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機體細胞在內、外致瘤因素的長期作用下發生過度增殖及異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一)分類
根據腫瘤的形態學和生物學行為,將其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1.良性腫瘤:良性腫瘤細胞分化成熟,呈膨脹性生長,不發生轉移,對人體影響不大,但長在重要部位也可威脅生命。部分良性腫瘤可惡性變。
2.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包括癌、肉瘤及胚胎性母細胞瘤等。惡性腫瘤細胞分化不成熟,生長較快,呈浸潤性破壞性生長,無規律的持續增長,可破壞所在器官,并發生轉移而危害生命。
3.交界性腫瘤:臨床還有少數腫瘤在形態上屬良性,但常呈浸潤性生長,切除后容易復發。
(二)病因
腫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認為其發生是由多種外源性的致癌因素和內源性的促癌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外界因素有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癌前病變。促癌因素包括遺傳傾向性、內分泌、免疫和營養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可通過影響人體內分泌、免疫功能而誘發腫瘤。
1.致癌因素(外界因素)
(1)化學因素:化學致癌物質的長期接觸史,如亞硝胺類與食管癌、胃癌和肝癌有關;烷化劑(有機農藥、硫芥等)可致肺癌及造血器官腫瘤;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煤焦油、瀝青等)與皮膚癌、肺癌有關。
(2)物理因素:如電離輻射可致皮膚癌、白血??;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
(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有關;單純皰疹病毒與宮頸癌有關等。
(4)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飲食習慣及大量飲酒與消化系統腫瘤有關;吸煙與肺癌、膀胱癌有關。
(5)癌前病變:經久不愈的竇道和潰瘍可因長期局部刺激而發生癌變,如胃癌與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有關。
2.促癌因素
(1)遺傳因素:與癌癥的關系雖無直接證據,但有遺傳傾向性,如乳癌、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
(2)內分泌因素:較明確的是雌激素與乳癌、子宮內膜癌,催乳素與乳癌發病有關,生長激素具有促癌作用。
(3)免疫因素:具有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患惡性腫瘤,如艾滋病人。器官移植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腫瘤的發病率高。
(4)營養因素:缺乏蛋白質和新鮮蔬菜,食用霉變、煙熏、油炸食品以及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C等易致癌癥。
(5)心理、社會因素:人的性格、情緒、工作壓力及環境變化等,可通過影響人體內分泌、免疫功能而誘發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