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下設生物、農學2個系,1個教學實驗中心、20余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及1個占地20畝的校內專業生產實訓基地。開辦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農學、植物保護、環境生態工程6個本科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高職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本科生。
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58人,專任教師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講師23人,助教2人;專任教師中博士研究生23人(含在讀4人)、碩士17人。專任教師中有雙師型教師2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1人;紅河學院教學名師1人,教學能手6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人,紅河學院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后備人才5人,紅河學院中青年學術骨干培養對象2人。
學院教師每年獲得科研項目的數量及取得的成果呈逐年增長的態勢。2011年獲批云南省高校“農作物優質高效栽培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植物保護學科獲校級立項省級備案碩士點建設學科。教師近幾年來主持各級各類項目7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教育廳14項(重點4項、一般7項)、省科技廳項目10項、橫向項目12項;累計發表學術論文464篇,其中,核心期刊279篇、SCI收錄27篇、EI收錄4篇。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5)、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第3)各1項,獲新型實用專利1項,發明專利4項。
近五年來,學院獲省級質量工程、校級教學質量工程、示范性網絡課程、網絡自主學習試點課程項目立項共計65項。其中,省支撐產業升級重點專業(群)項目、省實驗實習實訓基地與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項目各1項目;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特色專業和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各1項,生物科學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
另外,學院積極開展課內外科技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2008-2015年我院學生獲各類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共計137項,其中國家級創新項目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9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124項。同時,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其中獲省級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4項,獲云南省大中專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節三等獎、優秀獎各1項。學院每年考研錄取率居學校前列。畢業生就業率已連續5年保持增長,對口率、薪資水平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學院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以及越南、泰國、美國等國內外10余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進行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和合作辦學,加快學院對外交流合作和國際化進程。同時,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探索校企合作產學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合作模式。以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為基礎,先后與云南恒冠泰達農業有限公司、云南省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培養機制。在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為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發揮學院為社會、行業、企業服務的功能,為社會培養了職業技能過硬、管理能力強的農業生物產業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生命科學學院專業列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專業代碼 | 查看詳細 |
1 |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 090106 |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生物學、園藝學和農業工程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農業工程規劃、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設施農業環境控制和設施作物生產經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夠在設施農業工程和設施作物生產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與教學、設計與建造、推廣與開發、生產與管理等方面工作,能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工程制圖、溫室設計與建造、設施農業環境工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通論、植物保護學通論、設施作物栽培學和無土栽培學等。 就業方向: 在設施農業工程和設施作物生產相關的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與教學、設計與建造、推廣與開發、生產與管理等方面工作。 |
2 | 植物保護 | 090103 |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植物病蟲害的識別診斷、農業植物病蟲害和雜草的發生與防治、化學農藥的特性及使用方法、農藥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植物病蟲草害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技術、化學農藥的使用技術。能在農業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和部門從事植物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農藥營銷與管理、植物檢疫、農業行政管理、植物保護教學與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能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學、農藥營銷管理學、農業微生物學和田間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等。 就業方向: 在農業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和部門從事植物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農藥營銷與管理、植物檢疫、農業行政管理、植物保護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
3 | 農學 | 090101 |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及較強的生產實踐技能,具備在農業生產企業及其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能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遺傳學、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種子學、田間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土壤肥料學通論、農業生態學、耕作學、植物保護學等。 就業方向: 在農業生產企業及其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技術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
4 | 環境生態工程 | 082504 |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具備生態學、環境科學以及環境生態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生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環境生態工程治理基本技術,能夠在環保、水利、林業、國土、勘察設計、施工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監察、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工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能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環境科學概論、基礎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工程測量、工程制圖、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法律實務等。 就業方向: 在環保、水利、林業、國土、勘察設計、施工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監察、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工程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工作。 |
5 | 生物技術 | 071002 |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的生物技術專業理論基礎,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較強的實驗技能、實踐動手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在發酵食品、微生物制藥、生物基化學品制造、生物服務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檢疫檢疫、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生物化學、普通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細胞工程、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發酵與酶工程、生物統計學等。 就業方向: 在發酵食品、微生物制藥、生物基化學品制造、生物服務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檢疫檢疫、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
6 | 生物科學 | 071001 |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扎實的生物科學專業理論基礎,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較強的實驗技能、實踐動手能力、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與創新精神,能在生物科學科研單位、中學、生物或動物生產類企業等單位或行政管理部門的科研、研發、生產、質量控制、售后與技術支持、教學及管理工作崗位從事生物學科研、中學生物教育、生物資源挖掘與開發、動物生產相關行業專業技術工作的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修課程: 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生物統計學等。 就業方向: 中學生物教育,生物科學科研單位從事生物學科研,生物或動物生產類企業從事生物資源挖掘與開發、質量控制、售后與技術支持等專業技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