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于1998年5月,由當時的自動化與電氣工程系和計算機系合并、并新增通信與電子工程系而成,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創辦的熱電本科專業。學院現擁有自動化與電氣工程系、通信與電子工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信息與控制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數字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動化研究所、通信技術研究所、電力電子研究所、電路系統研究所、物聯網研發中心、紡織大數據研究中心、紡織智能重點實驗室、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機構。
數十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是學校主要的教學、科研單位。學院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并入選上海市高原學科建設計劃,“信息與通信智能系統”交叉學科博士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碩士點,“控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3個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院同時還承擔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班)4個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102名,其中校特聘教授4名,具有正高級職稱17名,副高級職稱46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60%以上。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2名,共20余人次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師、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東方學者、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學者、上海市浦江學者、上海市晨光學者等稱號。
長期以來,學院致力于智能優化制造與物聯網、智能感知與智能機器人、網絡化系統協同與優化、機器學習與大數據技術、新能源與能源互聯網、智能通信與信號處理、通信網絡與信息系統、電子技術與電路系統等方向的研究。結合東華大學紡織服裝學科的特色優勢,依托數字化紡織服裝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紡織智能制造系統集成研究與開發,整體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先后承擔“973”子課題、“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重要項目和歐盟第6框架等國際合作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余項榮譽,為國家和上海市的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2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余名,碩士生450余名,博士生近100名。學院一直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并取得突出成效。獲得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10余項。在校本科生在國際、全國的數模競賽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等競賽中獲國際特等獎1項、國際及全國一等獎20余項、其他獎100余項。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以綜合素質好、基礎理論扎實、獨立工作能力強受到國內外高校和各類用人單位的尊重和歡迎,就業率一直位居學校前列。本學科長期以來培養的杰出人才有多位IEEE Fellow,如美國路依絲安娜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顧國祥、美國威恩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應浩、加拿大懷雅遜大學終身教授吳斌、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終身教授王子棟等。
目前,學院正圍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緊密結合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參與學校組織的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瞄準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等新的學科增長點,開展創新性、探索性的學科交叉研究,全面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為培養高素質的工程創新人才奮力邁進。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工電子、自動控制原理、信息處理、計算機檢測與控制、工業網絡、電力電子、電力傳動自動控制、供配電系統、新型電源等專業知識,能從事與電氣工程相關的系統與裝置的硬件與軟件設計、研制開發、運行維護及經濟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寬口徑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除工科類本科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外,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電路分析、信號與線性系統、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機及拖動基礎、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供配電系統、電力系統運行分析、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列課程、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工業網絡、控制電機、新型電源技術等。
實踐環節
程序設計上機、認識實習(電子電工)、工程訓練、生產實習(電器電控專題)、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供配電系統課程設計、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課程設計、電力傳動控制系統綜合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培養過程體現強電與弱電相結合、電力與電子技術相結合、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特點。
本專業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碩士學位授予權、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系統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在學科競賽活動中曾獲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及一等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重大賽事的一、二等獎。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得霍英東教學獎、桑麻獎教金、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達到或接近98%。
畢業生多數進入國家經濟建設重點行業,主要從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類產品和設備的研究、開發、維護、技術支持、技術改造、管理、系統策劃、計算機軟件設計等工作。大批學生進入大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國家機關工作。就業單位包括霍尼韋爾、ABB、國核自儀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通用(電氣)、歐姆龍、上海電氣、中國電信、上海英偉達、上海貝爾、上海振華重工、中國東方航空、施耐德電氣等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就業類型廣泛,覆蓋了多個行業。另外約有35%的同學讀研繼續深造和出國學習。
咨詢電話:021-67792312,電子郵箱:jieqi@dhu.edu.cn
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檢測與儀表、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控制與仿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計算機軟件、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等專業知識,能從事自動化系統與裝置方面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技術開發等工作,同時具備軟件編程與硬件開發等能力,面向國家制造業信息化、自動化戰略需求的寬口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
除工科類本科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外,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電路分析、信號與線性系統、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列課程、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工業過程自動控制、信息通訊網絡、嵌入式操作系統、DSP技術、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物聯網概論等。
實踐環節
程序設計上機、認識實習(電子電工)、工程訓練、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軟件綜合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過程控制綜合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專業特色
本專業培養過程體現強電與弱電相結合、信息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的特點。
本專業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碩士學位授予權、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系統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在學科競賽活動中曾獲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一等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重大賽事的一、二等獎,ACM程序設計競賽國際、亞洲賽事的獎項,以及曾入圍國際ACM程序設計競賽國際總決賽并取得優秀成績。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獲得霍英東教學獎、桑麻獎教金、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達到98%以上。
本專業學生適應性強、就業面廣。從事的工作既包括電氣、自動化類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也包括機械制造、紡織、化工、冶金、電廠、汽車制造等企業自動化系統的運行與改造、二次開發等工作,也可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系統硬件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網絡設計等工作。大批學生進入大型國有企業、科研院校、國家機關工作。就業的單位包括西門子、霍尼韋爾、ABB、上海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汽車、上汽集團、中國移動通訊、思科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上海銀行、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上海惠普、上海英偉達、上海航天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上??茖W院等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就業類型廣泛,覆蓋了多個行業。另外約有35%的同學讀研繼續深造和出國學習。
咨詢電話:021-67792312
電子郵箱:jieqi@dhu.edu.cn
通信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通信科學基礎理論與技術及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控制科學的一般理論與技術,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通信領域及相關領域中從事通信理論、通信網絡、通信系統、通信設備以及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制造、運營、管理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通信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除工科類本科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外,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電路分析、信號與線性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電子電路、通信原理、計算機通信網等。
實踐環節
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信號處理綜合實驗、通信電子線路實驗、通信原理實驗、網絡綜合實驗、物聯網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習、畢業設計及企業認知實習。
專業特色
通信工程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通信領域中信號的產生、信息的傳輸、交換與處理,以及在數字通信、計算機通信、移動通信、GPS和光纖通信等方面的理論和工程應用問題。
本專業現擁有信息與通信智能系統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系統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在學科競賽活動中曾獲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一等獎等多項重要獎項。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和企業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獲得桑麻獎教金、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并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畢業去向
畢業生能在工業、交通、郵電、電信、電子、金融、經貿、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部門從事通信技術研發、通信產品銷售以及電信運營與維護等工作。主要工作于國外知名跨國公司、合資企業和國內高新技術企業,擔任研發工程師、市場經理和運營主管等職位。
畢業生連續三年達到98%以上。大批學生進入知名大型企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上?;萜铡哿⑿牛ㄖ袊┩ㄐ庞邢薰旧虾7止镜?。
咨詢電話:021—67792332
電子郵箱:gehuayong@dhu.edu.cn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面向電子和信息工程的寬口徑專業,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高質量、高水平的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能從事通信系統、嵌入式系統、智能化儀器、信息電子和消費類電子系統與裝置的設計、研制、開發、運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除工科類本科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外,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電路分析、信號與線性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先進電子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實踐環節
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微機系統及應用實驗、通信電子電路實驗、通信原理實驗、數字信號處理綜合實驗、先進電子系統實驗、電子信息系統設計、物聯網綜合實驗、企業實習、專業綜合實習及畢業設計。
專業特色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及在通信系統、嵌入式系統、消費電子、智能儀器等方面的理論和工程應用。
本專業現擁有信息與通信智能系統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系統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在學科競賽活動中曾獲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嵌入式系統設計競賽一等獎等多項重大獎項。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和企業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獲得桑麻獎教金、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并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畢業去向
畢業生能在工業、商業、經貿、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部門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研究、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主要工作于國外知名跨國公司、合資企業和國內高新技術企業,擔任電子工程師、嵌入式硬件/軟件工程師和項目主管等職位。
畢業生連續2年達到100%。大批學生進入知名大型企業,如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上海貝爾軟件有限公司、歐姆龍、上汽等。
咨詢電話:021—67792332
電子郵箱:gehuayong@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