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主頁:http://jxdl.nuc.edu.cn/
咨詢電話:0351-3922105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下設機械工程與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2個一級學科。擁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和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2個一級碩士授權點;擁有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熱能工程、化工過程機械8個二級學術碩士授權點,以及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工業工程、車輛工程4個專業碩士授權點。這些學科涵蓋了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包裝工程、工業工程10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是山西省重點學科和原兵器工業總公司部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是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國管專業、山西省品牌專業和山西省特色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山西省特色專業。
學院擁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山西省“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山西省機械基礎示范性實驗教學中心1個,山西省機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1個;另外還有校數控實習基地、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依托這些平臺可開展機械與動力工程領域的設計、制造、控制及分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學院以基層學術組織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學科團隊與科研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專業辦學水平與社會服務能力。近三年,共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70余項,2015年科研經費達到1776萬元。近三年成功申報國家級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青年科學基金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3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55項。近三年,學院教師發表高水平論文345篇,其中SCI收錄26篇、EI收錄185篇。
學院現有教職工173人,教授31人,占18%,副教授48人,占28%,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78人,教師中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學院現在本科生4205人,研究生431人。
學院黨政及全體教師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工作,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目標,強化“特色興院”的內涵建設。以“榮院愛校、立德樹人”教育為先導,重視學生的基礎教育;以科技創新為載體,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就業能力;以學風建設為中心,抓教學,提質量,結合社會需求,培養素質全面、品學兼優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國際、國內、省內各類競賽中斬獲佳績,其中,2015年獲省級以上獎勵11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明專利2項。近三年,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率平均在50%以上,平均就業率達到90%,考研率18%,四級通過率75%,已畢業學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學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連續多年來榮獲中北大學先進工作集體。
機械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機械工程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機械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的機械工程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機械制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生產組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機械設計、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機械工程測試與控制技術、液壓傳動與控制、工程機械、機械制造工程與技術、機電傳動與控制、精密與特種加工技術、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程、電機與電力拖動。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機械工程裝備領域機械設計制造、科學研究、生產組織管理、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理工類 學制四年)
本專業具有70多年的辦學經歷,是國管專業、山西省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中北大學本科人才培養優秀專業,目前本專業為一本A招生。專業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山西省教學名師1名,教授6名,副教授6名;具有完善的實驗條件:4個實驗中心和一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設備資產近3200萬元;擁有良好的教學資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本專業教師自行編、著和使用的教材8部。本專業依托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深孔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起重機數字化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凸顯專業特色,遵循人才培養機制和制造業智能化發展趨勢進行人才培養。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機電產品和系統的設計、制造和控制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主干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有限元、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現代設計方法;機床、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數控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電工、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液壓傳動與氣動、計算機原理及接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將具備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及機械自動化等三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可勝任機械工程(包括航天、航空、軍工、汽車、礦業……)等多領域內的科技開發、系統設計、機械制造、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多年來本專業的一志愿率和就業率都達到了95%以上。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學制四年)
本專業創辦于1987年,依托機械設計及理論山西省重點學科、先進制造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現有專業教師18人,近5年來年均科研到款經費500萬元左右,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裝專題項目、科工局預研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航天科技集團自主研發項目等,科研經費80%以上源自軍工領域,呈現著較為鮮明的軍工特色。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機械、電子、信息處理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機械理論、現代控制理論、計算機控制技術、工程測試、信號分析與處理等為技術基礎,以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設備自動化、現代物流控制及自動化技術為專業技術方向,主要培養能夠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諸方面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測試與傳感技術、信號與系統、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電氣控制與 PLC。
就業方向:本專業的畢業生,將具備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自動化生產設備的設計、制造、物流控制及生產過程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夠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諸方面工作。
工業設計專業(本科 理工類 學制四年)
本專業創辦于1997年,是依托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下集機械學、設計學和藝術學三大學科交叉,以創新為靈魂,以結構合理和美學造型為核心的特色專業,專業方向有產品設計和展示設計。本專業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與寬松設計創作環境,設有工業設計領域以創新設計流程為主線的綜合實驗中心,依托此中心和一級平臺,可開展產品造型設計、產品展示設計以及視覺傳達設計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于設計、藝術和工程相結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工程實際為背景、結構造型為主線,以理性和感性并重為創新理念,培養學生具有較深厚的結構造型、設計藝術、科學技術、人機工程、結構創新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設計技能,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工程技術理論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在汽車、機床設備、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工業產品領域具有較全面相關學科知識、較新的設計理念和較高的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工業設計師后備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藝術學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設計力學、構成基礎,設計快速表現、設計軟件、材料與工藝、模型制作、工業設計方法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人機工程、產品結構設計、產品設計和設計專題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展示設計等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學制四年)
本專業于2003年被教育部獲批,2004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學生600人左右。專業涵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過程控制三大工學學科門類。經過多年來辦學經驗的積累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逐漸形成本專業的主要特色:生產過程與裝備的檢測、診斷與控制,并于2013年獲批山西省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裝備為主體,以過程與控制為兩翼,以裝備設計和過程檢測與自動化為主要方向,培養具備過程裝備與控制的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能在化工、石油、能源、環保、機械及設備檢驗、勞動安全等部門從事過程裝備相關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及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主要課程:化工原理 、機械設計基礎、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設備設計、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工程測試技術、裝備制造工藝學、過程檢測、過程控制、過程裝備監測與診斷、PLC原理及應用。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在機械、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等行業、企業、設計院、研究所、機關、學校等部門從事過程控制工程的設計、研究、開發、制造、技術經營以及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車輛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 學制四年)
本專業源于1985年創辦的汽車與拖拉機制造專業,2006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開辦車輛工程專業。2005年申報成功車輛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該專業設有“性能實驗室”、“拆裝實驗室”和“電器實驗室”,設有“機械動力創新實驗平臺”,學生在各類專業競賽中成績優異。目前每年招生100~150人,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在汽車領域內具有從事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管理營銷和教學等能力,培養基礎扎實、創造力強、素質全面、適應面廣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基礎、液壓傳動與控制、汽車設計、汽車理論、汽車構造、汽車發動機構造及原理、汽車制造工藝學、汽車電氣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理論技術等專業知識。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汽車產品的設計、制造、試驗、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工作,也可從事車輛管理、營銷、維修等方面的工作。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汽車服務理論基礎,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懂技術、會經營、善服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能夠在汽車技術服務、汽車營銷服務、汽車金融保險服務、汽車相關產品規劃等領域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管理學、交通運輸工程
主要課程:汽車構造及原理、汽車理論、汽車檢測技術、汽車維修工程、汽車制造工藝學、汽車保險與理賠、汽車市場營銷、汽車使用與管理、汽車評估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主要在汽車制造行業、汽車運輸行業、汽車銷售及售后服務行業和貿易部門,從事汽車營銷、評估定損、貿易、售后服務及汽車零部件設計等技術和管理工作。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學制四年)
本專業依托“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已形成“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專業特色,專業擁有“發動機性能實驗室”“流體傳熱實驗室”和“車輛實訓中心”,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中北大學特色和優勢專業。多模塊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兼顧技術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畢業生能從事能源與動力工程及相關方面的研究、教學、開發、制造、管理和營銷等工作,也可在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熱工、力學和機械科學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和控制技術為工具,培養具備在能源動力領域內從事動力系統(熱力發動機方向)及動力工程研發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從事設計、制造、開發、營銷、科研和教學等工作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應用型高級科技人才。
主干學科: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力學、微機原理與應用、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發動機構造、發動機設計、發動機原理、發動機制造工藝學、發動機電控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動力機械(熱力發動機方向)部門從事產品設計、制造、試驗、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工作,也可從事發動機營銷、維修等方面的工作。
包裝工程專業(本科 理工類 學制四年)
本專業于2002年創辦,2007年獲“全國包裝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2年學院依托本專業成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2年獲得“卓越工程師計劃”,2013年7月依托本專業成功舉辦第10屆中國機構與機器科學應用國際會議。本專業專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6人。其中山西省教學名師1名,博士生導師1名。與其它專業不同的是,本專業的生產/畢業實習時間為1-2個月,地點在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包裝系統設計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產與流通部門、包裝設計部門、包裝設備及包裝制品生產企業、科研機構、外貿、商檢等部門從事包裝設備及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包裝結構設計、質量檢測和科學研究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包裝學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包裝材料學、包裝工藝學、包裝容器結構設計、工程測試技術、包裝印刷、包裝機械設計、包裝過程自動控制、包裝計算機輔助設計、包裝設備、印刷設備、包裝工程綜合實驗。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可在包裝設備及印刷設備等機械行業、商品生產與流通領域、包裝部門、科研機構、外貿、商檢等部門從事包裝機械及印刷機械設備的設計與維修、包裝系統設計、包裝產品設計、包裝工藝、質量檢測、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就業區域遍布全國,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北京和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
工業工程專業 (本科 理工類 學制四年)
本專業始建于2001年,是融機械工程、管理工程和物流工程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專業定位是培養偏重機械制造業的現場及生產系統管理復合型人才。專業依托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博士點、機械工程一級碩士點、工業工程專業碩士點及該階段的卓越工程師計劃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為學生的后續深造和培養提供了技術與管理雙向選擇的機會。依托人因實驗室、工業工程綜合實驗室、數字化制造實驗室和學科平臺,主要針對制造業流程再造、流程改善、精益生產、質量管理、設施布局規劃、制造執行系統(MES)和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機電工程技術基礎,并掌握現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夠從事(為各類現代企業、各種服務機構以及各級政府部門)工業工程類的教學、科研和運營管理與實踐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資格、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資格以及工業工程碩士階段的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本專業主要專業方向有:(1)生產與制造系統工程;(2)制造業信息化。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和管理工程
主要課程:工業系統概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運籌學、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基礎工業工程、應用統計學、人因工程、供應鏈管理、成本會計、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機械制造工程學、先進制造技術基礎、工業工程導論、工程經濟學、系統工程、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物流與設施規劃、生產計劃與控制、網絡數據庫技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在軍工和航空航天企業和研究所、事業單位、銀行以及其它機械制造企業有著廣泛的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廣泛就業于軍工和航天企業、外資企業、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的規劃部、生產部、制造部或工業工程部、采供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從事生產計劃調度、物料控制與采購、質量管理、車間布局規劃、人力資源管理等工廠運營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銀行、咨詢公司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本專業近三年平均就業率96.5%,考研率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