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管是公務員筆試還是公務員面試,經過試題命題組專家們的多年研究與總結,對考生的測評都更加準確、全面和綜合化。而對于當前的考生們來說,現在市場也有豐富的備考資料供選擇,各類公職考試的教輔資料不枚勝舉。這使得考生甚至說是全數考生對于公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與準確認識,對于考前復習也更加有的放矢。多年對公考試題的跟蹤研究和積累,總結和研發了更具有指導性的經驗和教輔資料幫助考生通過筆試和面試。部分考生通過自我復習,也可以取得好成績,這顯得公職崗位競爭更加公平,但也更顯現實與激烈。
專家通過培訓中的對比分析發現,當前考生雖經筆試關的篩選,但是因各個地方的考生存在差異,各地方的考生的面試答題水平相差并不明顯,這也顯得部分地方的考生在面試的得分區分度不明顯,使一部分優秀考生不能脫穎而出。我們知道,面試的最終得分看一個考生的綜合表現,有外在行為舉止和答題內容共同決定。當前,在大多數考生外在表現不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答題內容的區別就顯得愈加重要。但遺憾的是,大部分的考生答題內容整體難顯亮點,表現無異,甚至莫衷一是,很難獲得最終勝利。本文結合考生實際表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經驗總結出“三度”供考生在備考時更有針對性訓練,在全真面試環節勝出。此篇文章講第一“度” :準確審題,有的放矢,注意“準確度”。
當前面試考察更顯綜合化、隱性化,不是簡單直白地、單一地考查,大部分試題將多個測評要素組合起來進行考查。此外,部分考題的考查目的還很隱蔽??忌绻患訙蚀_審題,不養成審題習慣的話,很容易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云里霧里,自然得分就高不到哪兒去。因此,考生在答每一道題前,一定要準確審題。準確審題包括:一是明白此題測評要素有哪幾個,二是明白此題的考查目的。再從自己的積累和對題的分析中找到答題要點做好針對性答題,如果才不會答題跑偏跑遠。
【例題】下屬說領導無能,領導說下屬無德。對于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分析】這是一道智能性、行為性、情景性問題,考查了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綜合分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但是道題干相當簡潔。對于此題考生,很多考生都是當作是綜合分析類題型來作答的,諸如分析原因、現狀以及談及對策云云。熟不知,此題背后有一個很強的目的就是了解考生的平時為人處世和言行舉止。對于此題,考生應先表態,對于這一現象自己的態度是什么樣,作為一名下屬應該有怎么樣的言行舉止才是適當的。
【專家建議】考生在面試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題干進行分析,一定要根據自身能力對題干進行準確性理解與分析,從命題人的角度出發,明確其考查目的,做好準確性審題。同時清晰每題的隱性測評點,答題才能更符合考官的心理與測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