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西醫助理醫師考試:陰陽偏衰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陰陽偏衰,是人體陰精或陽氣虧虛所引起的病理變化。陽氣虧虛,陽不制陰,使陰相對偏亢,形成“陽虛則寒”的虛寒證。反之,陰精虧損,陰不制陽,使陽相對偏亢,從而形成“陰虛則熱”的虛熱證。
(1)陽虛則寒:
陽虛,是指機體陽氣虛損,失于溫煦,機能減退或衰弱的病理變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形成陽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飲食失養,或勞倦內傷,或久病損傷陽氣所致。一般地說,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機體陽氣不足,陽不制陰,陰相對亢盛的虛寒證: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之陽虛為主,其中尤以腎陽不足為最。因為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所以,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在陽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陽氣的虛衰,陽虛則不能制陰,陽氣的溫煦功能減弱,經絡、臟腑等組織器官的某些功能活動也因之而減弱衰退,血和津液的運行遲緩,水液不化而陰寒內盛,這就是陽虛則寒的主要機理。陽虛則寒,雖也可見到面色觥白、畏寒肢冷、舌淡、脈遲等寒象,但還有喜靜蜷臥、小便清長、下利清谷等虛象。所以,陽虛則寒與陰盛則寒,不僅在病機上有所區別,而且在臨床表現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虛而有寒,后者是以寒為主,虛象不明顯。
(2)陰虛則熱:
胡虛,是指機體精、血、津液等物質虧耗,以及陰不制陽,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導致陽相對亢盛,機能虛性亢奮的病理變化。形成陰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陽邪傷陰,或因五志過極,化火傷陰,或因久病耗傷陰液所致。一般地說,其病機特點多表現為陰液不足及滋養、寧靜功能減退,以及陽氣相對偏盛的虛熱證。
陰虛之證,五臟俱有,但一般以肝腎為主,其他三臟之陰虛,久延不愈,最終多累及肝腎。五者之間,亦多夾雜并見。臨床上以肺腎陰虛、肝腎陰虛為多見。因為腎陰為諸陰之本,所以,腎陰不足在陰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陰液不足,不能制約陽氣,從而形成陰虛內熱、陰虛火旺和陰虛陽亢等多種表現,如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面紅升火、消瘦、盜汗、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即是陰虛則熱的表現。陰虛則熱與陽盛則熱的病機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所區別:前者是虛而有熱,后者是以熱為主,虛象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