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介紹
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現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擁有法學、政治學、公共管理3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以及公共管理碩士(MPA)和法律碩士(JM)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現有教職工67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30人擁有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有4名教授入選“雙千計劃”到政法部門掛職,1名教師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1名教師入選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學院現擁有一批較高水平的學科專業平臺,包括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省級管理教育創新高地、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師范大學公共政策評估中心、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現代服務與公共政策(與其他學院共建)、校級重點特色學科方向——民生與公共政策,河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掛靠在本學院。此外,學院與河北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等公共部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石家莊市行政服務中心、裕華區人民法院等單位建有實習實踐基地。
二、專業介紹
2016年招生專業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
(一)法學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有深厚的法學專業知識功底,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達到較高的外語水平,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國家立法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和涉外活動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從事法律工作和法學教學的基本能力。
3.學制及授予學位
標準學制為四年。學生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縮短或延長修業年限,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4.主要課程
法理學、憲法、中外法律制度、中外法律思想、民法(物權法、侵權法、婚姻家庭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文書等法。
5.就業去向
律師事務所、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企業或事業單位法務部門。
6.專業特色
本專業既強調通識教育、素質教育,更注重專業基本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歷年國家司法資格考試通過率達到近50%(全國司考通過率大體在15%以下),尤其是學校大類招生改革以來,本專業以深度就業質量高而吸引眾多學子踴躍選擇。每年有將近30%的學生考取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政法大學、中南政法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以及本校的研究生繼續深造。
(二)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1.培養目標
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相關實踐環節的實習,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初步的研究能力、良好的行政管理能力,能夠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教學科研等實際工作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政治學和行政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學、國際政治學、行政管理學、公務員制度及實務、行政能力測試、人力資源管理、政府績效評估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訓練,具備調查研究、分析判斷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為四年。學生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縮短或延長修業年限,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4.主要課程
政治學原理、行政學原理、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比較政治制度、現代政府理論、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現代政治分析、公務員制度概論、國際政治學、國際關系學、電子政務、應用文寫作與申論、行政能力測試、政府績效評估。
5.就業去向
歷屆畢業生中,幾乎接近一半的學生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重點高校錄取為研究生。還有很多學生考取了國家公務員、選調生、學校等事業單位,也有的被國內知名企業如微軟、蘇寧電器、萬科等錄用。
6.專業特色
本專業依托政治學碩士一級學科,強調通識教育、素質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專業基本訓練,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完備的知識結構。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強調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等實際工作部門有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
(三)行政管理專業
1.培養目標
面向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培養掌握行政管理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具備行政管理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熟悉行政管理系統構成和運行過程,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視野開闊、實踐能力強、服務意識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行政需要,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等部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強烈的公共精神,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訓練,具有較好的獨立思考能力;系統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具有運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研究、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掌握調研報告、行政公文寫作方法,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信息處理、組織協調、人際溝通等實際工作能力。熟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等實際應用能力;有健康的身體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樂觀情緒,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學制及學位授予
標準學制為四年。學生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縮短或延長修業年限,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4.主要課程
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社會學概論、公共行政學、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行政法學、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等。
5.就業去向
就業情況良好,近年來,每年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畢業生考取黨政機關公務員,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考取重點大學研究生,其他學生應聘到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型企業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6.專業特色
以培養高級應用人才為主線,堅持“價值導向+專業素質+實踐能力”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全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包括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專業實訓、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等多個模塊。重視案例教學方法應用,通過舉辦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模擬公務員大賽等,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
(四)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1.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社會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通曉中外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熟練掌握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政策法規和具體業務,能夠在企事業單位、政府、各級工會組織、社區、金融等部門,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民政、商業性保險等方面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訓練,具有較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具備較強的專業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熟悉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具備依法管理的較高水平和能力;能夠從事具體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溝通、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能力;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及辦公室管理能力;了解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發展動態,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吃苦耐勞,具有健康體魄、良好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德、智、體等全面發展。
3.學制及授予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允許學生在四至六年內完成學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4.主要課程
勞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勞動關系、勞動法規與實務、社會保障法律實務與案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等。
5.就業去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大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社會保障、民政、人力資源、工會、保險等管理部門的骨干力量。
6.專業特色
該專業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河北省高等學校管理教育創新高地,“民生與公共政策”特色方向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與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民政廳、總工會等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習和實訓活動。學生擁有良好的學風,在老師的指導和自身努力下,許多本科畢業生考取了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院校的研究生。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該專業在國內的影響力已經開始顯現,從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所公布本科專業近三年(2012-2015)國內排名情況來看,我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全國130余所學校的相同專業中分別排名為第7、第12和第14。
(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的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包括政府機關公務員、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政策分析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較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接受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訓練和考核,具備良好的專業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熟悉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制度,具備依法管理的較高水平和能力;能從事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能力。包括:行政事務的處理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和策劃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統計分析能力、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等等;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具有健康體魄、良好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具備社會的適應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3.學制及學位授予
標準學制為四年。學生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縮短或延長修業年限,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4.主要課程
管理學原理、社會學概論、公共事業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公共財務管理、非營利組織管理等。
5.就業去向
就業情況良好,畢業生主要進入公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從事管理工作,或者考取黨政機關公務員。
6.專業特色
人才培養面向國家和地方公共服務供給、公共事業管理的現實需要,強調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使學生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現代科學理論,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形成廣博的知識視野和綜合的專業能力,進而具備廣闊的就業領域以及深厚的職業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