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肝臟炎癥活動情況,可將肝硬化區分為:
1.活動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依然存在,特別是ALT升高;黃疽,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質地變硬,脾進行性增大,并伴門靜脈高壓征。
2.靜止性肝硬化:ALT正常,無明顯黃疽,肝質地硬,脾大,伴有門靜脈高壓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肝硬化的治療
肝硬化的治療是綜合性的。首先應去除治療各種導致肝硬化的病因。對于已經發生的肝硬化則給予:①一般支持療法;②抗纖維化的治療;③并發癥的治療。
1.去除致病因素
對于已經明確病因的肝硬化,應去除病因。例如,酒精性肝硬化者必須絕對戒酒。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亦應禁酒;有血吸蟲病感染史者應予抗血吸蟲治療;對于血中乙肝標志物及HBVDNA有活動性復制者,可視情況給予抗乙肝病毒治療。對于有先天性代謝性肝疾患者應給予相應的特殊治療(如對肝豆狀核變性進行驅銅治療)。
2.一般支持療法
肝硬化患者往往全身營養狀況差,支持療法目的在于恢復全身情況,供給肝臟足夠的營養以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再生。
(1)休息:代償期的肝硬化可適當工作或勞動,但應注意勞逸結合,以不感疲勞為度。肝硬化失代償期應停止工作,休息乃至基本臥床休息。但長期臥床有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廢用性萎縮,影響生活質量。
(2)飲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上應是高熱量、足夠的蛋白質、限制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每日應供給熱量25~35卡/公斤體重,蛋白飲食以每日1~1.5g/kg體重為宜,其余的熱量由糖類和脂肪供給(比例60:40)??墒秤檬萑狻Ⅳ~肉、雞肉、豆制品及乳類,食物應少含動物脂肪。宜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必要時口服復合維生素制劑。對有肝性腦病前驅癥狀者,應暫時限制蛋白攝入。但長期極低蛋白飲食及長期臥床可導致肌肉總量減少,因而降低肝外組織(主要是肌肉)清除血氨的能力,反而更易發生肝性腦病。有食管靜脈曲張者應避免堅硬粗糙的食物以免損傷食管赫膜引起出血。因肝硬化患者多有水鈉儲留,故應少鹽飲食,尤其有腹水者更應限制鈉的攝入。
3.肝硬化并發癥
(腹水、腦病、肝腎綜合征、自發性腹膜炎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的治療參見有關章節。
4.肝癌的監測和隨訪
對于所有肝硬化患者均應進行原發性肝癌的監測和隨訪。根據國內外經驗,一般應至少每4~6個月進行一次肝臟B超檢查及血清甲胎蛋白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