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東瀕長江、南鄰上海,市域面積810平方公里,下轄國家級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高新區、科教新城、長江口旅游度假區、婁東街道辦事處和6個鎮,戶籍人口48萬。太倉交通便利,距上海虹橋樞紐30分鐘車程,距浦東機場1小時車程,市內任何區域15分鐘即可進入長三角高速公路網,滬太公交快線與上海7號、11號地鐵無縫對接。滬通高速鐵路正加緊建設,預計2019年全線通車。
太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太倉因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是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也是江南絲竹發源地、婁東文化發祥地,明清時期涌現了王世貞、張溥、吳梅村等文學大家和以“四王”為代表的“婁東畫派”?,F當代,太倉走出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國畫大師朱屺瞻以及11位中國兩院院士。
太倉經濟發達,具有德國特色。太倉集聚了250家德企,是中國德企密度最高、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是全球第八個德國中心所在地,是中國唯一一個被德國經濟部和中國商務部共同授予的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太倉綜合實力連年位于全國百強縣(市)前十位,全市形成了紡織化纖、金屬加工、石油化工、輕工食品、電力造紙等五大主導產業,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新興產業。太倉港是國家重點海港——上海港的干線港和組合港,擁有38.8公里長江岸線,其中深水岸線25.7公里,擁有各類泊位76個、國際國內航線177條。2015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00億元,人均GDP達15.5萬元(折合2.36萬美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4.54億元。
太倉環境優美,百姓安居幸福。太倉打造形成了金倉湖、天鏡湖等一批城市生態綠肺,空氣環境質量連續多年保持優良,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是長三角首個富裕型中國長壽之鄉,也是江蘇省唯一榮獲全國“長安杯”的縣(市、區),曾因連續四年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而問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部 分 高 校 名 單
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清華大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廈門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山東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武漢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南開大學 | 湖南大學 |
天津大學 | 中南大學 |
東北大學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山大學 |
吉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四川大學 |
同濟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重慶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南京大學 | 蘭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