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學院成立于2010年5月,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2人(含在讀博士), 碩士生導師11人,境內外客座教授4人;學院現有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山西省高校學校拔尖人才1名、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2名、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1名、山西省“131”領軍人才2名;擁有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點,設有法學、行政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總數594人,其中本科生566人,碩士研究生26人;攻讀法學雙學位學生220人。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法學學生的司考通過率穩定于國家平均通過率一倍以上;考研錄取率達25%以上,其中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名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
學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大興學習研究之風,科技創新有了新突破。近三年,學院教師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3項以及省級科研項目和橫向項目數十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科技進步與對策》、《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等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數百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多人次榮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二等獎,多名教師獲“山西省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山西省“精彩一課”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學院教師在多個省級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在全省有較高的知名度;與山西省部分黨政機關、企業界、媒體緊密合作,社會服務卓有成效。
學院獲“校文明和諧單位”、“校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重點建設的“五星級黨委”和“五星級工會”等榮譽。在校運會等學校舉辦的重大文體賽事中學院師生都取得優異成績。
2015年,學校對學院進行了重大調整,人文研究與教育中心并入學院,進一步整合學科發展平臺,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砥礪意志,承載夢想的全院師生,將繼續秉承“求實創新”之校訓,堅持“知政求法、明德新民”之理念,向“特色鮮明、同類一流”目標而努力奮進。
【法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現代科學精神和法治觀念、能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所需,畢業后能從事政法機關和其他部門的法律實際工作,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高素質的法律通識型人才。
培養要求: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了解國內外法學學科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具備法律專業思維和意識、熟練運用法律策略與技巧,并能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有較好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具備解決法律實踐問題的綜合能力。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資源與環境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認識實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行政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畢業后從事公共事業管理和公共管理專業教學與研究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要求學生系統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了解國內外行政管理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熟練運用行政理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等方法,熟練掌握辦公自動化、外語、公文寫作等技能,具有管理、溝通、協調、調研、組織、執行等從事公共管理的良好素質。
主要課程:公共管理學、政治學原理、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經濟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市政學、公共政策、領導學理論與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國公務員制度、辦公室管理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認識實習、辦公自動化實習、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