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靖市教育系統公開招聘教師考試
專業知識 教法技能 大綱
化學(高中教育崗位)
曲靖市教育局
一、考試性質
曲靖市教育系統公開招聘教師考試屬選拔性考試。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從事教師工作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按招考錄用計劃擇優錄用。因此,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和一定的難度。
二、考試形式與考試結構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專業知識”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教法技能”滿分50分,考試用時50分鐘。二者合卷滿分共15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試題類型:“專業知識”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推導題、計算題;“教法技能”的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述題、簡答題、教學設計題。
三、考試內容
專業知識
以現行大學師范類化學教育專業本科主干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學化學教學法》為依據,綜合高中知識,突出大學本科師范類化學教育專業上述主干課程的主要內容,以高中化學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要求為重點確定考試內容。
無機化學部分
1.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定律
(1)化學有關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等;
(2)“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概念及計算;
(3)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應用條件;
(4)分壓定律及有關概念。
2.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數及意義;
(2)多重平衡規則;
(3)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4)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應用。
3.電離平衡
(1)酸堿電離理論和酸堿質子理論;
(2)PH的意義及PH與氫離子濃度的相互換算;
(3)同離子效應,鹽效應;
(4)緩沖溶液的組成、原理及計算;
(5)Ksp的意義及溶度積規則;溶度積Ksp與摩爾溶解度(S)的關系、換算及沉淀溶解平衡有關計算。
4.化學反應速度
(1)化學反應速度及表示方法;
(2)兩種反應速度理論——碰撞理論和過渡狀態理論及應用。
5.化學熱力學初步
(1)狀態函數U、H、S、G、△U、△S、△H、△G、△ƒHo、△ƒGo和So的概念、意義和性質;
(2)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蓋斯定律及計算;用△ƒHo、△ƒGo和So求算標準狀態和非標準狀態下體系的△Ho、△So和△Go(△G);
(3)吉布斯一赫姆霍茲公式及意義,△G與△H和△S的關系,并會用于分析溫度對化學反應自發性的影響;
(4)吉一赫公式的計算和應用, 反應自發進行最低溫度的計算;
(5)化學反應等溫式的意義和用途,公式:△Go=–TRlnK 的應用。
6.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系
(1)原子結構有關術語和概念;
(2)四個量子數n、l、m、ms的意義、取值和相互關系;
(3)用四個量子數寫出1—4周期常見元素的電子結構式;相反,由結構式確定元素所在周期、族、區、特征電子構型(即價電子構型)、元素名稱和高氧化態及低氧化態化合物化學式;
(4)原子結構與周期系的關系。
7.分子結構
(1)化學鍵參數有關基本概念和分子的性質(極性、磁性);
(2)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基本特性及其區別;
(3)共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及分子軌道理論;
(4)分子間力和氫鍵;
(5)晶體的四種基本類型和特點。
8.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有關基本概念和方程式配平(包括氧化數法—離子~電子法);
(2)理解電極電勢(φ0)的意義,用φ0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強弱,選擇適當的氧化、還原劑;
(3)用φ0計算并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和程度(公式=
);
(4)標準元素電勢圖及應用;
(5)能斯特方程及應用。
9.配位化合物
(1)配合物有關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命名;
(3)用雜化軌道理論討論常見配合物的雜化類型及對其性質的影響;
(4)配合物穩定常數(K穩)的意義及應用。
10.元素部分
(1)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的特性;
(2)金屬通性,掌握元素之最(例如:最輕的氣體、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比重最大的金屬,硬度最大的金屬……);
(3)常見元素氯、溴、碘、氧、硫、氮、磷、碳、硅、硼、鋁、銅、銀、鋅、汞、鉻、錳、鐵、鈷、鎳單質和重要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4)“缺電子原子”、“等電子原子”、“缺電子化合物”、“等電子體”、“惰性電子對效應”、“大兀鍵”、“橋鍵”等基本概念及實例;
(5)常見無機物的結構、性質,掌握常見化學試劑的俗名。
有機化學部分
1.烷烴: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命名原則;理解б鍵的定義及特點;了解烷烴構型、物理性質及變化規律;掌握鹵代反應—游離基反應的基本歷程;理解烷的氧化、裂解反應。
2.烯烴:熟練掌握烯烴的系統命名法、Z/E、順/反命名法;理解sp2雜化及п鍵定義、特點;認識加成反應特點,理解離子型親電加成反應;掌握馬氏規則及過氧化物效應;掌握烯烴的鑒別方法;掌握烯烴的制備方法;了解烯烴的幾個重要反應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3.炔烴 二烯烴:掌握炔烴、二烯烴的命名方法,sp雜化特點;掌握炔烴的性質(加成、聚合、氧化);掌握共軛二烯烴的結構特點及重要性質;掌握炔烴的鑒別方法;理解共軛效應定義及特點。
4.脂環烴:熟練掌握脂環烴命名方法;掌握環烷烴的結構特點;掌握環烷烴性質特別是小環烷烴的性質。
5.芳烴:熟練掌握芳烴的命名方法;理解苯環結構、特征;掌握苯及同系物的化學性質;掌握親電取代反應歷程、定位規則、定位規則的應用;掌握芳烴的鑒別方法。
6.多環芳烴和非苯芳烴:了解聯苯的命名及性質;掌握稠環芳烴的命名、結構及性質;理解非苯芳烴的概念及休克爾規則。
7.立體化學:掌握立體異構、光學異構、對稱因素、手性碳、對映體、非對映體、外消旋體、內消旋體、比旋光度等基本概念;掌握Fischer投影式書寫方法、D、L命名法和R、S命名法。
8.鹵代烴:熟練掌握鹵代烴的化學性質及結構與性質間關系;掌握親核取代反應歷程、消除反應歷程; 掌握鹵代烴的制備方法;認識幾種常見鹵代烷、鹵代烯烴、鹵代芳烴、多鹵代烴的性質及用途。
9.醇和醚:掌握醇、醚的命名、結構特點及化學性質的差異;掌握醇、醚的基本反應與鑒別方法;熟悉主要的醇、醚的制備方法。
10.酚和醌:掌握酚的結構、命名及制法;掌握酚的化學性質及酚的鑒別方法。
11.醛和酮:掌握碳氧雙鍵和碳碳雙鍵的結構差異及在加成反應方面的異同;熟練掌握醛、酮的化學性質,重點是親核加成反應,理解其反應歷程;掌握醛、酮在化學性質上的差異,如氧化還原反應及歧化反應;掌握醛酮的鑒別方法。
12.羧酸及其衍生物:掌握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系統命名法及常見羧酸的俗名;熟練掌握羧酸的化學性質;掌握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對羧酸性質的影響;了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制備方法;掌握羥基酸命名及性質;熟練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熟練掌握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應用。
13.硝基化合物和胺: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結構、性質;掌握胺的分類、命名、結構;掌握胺的性質及堿性強弱順序;了解區別伯、仲、叔胺的方法及重要的胺;掌握重氮鹽的反應和偶合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1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掌握重氮化反應;掌握重氮鹽性質及其在合成中的應用。
15.雜環化合物:掌握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理解雜環化合物的結構與芳香性;掌握五員雜環化合物的性質;掌握六員雜環化合物的性質。
教法技能(化學教學)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2.《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①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②課程目標。③內容標準。④實施建議。
3.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質量,關注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達成;化學貼近生活、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突出化學學科特點,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4.化學教學基本功:組織教材的基本功;設計科學探究和化學實驗的基本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功;組織教學的基本功;化學教學評價命題的基本功;參與化學教學研究的基本功;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基本功。
5.制定化學教學中的學年(期)、單元、章節、課時教學計劃;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學生成績考核;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學案、說課案。
四、考試要求
無機化學部分
1.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定律
(1)了解本章有關化學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
(2)掌握“物質的量”的意義及其單位—摩爾的概念,能熟練應用并進行有關計算;
(3)掌握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應用條件;
(4)了解分壓定律及有關概念。
2.化學平衡
(1)掌握化學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數及意義;
(2)掌握多重平衡規則;
(3)掌握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4)掌握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應用。
3.電離平衡
(1)了解酸堿理論的發展概況,掌握酸堿電離和酸堿質子理論;
(2)掌握PH的意義、PH與氫離子濃度的相互換算;
(3)掌握同離子效應,鹽效應的概念及應用;
(4)了解緩沖溶液的組成、原理,掌握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
(5)掌握Ksp的意義及溶度積規則:掌握Ksp與摩爾溶解度(S)的關系、換算及沉淀
溶解平衡有關計算。
4.化學反應速度
(1)掌握化學反應速度的表示方法;
(2) 熟悉兩種反應速度理論——碰撞理論和過渡狀態理論,會用活化分子、活化能(Ea概念解釋T、C(P)和催化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5.化學熱力學初步
(1)掌握狀態函數 U、H、S、G、△U、△S、△H、△G、△ƒHo、△ƒGo和So的概念和性質;
(2)掌握熱力學第一律和蓋斯定律及計算;掌握用△ƒHo、△ƒGo和So求算標準狀態和非標準狀態下體系的△Ho、△So和△Go(△G)的方法;
(3)掌握吉布斯一赫姆霍茲公式及意義,掌握△G與△H和△S的關系,并會用于分析溫度對化學反應自發性的影響;
(4)掌握吉布斯一赫姆霍茲公式的計算和應用,會用其判斷反應自發進行的方向、程度,會求反應自發進行的最低溫度;
(5)了解化學反應等溫式的意義和用途,會用公式:△Go=–TRlnK 求算反應的△G和K(平衡常數)。
6.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系
(1)了解原子結構有關術語和概念;
(2)掌握四個量子數n、l、m、ms的意義、取值和相互關系;
(3)會用四個量子數寫出1—4周期常見元素的電子結構式;相反,由結構式確定元素所在周期、族、區、特征電子構型(即價電子構型)、元素名稱和高氧化態及低氧化態化合物化學式;
(4)掌握原子結構與周期系的關系。
7.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
(1)了解化學鍵參數有關基本概念和分子的性質;
(2)會根據化學鍵和分子結構判斷分子是否有極性;
(3)掌握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基本特性以及它們的區別;
(4)掌握共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了解分子軌道理論,會用上述理論確定常見共價小分子的雜化類型和基本性質;
(5)掌握分子間力和氫鍵的概念和應用;
(6)掌握晶體的四種基本類型和特點。
8.氧化還原反應
(1)掌握氧化還原有關基本概念和方程式配平(包括氧化數法和離子~電子法);
(2)理解電極電勢(φ0)的意義,會用φ0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強弱,選擇適當的氧化、還原劑;
(3)掌握用φ0計算并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方向和程度的方法(用公式lgK=);
(4)掌握用準標元素電勢圖判斷歧化反應及其反應程度的計算;
(5)了解能斯特方程及應用。
9.配位化合物
(1)了解配合物有關基本概念;
(2)掌握配合物的命名;
(3)掌握用雜化軌道理論判斷常見配合物雜化類型、分子構型、穩定性、磁性等性質的方法;
(4)理解配合物穩定常數(K穩)的意義,掌握應用K穩計算并判斷配位離解反應方向、限度,配離子生成和破壞的方法。
10.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的特性;
(2)了解金屬通性,掌握元素之最(例如:最輕的氣體、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比重最大的金屬,硬度最大的金屬……);
(3)掌握常見元素鹵素、氧、硫、氮、磷、碳、硅、硼、鋁、銅、銀、鋅、汞、鉻、錳、鐵、鈷、鎳單質和重要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4)掌握“缺電子原子”、“等電子原子”、“缺電子化合物”、“等電子體”、“惰性電子對效應”、“大兀鍵”、“橋鍵”等基本概念及實例;
(5)了解常見無機物的結構、性質,掌握常見化學試劑的俗名。
有機化學部分
1.考核考生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命名、主要性質、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2.考察考生應用有機分子基本反應類型及主要官能團的特性和相互轉化規律的能力。
教法技能(化學教學)
1.了解《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主要內容: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2.了解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明確化學學科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各模塊內容間的關系和各模塊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高中化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4.能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把握好課堂教學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進行實際教學。
5.掌握科學探究和化學實驗能力的要求,明確科學探究要素。
6.依據《化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正確、科學地評價學生學業成績,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
五、題型示例
專業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食品干燥劑應無毒、無味、無腐蝕性以及對環境友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硅膠可用作食品干燥劑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劑
C.六水合氯化鈣可用作食品干燥劑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纖維可用作食品干燥劑
2.已知公式的 ,則此反應
A.低溫下是自發變化 B.高溫下是自發進行
C.低溫下是非自發變化,高溫下是自發變化 D.任何溫度下都是非自發進行
3.ψ(3, 2, 1) 代表簡并軌道中的一條軌道是
A.2p 軌道 B.3p 軌道 C.3d 軌道 D.4f 軌道
4.下列元素原子半徑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Mg > B > Si > Ar B.Ar > Mg > Si > B
C.Si > Mg > B > Ar D.B > Mg > Ar > Si
5.欲配制pH=5.0左右的緩沖溶液,可選用的緩沖體系有
6.下列配合物中,配位數最大的是
A.[Cu(Cl)4]2- B.[Cu(EDTA)]2- C.[AgCl2]- D.[Cu(en)2]2+
7.電極電勢與pH無關的電對是
A.H2O2/H2O B.IO3/I- C.MnO2/Mn2+ D.MnO4-/MnO42-
8. 加入水中能抑制水的電離的物質是
A.碘化鉀 B.氯化鈉 C.硝酸鈉 D.硫酸
9.密閉容器中反應CO(g)+H2O(g)CO2(g)+H2(g)+Q(Q>0)達到平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措施不能使正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A.通入水蒸氣 B.縮小容器體積 C.分離出CO2 D.升高溫度
10.分離苯和水,應選用的裝置是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僅用AgNO3溶液便可鑒別亞硝酸鈉和食鹽
B.重結晶時,溶液冷卻速度越慢得到的晶體顆粒越大
C.乙酸與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
D.用標準鹽酸滴定待測NaOH溶液時,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經標準液潤洗,則測定結果偏低
12.下列化合物能發生歧化反應的是
A . CH3CH2CHO B. CH3COCH2CH3 C . C6H5CHO D. (CH3)2CHCHO
13.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C(s) + H2O(g)CO(g) + H2(g),一定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v逆(H2O)=v正(CO) B.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發生變化
C.n(H2O) : n(H2)=1 : 1 D.生成1molCO的同時生成1molH2
14.將CH3CH=CHCHO氧化成CH3CH=CHCOOH選擇下列哪種試劑較好?
A. 酸性KMnO4 B. 托倫斯試劑 C. K2Cr2O7 + H2SO4 D. HNO3
15.下列化合物能發生碘仿反應的是
A. 2-甲基丁醛 B. 異丙醇 C. 3-戊酮 D. 丙醇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11個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6.已知則NO的摩爾生成焓為 。
17.基元反應2NO + Cl22NOCl的總反應級數是 。
18.某元素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5,則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 ,元素符號為 ,屬于 周期, 族。
19.在K2MnO4 中,Mn的氧化數為 。氧化還原電對的電極電勢越負,該電對的還原型的 能力越強。
20.一般不用玻璃容器盛HF溶液的原因是 。
21.所有金屬中,地殼中含量最高的是 ,常溫常壓下只有 是液體。
22. 分餾裝置中分餾部分由蒸餾瓶、_____________、溫度計、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等組成。
23. 某烯烴A是有機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8,A可發生如下圖所示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部分產物已略去),其中反應①②③均屬于加成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D的結構簡式 。
(2)寫出④的反應類型 。
(3)寫出②的化學方程式 。
24. 完成反應式: 。
25. 用系統命名法命名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格氏試劑制備1-苯基-2-丙醇,最好采用下列哪種方案_________(選填編號)。
A. CH3CHO + C6H5CH2MgBr B. C6H5CH2CH2MgBr + HCHO
C. C6H5MgBr + CH3CH2CHO D. C6H5MgBr + CH3COCH3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25分)
27.(4分)根據雜化軌道理論或價電子對互斥理論判斷:
分子 | 雜化方式 | 分子的空間構型 | 配離子 | 雜化方式 | 配離子的空間構型 |
[FeF6]2- |
28.(3分)HF的沸點比相應的同族元素氫化物的沸點反常的高,為什么?
29.(3分)SO2與Cl2的漂白作用有什么不同?
30.(2分)寫出芐醇的結構式。
31.(2分)用反應式表示過氧化物效應。
32.(2分)用結構式表示p-π共軛體系。
33.(2分)比較下列羰基化合物與NaHSO3加成反應的快慢:(由快到慢)
A. 苯乙酮 B. 苯甲醛 C. 2-氯乙醛 D. 乙醛
34. (3分)用化學方法鑒別1,2-丙二醇,正丁醇, 甲丙醚, 溴代環己烷。
35. (4分)以小于等于四個碳的烴合成乙基叔丁基醚
四、推導題(根據題目所給條件推導化合物結構。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15分)
36.(5分)在溶液A中加入AgNO3溶液,會析出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無色溶液B,向B中加入KI,生成黃色沉淀AgI。將H2S通入溶液A中,產生褐色沉淀C,沉淀C可溶于Na2S2,形成溶液。在HgCl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溶液A得到白色沉淀D,繼續加入溶液A,沉淀D逐漸變灰,最后變為黑色沉淀E。寫出A、B、C、D、E所代表的物質的化學式。
37.(4分)分子式為C5H12O的A,能與金屬鈉作用放出氫氣,A與濃H2SO4共熱生成B。用冷的堿性高錳酸鉀水溶液處理B得到產物C。C與高碘酸作用得到CH3COCH3及
CH3CHO。B與HBr作用得到D(C5H11Br),將D與稀堿共熱又得到A。推測A、B、C的結構。
38.(6分)化合物A(C11H14O2),用酸處理得到B (C8H8O2)和C(C3H8O),B呈酸性,C可以發生碘仿反應,B用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處理得D(C8H6O4),D可用對二甲苯制得,寫出A、B、C、D的結構式。
五、計算題(本題10分)
39.(10分)
(1) 寫出電極反應式及電池反應方程式;
(2) 計算上述原電池的電池電動勢E;
(3) 計算298K時反應的。
教法技能(化學教學)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
A. 發展性 B. 啟蒙性 C. 選擇性 D. 創新性
2. 課程標準的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對化學課程性質論述的部分是
A.前言部分 B. 課程目標部分 C. 內容標準部分 D. 活動與探究建議部分
3. 學生在學習“電離平衡”概念之前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的有關知識,據此,我們可以優選( )策略來幫助學生學習電離平衡。
A. 概念形成 B. 概念同化
C. 概念圖 D. 多重聯系
4. 既評價學生的過程表現,又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的評價方式是
A. 學生互評 B. 學生自評 C. 書面測驗 D. 活動表現評價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3個小題,每空1分,共11分)
5. 化學新課程構建了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的目標體系,這個體系由 、
、 三個維度的目標構成。
6. 中學化學課程標準的作用是 、 和 。
7. 中學化學教育研究的基本環節是: 、 、
、 、 。
三、簡答題 (本大題共 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8. 請結合實際簡述使化學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教學實施策略。
9. 請你舉實例來說明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四、教學設計題(本題15分)
10.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部分內容——“氯氣的性質”。請結合教材編寫“氯氣的性質”的教學目標,并設計一段教學情景,引入新課。
參考書目: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現行普通高中化學教科書。
4.高等師范院校(本科)相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