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考試內容及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體系及其基本內容的重要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程,也是學位核心課程。它在于通過系統的講授和學習,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用正確的立場、思想和方法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本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基礎課,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有先行性、指導性作用。
按照教育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結合我校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的實際經驗,本大綱要求考生應主要掌握和運用以下知識: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的基本問題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3)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偉大變革的表現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6)哲學;世界觀;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物質的根本屬性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
4)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5)物質;運動;意識;實事求是
3、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1)實踐的本質及其基本特征
2)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3)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
4)實踐;主體;客體;自在世界;人類世界
4、聯系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環節
1)聯系的普遍與多樣性
2)發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質
3)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4)量變與質變及其關系
5)肯定與否定及其關系
6)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及其屬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7)唯物辯證法: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必然性與偶然性、原因與結果、可能性與現實性
8)聯系;發展;規律;矛盾;辯證法;形而上學;
5、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1)認識的本質
2)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
4)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5)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
6)實踐;真理;
6、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1)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本質及其表現形態
2)生產力的構成及其特征
3)生產關系的構成及其特征
4)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5)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經濟結構;社會政治結構;社會文化結構;意識形態;文化;文明
7、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3)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關系
4)社會發展規律與人的活動的關系
5)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6)社會基本矛盾;全球問題;可持續發展
8、堅持以人為本和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1)人的本質
2)人的屬性
3)人的價值
4)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原則
5)人的自由及其與必然的關系
Ⅱ、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本科目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題型及分值參見下表。
題號 | 題型 | 題量 | 小題分值 | 大題分值 | 總分值 |
一 | 單項選擇 | 10 | 2分 | 20分 | 100分 |
二 | 名詞解釋 | 5 | 4分 | 20分 | |
三 | 簡答題 | 5 | 6分 | 30分 | |
四 | 論述題 | 2 | 15分 | 30分 |
Ⅲ、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D)
A主觀精神的產物
B客觀的精神的顯現
C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D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
二、名詞解釋(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1主觀唯心主義
答:主觀唯心主義是指在世界本原問題上,認為人的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的觀點。
……
三、簡答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6簡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含義及兩者的辯證關系
答:(1)感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理性認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
(2)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是: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第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
四、論述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1闡述辯證否定觀的主要內容,并以此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
答:(略)……
Ⅳ、參考書目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2版),陳先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