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諱是為了表示對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須避免直接說出他們的名字而采用別的方式加以表示。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體現。它起源于西周,完備于秦漢,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發展到極致。避諱作為封建社會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許犯忌和害怕犯忌的雙向心理并沒有消除,避諱已演變為某些趨吉避兇的習俗,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依然存在。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避諱由統治者運用國家權力強令實行
B.封建社會的發展使得避諱愈來愈嚴格
C.趨吉避兇的心理使人們進行各種避諱
D.在當今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諱現象
2.①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
②斗茶,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斗茗、茗戰,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錢有閑人的雅玩
③斗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后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后廳狹小,兼有廚房,便于煮茶
④在古代,斗茶可謂風靡一時,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愛。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內涵也十足豐富
⑤有些人家,有比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場所
⑥宋代是一個極講究茶道的時代,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可見宋代斗茶之風極盛
上述句子按語序排列組合最連貫的一項是:
A.⑥③⑤②①④ B.④②⑥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②⑥③⑤④
3.下列語句中,數量表述有誤的是:
A.他差一個月才滿二十歲
B.水泥生產的窖外分解法可以節約能源三分之一以上
C.從價格上看,煤膏可比石油便宜一倍,而且運輸、使用都方便
D.我們學校要求今年比去年壓縮燒煤1000噸左右
4.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說明勞動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配套性和規模經濟所起的作用相對變小。雖然中西部地區暫時還沒有這種產業配套的聚集效應,但國內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區,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所以配套中心在國內范圍的轉移,比起向其他國家轉移的可能性高得多,效率也高得多。
下面列舉的中西部具有的優勢在這段中沒有涉及的是:
A.土地價格相對便宜 B.工資水平較沿海低
C.勞動力相當豐富 D.與沿海地區相距并不遙遠
5.“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到處安家,女媧遍地開花,諸葛四處顯靈。”
對這段調侃,下面的理解正確的是:
A.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我國國內經濟過熱的現狀
B.嘲諷層出不窮的“名人故里之爭”、泥沙俱下的“申遺熱”
C.對神話或歷史人物為人們的美好生活而四處奔忙的由衷贊嘆
D.一個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社會彼此都認為對方不講道理
1.【答案】D。解析:本題屬于細節理解題。A項的表述過于絕對,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避諱都需要國家權力的介入。B項干擾性較大,原文只是說避諱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發展到“極致”,這里的“極致”應理解為避諱的制度更完備、更細密,調整的范圍更廣泛等,但涉及程度上未必就更“嚴格”。C項也不對,人們進行各種避諱是為了表示對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不是趨吉避兇的心理。D項在末句可以找到相應依據,當選。
2.【答案】B。解析:①句指出清明節期間最適合參斗,放在段首過于突兀,不恰當,排除D項。②句解釋了斗茶并說明其始于唐、盛于宋。⑥句說明宋代是一個極講究茶道的時代,與第②句銜接緊密,應緊跟在②之后,由此可排除A、C兩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3.【答案】C。解析:降低、減少、縮小、便宜等詞語不能與倍數搭配,故C項“便宜一倍”表述錯誤。
4.【答案】A。解析:文段的“當前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說明勞動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暗含了C項的勞動力相當豐富、B項工資水平低。由“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可知,D項正確。A項的“土地價格”在文段中沒有提及,錯誤。故本題選A。
5.【答案】B。解析:文段講的是眼下的“名人故里”之爭狼煙四起的現狀,其他選項都不是文段所要表達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