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概況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15年11月,由原計算機學院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整合組建。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9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2個。在校生3000余人。
學院現有教師172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63人,博士44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后備人選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特聘教授2人,特聘研究員1人,高端外專1人。
學院擁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建有校級大數據研究院,在建校級“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交叉學科”和“汽車電子交叉學科”2個研究中心。同時學院擁有多個有國家和省市級的學術交流平臺:四川省自動化學會理事會副主任單位、四川省計算機學會教育培訓專委會主任單位、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單位、成都農村電子商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等。實驗室面積4800余平方米,實驗設備產值2800余萬元,基本能滿足人才培養和科研的需要。
近幾年來,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橫向項目15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100余篇,科研經費達1000余萬元。高水平論文及科研經費名列學校前茅。
二、農業信息化領域介紹
農業信息化領域主要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學科。本領域現有教授15人,副高級職稱20人;博士15人;專業教師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F已形成農業物聯網應用、農村電子商務、農業信息技術等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本專業擁有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數據庫實驗室、與INTEL聯建的嵌入式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以及校企聯建的學生創新工作室、孵化室等創新創業平臺、共建校外實習基地10余個。該專業所在學院是是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成都市軟件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1、農業物聯網應用方向
該研究方向主要是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這樣農業將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實現實時監測功能、遠程控制功能、查詢功能、警告功能等。核心技術為:農業實用傳感技術、生產環境因子信號遠程傳輸技術,即將傳感器網絡與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確保數據無障礙、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進行遠程傳送以及農業專家決策系統技術,總結和匯集農業專家知識和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模仿農業專家的思維過程進行推理,提供解決方案。配套技術包括中央控制平臺集成?,F場及遠程監控中心分別依托傳感網絡、中心服務器,通過各種模型算法,實現系統集成與控制功能;自動控制系統傳動裝置集成,根據監控中心指令,智能化調控畜禽養殖場飼喂、飲水、溫控、換氣、濕控等設備,溫室大棚濕簾風機、噴淋滴灌、內外遮陽、加溫補光等設備,從而達到適宜的農業生產環境。
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方向:在政府、科研、學校、企業等單位從事涉農方面的物聯網通信架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工作。
2、農村電子商務方向
該研究方向主要是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直接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
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方向:在政府、科研、學校、企業等單位從事農業信息化推廣、信息建設與服務、農業信息咨詢、研究與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3、農業信息技術方向
該研究方向以農業信息系統為研究對象,以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學模型技術為手段,基于社會與經濟的虛擬化、模塊化、網絡化、多元化、整合化、創新化和協調化的基本發展趨勢,以復雜網絡為研究環境,借助系統、非線性思維模式,進一步開辟農業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新領域,擴展研究方法體系及其應用范圍。在運用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農業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及應用的技術問題,以及對農業信息化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預測問題、控制問題、認識問題、分類問題、模擬問題、決策問題等的同時,重點研究農業信息技術管理、農業信息系統開發、農業信息化建設及區域農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等。重點著力研究:農業生物模擬模型技術、"3S"技術、農業專家系統、精準農業技術、農業生產實時處理技術等。
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方向:在政府、科研、學校、企業等單位從事涉農信息化管理、信息建設與服務、信息化項目研發與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三、考試科目及考試范圍
(一)、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41農業知識綜合三
④804農業信息基礎技術
(二)、考試范圍
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二為全國統考科目,考試范圍見教育部公布的考試大綱,農業知識綜合三和農業信息基礎技術為我校自命題考試科目,考試范圍見下:
1、農業知識綜合三:主要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考點,覆蓋農業最新的相關政策、發展技術,具體要求如下:
計算機基礎知識(65%):了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數的進制表示及轉換,計算機系統的構成,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分類;office的基礎操作知識。
農業政策知識(10%):了解農業相關政策、主要應用領域及趨勢,如三農政策、3S技術等。
網頁設計知識(15%):主要考查考生對網頁設計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內容為:HTML基本技術、CSS基本技術。
計算機安全知識(10%): 了解基本的計算機安全常識,如計算機病毒、木馬、防火墻等相關概念。
2、農業信息基礎技術:以計算機網絡原理為主,覆蓋農業相關技術,具體要求如下:
網絡協議知識(50%):主要考察學生對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網絡五層協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網絡拓撲圖(12%):了解常見的網絡拓撲結構,能繪制網絡拓撲圖。
路由算法(10%): 掌握路由協議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算法。
網絡安全(10%):考查學生對常見網絡安全技術原理掌握情況,如:加密與解密、數字簽名鑒定、信息隱藏、包過濾、防火墻等。
局域網組網知識(10%):綜合考查學生對常見局域網的設置和組建規劃的掌握情況。
農業技術(8%):主要考點為農業物聯網相關技術,涉及農業信息的提取及傳輸技術,如傳感器與傳感網等。
四、聯系方式
袁紅萍8461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