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資料:
[1]沈德中主編.環境和資源微生物學,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苑寶玲,李云琴編著.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陶雪琴等編.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指導書(第二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自編教材,2013
學習網站:
[1]哈爾濱工業大學《污染控制微生物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網址: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results?uuid=8a83399b-19cc280d-0119-cc280de2-007b&courseID=A070071&column=effect
[2]浙江大學《環境微生物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網址: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textbook?uuid=8a83399b-19cc4aab-0119-cc4aacdc-0141&courseID=A070158
[3]南京大學《環境微生物學》江蘇省精品課程,網址:http://www.njude.com.cn/jingpin2008/hjwswx/kcms-1.htm
[4]武漢大學《微生物學》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網址:http://video.jingpinke.com/details?uuid=bb04fefb-12ee-1000-888e-9edea57448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