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化工大學201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來源:沈陽化工大學招生信息網 閱讀:1411 次 日期:2016-06-08 14:54:00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沈陽化工大學201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介紹”,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高分子材料作為三大類材料的重要成員,因其廣泛的市場需求及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的關系,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之一。高分子材料工業的生產和應用水平已經成為顯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國際視野和管理能力;具有對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和素質;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設計、改性及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與工藝設計、生產與經營管理的工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兩個遼寧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本專業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制定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特色鮮明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3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校級精品課程;完整、充足、先進的專業實驗裝備;十余家相關企業支撐的實習基地;校內“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訓中心”等為工程實踐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專業方向:橡膠工程。塑料工程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英語、普通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聚合物加工原理及設備、相關專業課程與專業實驗。

就業方向: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相關行業領域的企業與科研院所,包括輪胎工業、橡膠工業、塑料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建筑材料、軍事工業等。

材料化學專業

材料化學專業主要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制備、結構設計、高分子材料結構與性能測定、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其應用等,是二十一世紀材料學科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培養目標:該專業方向主要是培養學生較系統地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制備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高分子材料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測試與研究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藝學、聚合反應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技術基礎、粘合劑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是基礎學科與應用科學相結合的專業。畢業生適合到與現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藝設計、開發研制、性能結構分析等相關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單位從事生產、管理、科研及開發等工作。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遼寧省特色專業。專業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陶瓷材料、復合與功能材料、薄膜與微晶玻璃等新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分析表征及成型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與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掌握新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與分析方面的基礎理論及先進材料制備技術與表征手段;具備材料測試、材料設計與改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及生產管理的能力。

專業方向: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測試與研究方法、結晶學、熱工工程及設備、粉體工程、超微粉體制備技術、復合材料、納米材料、陶瓷工藝學、玻璃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適宜在航空、航天、化工、建材等領域的工廠和科研單位從事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及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工藝設計和生產及經營管理工作,在大專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材料物理專業

本專業起源于材料學與物理學。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物理、化學、外語和計算機科學基礎,較系統掌握材料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和熟練的實驗技能。專業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主要課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固體物理、光電子材料、光譜分析在材料中的應用、材料研究方法與分析檢測技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的特色方向在傳統材料的性能改進,光、電、磁功能材料開發,涂料、塑料、食品檢測、橡膠、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分析與檢測等領域。也可在多晶硅(化工能源公司)、半導體(電子類公司)、物理、材料類、無損檢測(探傷、壓力容器廠家)等行業就業。根據相應的研究方向,畢業生適合于在材料相關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單位從事材料研制和開發等工作;或在技術監督與質量檢驗部門、工業企業從事材料的結構解析、性能測試和質量檢驗與相應的管理工作。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多學科相互滲透,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相結合的新型學科,有多次下廠實踐的機會,在專業技術任選課方面,設有材料專業工程師職業生涯、建筑環保新材料等由工廠的工程師來講授的課程,更接近社會的需求。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依托我校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優勢,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近年來航空航天、風能發電、汽車以及建筑產業的迅速發展對該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設立的。本專業被列為二十一世紀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新型復合材料生產原理和生產工藝,能夠在復合材料領域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生產應用研究與經營管理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材料科學基礎、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復合材料學、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復合材料制品與模具、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高分子材料合成實驗、復合材料綜合技能實驗、材料分析與檢測實驗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航空航天、風能發電、汽車、建筑等領域從事復合材料的研究開發與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等工作,或在高校及科研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班”

沈陽化工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于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為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依托國家級、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沈陽化工大學·朝陽浪馬輪胎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及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沈陽化工大學·金德管業集團有限公司材料加工綜合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構建校企聯合培養工程創新人才的校內外一體化教育模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強化創新精神培養,為社會輸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工程師。

培養目標: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專業技術人才與高級工程技術管理人才,以實施“卓越計劃”為突破口,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我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培養計劃: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規格、標準,結合執業工程師資格認證考試要求,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實行多元化考核,強調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培養模式: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為“3+1”校企合作模式,除必修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外,保證不少于1年的實驗、實訓、實踐和在企業學習環節。采取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學生分不同階段到不同企業進行1周至3個月的中短期課程學習或工程實踐,畢業環節在企業進行3~6個月的專業實習或工程訓練,達到培養方案標準的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或特定的專業學位。

選拔條件:應具備從事工程領域研究的愿景,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專業領域做出卓越成就的遠大志向。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應屆新生中,參考高考成績及入學摸底考試成績,挑選數理基礎好,對本專業有興趣,工程意識強的學生25~30人進入“卓越工程師班”,單獨編班,單獨授課?!白吭焦こ處煱唷睂嵭心┪惶蕴啤?/P>

“材料類優創班”的招生說明

“材料類優創班”致力于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創新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基礎研究能力的復合型、應用研究型人才。畢業生要具有扎實的材料學基本理論功底和實踐創新能力;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在國內外高?;蜓芯克钤斓臐摿Γ蛘咴诟黝惼髽I、公司等具有較強就業競爭優勢的素質,以滿足國家對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行業競爭力人才的需求。

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

實施“3+1”的模式,即前三年實施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統一基礎教育,后一年根據學生選擇的不同方向進行專業教育。

“材料類優創班”在1、2和3年級第一學期實施課程打通,體現出“大材料”的培養特點。在外語和高等數學理論教學上,實施獨立授課。突出“材料類優創班”的創新實踐環節,除基礎課實驗外,專業基礎實驗或專業實驗均進行綜合、設計實驗,畢業環節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確定。

管理模式:

1、“材料類優創班”單獨編班。

2、實施導師制,在“材料類優創班”的大二第二學期,確定每位學生的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科研訓練和專業指導。

3、每學期對學生的學習和表現進行考核,實施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被淘汰的學生仍回到原專業班級學習。

生源的選擇:

在自愿的報名的基礎上,經學院對其學習成績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