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地位
中國法制史是研究中國法律制度的起源以及中國歷史上各種類型的法律制度的實質、特點、作用及其發展演變過程和規律的學科。它既是法學體系中的獨立學科,也是法學的基礎學科。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使中國法制史成了全國高等自學考試法律專業的必考課目。
中國法制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建立,中國法制的雛形也就相應地出現。此后,在四千多年漫長的 歷史長河中,盡管朝代興衰交替不斷,但中華民族創制法律制度的實踐活動卻從未間斷,加之較為封閉的地域環境和獨特的民族文化作用,使中國的法律制度無論是 指導原則,還是立法體制、基本內容、具體制度以及司法活動等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傳統,自成體系,幾千年的發展變化沿革清晰,內在規律可循,被 公認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除了鮮明的民族特點之外,由于中國歷史的豐富多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使中國法制的歷史內容極 為豐富。僅就類型而言,四千多年來,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便先后出現過奴隸制的、封建制的(地主階級政權和農民政權兩種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資 本主義的和新民主主義的等五種法律制度。這種現象在世界各民族的法律發展史上不說絕無僅有,也是極為少見。它為我們研究、學習人類法制發展史無疑提供了極 為珍貴的范本。
明了上述兩點之后,我們便不難懂得開設中國法制史這門課程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學習中國法制 史,掌握其基本知識,明了其發展線索和規律,可以更好地加深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理解,增強法制觀念。法制史與法理學同為基礎法學,兩者關系極為密 切。法理學是對法的歷史和現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離開了法制史的基本知識,法理學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學習中國法制 史,獲得法制方面的國情教育,使我們能更主動、更自覺地為加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而努力。“觀今宜鑒古”,中國古代的法制,為現實法制建設提供 了許多非常深刻的歷史經驗教訓;新民主主義政權的法律制度,更是我們現實法律制度的直接來源。因此,學好中國法制史,了解中華民族為人類法律文化所做出的 杰出貢獻,掌握法律制度的發展線索和規律,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促使我們自覺地為今天的法制建設而發奮努力。
第三,學 習法制史,還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現行各部門法學的理論和知識,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貫徹執行法律。盡管中國古代的法典是以刑為主,但細加分析, 又不難發現其中也包含有行政法、經濟法、民法、訴訟法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從清末開始,中國在向西方學習法律制度的過程中,更是制定了大致完備的各種部門法 典,這些遺產無疑將成為我們現行的各種部門法的知識元素,所以學好中國法制史,會幫助我們加深對現行各種部門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