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專業:化工、制藥、材料、應化等專業
試題總分:150分
答題時間:3小時
參考教材:
1、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主編. 生物化學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主編. 生物化學(上、下冊)(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一、考試目的和要求
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考察學生利用生化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主要學習以下幾方面內容:
(1)掌握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質、糖、脂類及核酸等)的結構,掌握酶的結構和主要概念。理解這些大分子的理化性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掌握物質代謝(包括糖類、脂類及蛋白質)的主要代謝途徑、代謝途徑間的聯系、生物氧化與能量轉換、信息傳遞及代謝調節。能從物質能量和信息傳遞三方面分析某一代謝過程。
(3)掌握中心法則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復制、RNA轉錄、翻譯及基因表達調控。
(4)了解當前生物化學領域的主要研究進展。
二、題型及分布
試卷總分100分:名詞解釋40分、簡答題30分、論述題30分。
三、考試范圍
(一)蛋白質化學
掌握氨基酸兩性解離和等電點,了解氨基酸化學性質,掌握肽、肽鍵和肽平面,掌握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和結構域,理解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掌握蛋白質的膠體性質、蛋白質變性的實質和常見分離純化方法及原理。
(二)核酸的化學
掌握核酸的組成成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要點。掌握RNA的主要類型,理解主要類型的RNA結構和功能的主要特點,理解核酸的各種性質,掌握核酸的分離、純化和測序的技術與原理,了解DNA和RNA的最新研究進展。
(三)酶
理解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特點,了解酶的分類和命名,理解酶的化學本質。掌握全酶、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團等概念,理解酶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掌握酶原的激活、同工酶和別構酶等概念,理解酶的作用機制,了解如何測定酶促反應速度及影響因素,掌握米氏方程式和米式常數。了解酶抑制劑的作用。
(四)維生素和輔酶
掌握常見的一些維生素的名稱、別名。理解維生素和輔酶的關系以及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癥。理解維生素在體內的作用。
(五)抗生素
了解抗生素的概念和一些重要抗生素的特性,理解抗生素的應用,掌握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機制和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生物化學機制。
(六)新陳代謝總論和生物氧化
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和類型,理解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掌握呼吸鏈中各組分的排列順序及其作用;掌握ATP的作用以及ATP的生成類型,理解呼吸鏈中ATP的合成部位,并了解電子傳遞體抑制劑;理解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了解氧化磷酸化作用機制—化學滲透學說的要點。
(七)糖代謝
了解單糖、雙糖、多糖的概念,理解葡萄糖的開鏈結構與環狀結構。理解寡糖、多糖、糖綴合物的概念,了解寡糖的結構分析。了解多糖的酶促降解。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分解的概念、總反應式,了解葡萄糖有氧氧化產生(和消耗)ATP的各步驟以及如何計算ATP的凈生成量。掌握三羧酸循環的概念、生理學意義。掌握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中的關鍵反應和關鍵酶。了解磷酸戊糖途徑、糖異生作用和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八)脂類的代謝
了解脂肪的結構式、脂類的酶促水解、甘油的氧化,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掌握肉毒堿的作用,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過程中產生(和消耗)ATP的各步驟以及如何計算ATP的凈生成量。掌握酮體的概念和特點,了解肝不能利用酮體的原因。了解脂肪酸從頭合成的過程和總方程式。
(九)氨基酸代謝
了解蛋白質酶促降解,掌握氨基酸脫氨基主要方式。掌握谷氨酸脫氫酶、轉氨酶及輔酶,掌握尿素合成的部位及過程和氨基的供體,了解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十)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謝
了解核酸和核苷酸的酶促降解,掌握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十一)核酸的生物合成
理解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方法,掌握DNA半保留復制的概念,了解復制叉和DNA復制的方向,掌握DNA半不連續復制的概念,理解與DNA復制相關的DNA聚合酶、連接酶,理解DNA復制的分子機制并掌握其特點。了解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了解反轉錄作用、限制性內切酶、粘性末端、PCR技術和分子雜交的原理。
(十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掌握遺傳密碼的概念及特點,了解核糖體大小亞基的組成,理解核糖體及轉運RNA的功能,了解蛋白質合成的過程、肽鏈延長的步驟。理解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差異點。
(十三)最新進展
了解生物化學領域的引人矚目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