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科研隊伍實力雄厚,設有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工程系、實驗技術中心、計算機基礎教學部。現有教職員工12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高級工程師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98%以上。目前在校本科生585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含工程碩士)320余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目前擁有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工程兩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為山西省重點學科。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物聯網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4年被評為山西省高校首批品牌專業,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3年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近年來本科專業探索和實踐國際合作、企業“定制式”兩種培養新模式,目前已建立了中美雙學位(3+1)聯合培養學生交流計劃,并且與國內多家著名IT企業建立了合作培養計劃。物聯網工程專業是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太原理工大學是首批獲批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全國5所地方院校之一,2011年開始招生,現已招收學生286人。
近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先后承擔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級重點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7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優秀軟件獎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專著、教材40多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區域及行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掌握扎實的自然科學、計算機學科工程基礎和核心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計算機領域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軟、硬件系統工程設計、實施和運維能力的應用型卓越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要求綜合運用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理論和技術,基于創新思維和工程方法,在經濟、環境、法規和標準等約束條件下,分析和解決計算機領域中的各種工程問題,同時具備團隊協作精神、工程意識、交流溝通、文獻利用、國際視野、項目組織管理、終身學習和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勝任計算機相關系統工程的分析、構造、開發、測試、維護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程序設計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電路與系統、數字邏輯、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算法設計與分析、Java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接口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多媒體技術與應用、Web系統和技術、傳感器技術與系統、嵌入式軟件開發、移動應用開發技術、工程經濟學、信息管理系統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自主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
【物聯網工程】
培養目標: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掌握物聯網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勝任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物聯網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運維等工作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要求能夠綜合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硬件、軟件技術和物聯網工程方法、技術及工具,從事物聯網工程分析、設計、開發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具備團隊協作精神、技術創新、項目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勝任物聯網軟件研發、物聯網工程的應用、管理、研發和系統服務等工作。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聯網技術概論、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電路與電子技術、傳感器與射頻識別技術、現代通信原理、傳感網原理及應用、物聯網通信原理與技術、嵌入式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操作系統、物聯網工程設計、移動與嵌入式軟件開發、數據庫系統原理、軟件測試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軍訓、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踐、自主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修業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