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源于1954年錢寶鈞和方柏容兩位教授創建的新中國第一個化學纖維專業,歷經化學纖維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學纖維系的建立和發展沿革,于1994年成立?,F擁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以及功能材料(新能源與光電材料)4個本科專業,設有卓越工程師班和理科試驗班。
學院現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學、納米纖維及雜化材料、功能與智能材料、生物與仿生材料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并建有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化學一級學科理學博士點并下設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點;同時建有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點。“材料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學科之一,“材料加工工程”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擁有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纖維及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先進玻璃制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進纖維與制造技術創新引智基地等國家和省部級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118名,其中正高41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35名。擁有工程院院士1名,“973”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4名,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4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1名,上海市領軍人才、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47名。
目前學院在校生1917名,其中本科生1084名、碩士研究生575名、博士研究生220名、留學生38名。自1954年建立化學纖維專業以來,已培養畢業生近9000名。很多畢業生被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著名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錄用,近幾年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深造率保持在50%左右,名列同類專業前茅。學院的科學研究充滿活力,與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等國家的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有廣泛的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科研碩果累累,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及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省市部級科技獎勵36項;年均發表SCI收錄論文212篇,年均申請專利199項,年均授權專利100項。
學院以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目標,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獲得教育部和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厚基礎、寬知識面,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分子材料領域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學生應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知識、高分子科學的基本理論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術知識,了解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畢業后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和測試技術、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高分子材料加工設備和高分子專業前沿課程等。
實踐環節
微機上機、工程訓練、四大基礎化學實驗( 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化工原理設計、材料科學實驗、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學實驗、大型材料加工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工廠設計及畢業論文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被列入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擁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美國阿克隆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等多所國際名校建立本科生和碩士生的“3+2”聯合培養項目。
本專業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化學纖維”特色,即以化學纖維的成型原理、工程制造、纖維的功能化及高性能纖維為教學和科研的特色,培養的學生在纖維行業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同時,應對新世紀“知識—能力結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實驗、科研訓練和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學中推行“研究型教學”,采取措施進行“準研究生”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就業的適應性和社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正副教授38 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0 名。擁有“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以及“高技術纖維”上海市精品課程,并獲得多個上海市教學成果獎項。
畢業去向
就業去向:主要進入國內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或進入國際知名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科研機構等從事產品研發或生產管理。
就業情況:本畢業生一直保持很高的就業率,名列同類專業前茅。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基礎、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評價很高,認為本專業畢業生工作適應性強,“科研中基本上能獨當一面”,企業滿意率超過90%。
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基礎理論與工程專業知識,能夠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制備、加工成型、性能、成份與結構分析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具有較強的科學實驗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素質優良,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科學技術與工業的進步,為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除玻璃陶瓷、裝飾材料、耐火材料、人工晶體、寶玉石、視光學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外,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還研究開發出許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在高技術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如鋰離子電池、光伏電池、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物材料等,它們在新能源、航天、電子、傳感、激光、光電子、紅外、生物、環境保護等科學與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材料學導論、材料研究方法和測試技術、無機材料物理化學、固體物理、硅酸鹽巖相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熱工基礎與設備、電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寶玉石學、珠寶首飾設計、玻璃裝飾技術、電腦輔助首飾設計等。
實踐環節
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工程訓練、無機、有機、分析、物理等四大基礎化學實驗、材料科學實驗、大型材料加工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主要學習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的基本原理,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為知識結構的2大支撐點,以納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種玻璃、無機涂層、寶玉石、電子材料以及硅酸鹽工程為主要發展方向。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國家的重點基礎材料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該領域的材料由原來傳統的玻璃、陶瓷、搪瓷及水泥材料等向具有光電、電子、傳感、激光、磁性、生物等特種功能材料領域發展,為航天航空、通訊、電子、生物、醫療工程等方面提供各種新型的材料,所研制的材料曾成功地用于“神舟五號”航天飛行器。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校特聘教授2 名,正副教授16名,占教師總數的80%。本專業設有博士和碩士點,每年為國家培養多名高級專業人才。教師除日常的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防科工委、上海市科委及國內外大型企業、公司等方面的重要科研項目,曾經榮獲過國家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國防科工委及航天總局頒發的多項獎項。研究內容涉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的眾多前沿領域,與國內外一些國際著名大學均有較廣泛的交往,學術交流頻繁。本專業擁有齊全的常規實驗儀器和先進的近代測試儀器,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畢業去向
科研教育系統:科學院及各工業部門相關研究院所,相關大專院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產業商貿系統:輕工、化工、建材、電子、珠寶、航天航空、信息通訊、國防軍工等行業的生產研發、鑒定檢測及營銷技術支持。其他:政府機關、中介機構、檢驗檢測部門,也可自主創業。
本專業近幾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0%,主要錄用單位有臺積電、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超日太陽、美國福祿、中智公司、上海汽車、上海琉璃工房、東陶公司(TOTO)、上海華冠、上海耀華皮爾金頓等。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復合材料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適應現代材料學科的高科技化發展趨勢,掌握復合材料設計與制備技術,重點掌握高性能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能夠在國防、航空航天、汽車、化工、能源等關鍵行業從事復合材料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材料設計、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運行及經營管理等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復合材料學、復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藝及設備、復合材料力學、復合材料測試標準與方法、復合材料的表界面、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計算機輔助設計,以及復合材料專業前沿課程等。
實踐環節
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工程訓練,大學物理實驗,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四大基礎化學實驗,復合材料物理化學實驗,復合材料綜合實驗,復合材料工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生產實踐,畢業論文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結合東華大學在纖維材料研究開發方面的優勢,將高性能纖維及其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作為發展重點,兼顧金屬和無機非金屬基復合材料。除復合材料專業知識外,重點了解碳纖維、芳綸、PBO 纖維、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高
性能纖維制備原理與技術。另外,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輕量化以及新能源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也是本專業的特色之一。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有正副教授17名,其中博導6名。除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承擔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防科工委、上海市科委、中國石化總公司等方面的重要科研項目,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項。本專業擁有完善的復合材料制備及結構性能測試方面的儀器設備,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畢業去向
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體育用品、汽車、建筑、工業用品等涉及復合材料制造企業的設計師與工程師,高分子合成與加工、化工等相關企業的生產研發、營銷,相關科研院所研發人員,貿易公司技術開發、市場營銷,公務員等。
近幾年,復合材料方向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均達95%以上,主要錄用單位有美國通用電氣、上海大眾、中國商飛、上海日之升、韓國曉星、德國巴斯夫、日本東麗等公司。
咨詢電話:021-67792362
E-mail:xwm@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