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植物保護的一般概念
一、植物保護的對象
二、植物保護的目的
三、有害生物與植物生物災害
四、植物保護的方式
第二節植物保護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一、植物保護與農業生產
二、植物保護與生態環境
第三節植物保護學的研究內容
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學
二、有害生物發生規律與災害預測
三、有害生物防治對策與措施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義
二、植物病害的癥狀
三、植物病害的類型
第二節植物病原物
一、真菌
(一)真菌的形態
(二)真菌的繁殖
(三)真菌的分類
二、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細菌的形態與生物學特征
1.形態與結構
2.生物學特征
(二)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型
三、病毒
(一)植物病毒的形態和生物學
1.病毒的形態
2.病毒的化學組成
3.病毒的生物學
4.侵染與傳染
(二)植物病毒的理化屬性及所致病害癥狀
1.病毒的理化屬性
2.植物病毒的癥狀
四、線蟲
(一)植物線蟲的形態結構
(二)植物線蟲的生活史與生態學
(三)植物線蟲的侵染危害
五、寄生性種子植物
第三節病原物的侵染過程和病害循環
一、病原物的侵染過程
1.接觸期
2.侵入期
3.潛育期
4.發病期
二、病害循環
1.侵染循環,初侵染,再侵等
2.病原物傳播
3.病原物越冬越夏場所
第四節植物病害的診斷
一、柯赫法則
二、侵染性病害的特點與診斷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點與診斷
第三章植物蟲害
第一節昆蟲的形態結構
一、昆蟲的形態特征
二、昆蟲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三、昆蟲的內部器官與功能
第二節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一、昆蟲的生殖方式
二、昆蟲的變態發育
三、昆蟲的世代
四、昆蟲的生活史
五、昆蟲的生物學習性
第三節植食昆蟲及其危害
一、昆蟲的主要類群
二、吸收式害蟲及其危害
三、咀嚼式害蟲及其危害
第四節農業害螨及其危害
一、螨類的形態特征
二、農業害螨的主要類群
三、螨類的生物學特性
四、主要農業害螨及其危害
第五節軟體動物及其危害
一、福壽螺
二、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
三、蛞蝓
第四章農田草害
第一節雜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學特性
一、雜草的概念
二、雜草的適應性
三、雜草的繁殖能力
第二節雜草生態學
一、雜草個體生態
二、雜草種群生態
三、雜草群落生態
四、中國農田雜草發生、分布規律
第三節雜草的分類及主要雜草介紹
一、雜草的分類
二、主要雜草種類介紹
第五章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與策略
第一節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
一、植物檢疫
二、農業防治
三、作物抗害品種的利用
四、生物防治
五、物理防治
六、化學防治
第二節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一、防治策略的演變
二、綜合治理策略
第六章主要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
第一節水稻病蟲草害綜合治理
一、水稻重要病蟲草害種類
二、稻區分布及病蟲草害發生特點
三、水稻病蟲草害綜合治理
第二節蔬菜病蟲害綜合治理
一、茄科蔬菜主要病蟲害
二、葫蘆科蔬菜主要病蟲害
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
四、蔬菜病蟲害綜合治理措施
參考書目:
韓召軍《植物保護學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