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學院簡介
文學院創建于1958年,和贛南師范大學一起誕生。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和文化產業管理4個本科專業;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學科教育(語文)二級學科碩士點。中國語言文學為省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江西省特色專業及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在2015年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列第三。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人。教師中有省級學科帶頭人4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3人。近年來,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6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研獎13項。
學生在全國書信大賽、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全國秘書職業技能大賽及省師范生技能大賽中屢屢獲得優異成績。學生就業形勢很好,近些年有較多學生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教育部直屬高校研究生;畢業生在省內外各層次、類別的教學單位和其行政事業部門的工作中,也顯示出很強的崗位適應能力,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43。
專業介紹
漢語言文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熟悉漢語及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中文表達能力,具有初步的語言文學研究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中小學、文化、教育、出版、傳媒等部門從事與漢語言文字運用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語言學概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就業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師、黨政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秘書等。
漢語國際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文化通論、寫作、外國語。
就業方向:留學生教師、中小學語文教師、黨政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秘書等。
秘書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高人文素質,較強行政管理能力、經濟管理能力、涉外事務處理能力、協調與溝通能力、辦公自動化使用與管理能力,既能勝任大中專學校文秘專業的教學,又能勝任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秘書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秘書。
學位課程:現代漢語、現代秘書寫作、基礎寫作、古代漢語、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秘書工作案例與實踐、中國秘書史、秘書文檔管理、行政管理學、企業管理學。
就業方向:黨政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秘書等。
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院
學院簡介
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于2011年6月,現有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1400多人。有藝術學、教育技術學、媒介文化傳播、現代教育技術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學、教育技術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5個本科專業,教育技術學為江西省特色專業。
學院現有教師43人,其中正副教授17人;有碩、博士35人;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6人。學院聘請了原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薛飛、中國傳媒大學曾志華教授、中國青年表演藝術家康莊等多位知名學者和業界人士擔任兼職教授。與贛州市廣播電視局、贛州電視臺等眾多媒體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
學院有演播室、播音訓練室、攝影攝像實驗室、非線編輯室等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約2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1286.5萬元。
學生在“課外學術論文大賽”、“大學生營銷策劃大賽”、“廣告藝術節”、“DV作品大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976。
專業介紹
新聞學
培養目標:按“厚基礎、寬口徑、重責任、強能力”的原則,培養掌握新聞傳播學基本理論,具備新聞傳播技能和媒介經營管理素養的下一代復合型、應用型媒介專業人才。
學位課程: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手機媒體開發、新聞攝像與制作。
就業方向:記者、編輯、媒介經營管理者、教師、政府機關和文化傳播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宣傳人員、新媒體策劃人員等。
教育技術學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在新技術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遠程教育應用、電視教材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就業方向:各級各類學校信息技術或通用技術教師、各級電教館和高校的教育技術人員、企業培訓師、電視臺攝像記者以及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
廣告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廣告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廣告傳播策劃技能、寫作能力和計算機應用技能,富于創造性和開拓精神的高素質應用性廣告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傳播學、新聞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學、消費者行為學、廣告設計基礎、廣告策劃、廣告調研、廣告創意與文案寫作、廣告媒體研究。
就業方向:在媒體廣告部門、廣告公司、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等行業從事廣告策劃、廣告管理、廣告創意與設計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
培養目標:培養較好掌握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學、漢語言文學、播音學以及藝術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具有流暢的普通話表達能力、扎實的使用現代傳媒技術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節目主持人概論、播音學概論、普通話語音。
就業方向:影視傳媒、文化團體、大型企事業單位、網絡媒體、IT產業的播音與主持,各類慶典的主持、宣傳和策劃。
廣播電視編導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廣播電視及其制作的相關理論、知識、技能,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攝影基礎、廣播電視概論、視聽語言、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技術、電視畫面編輯、電視文本寫作、電視節目策劃、電視節目制作、電視導演、電視紀錄片創作。
就業方向:在廣播影視系統或文化部門從事攝影,廣播電視節目編導、撰稿、編劇、制作等方面工作。
政治與法律學院
學院簡介
政治與法律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83年的政治教育系,學院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工作5個本科專業和學科教學(思想政治)、馬克思主義法學和社會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現有教授、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29人,聘請了中山大學鄭永廷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徐勇教授、武漢大學趙剛教授等校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學院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法學3個教研室,應用法學研究中心、贛南社會治理研究中心2個科研機構,贛州市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1個培訓中心。學院擁有藏書2萬余冊的現代化資料室以及模擬法庭實訓室、社會工作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學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元互動對接的教育教學體系,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基本技能與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近年來,學院三考(考研、考公務員、司法考試)比率不斷上升:考研錄取率高達30%,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考研錄取率高達60%;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取率達到40%;在校法學本科專業學生司法考試通過率穩定在50%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院校中都名列前茅。學院畢業生以其綜合素質優勢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46。
專業介紹
思想政治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與科研,能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政治學原理、倫理學原理、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就業方向:學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工作;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從事管理工作等。
法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法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法學專業知識,具有法律人品格和法律專業技能,能從事法律工作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法理學、憲法、民法、中國法制史、刑法、經濟法、商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
就業方向:國家公安系統、法院系統、檢察系統等機關從事法律工作;從事律師、法律顧問等工作;司法鑒定從業人員及社會組織法律咨詢從業人員等。
公共事業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社區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高等數學、管理信息系統、公共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公共政策學、公共管理的技術與方法、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組織財務管理、管理心理學。
就業方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事業單位或行政管理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從事管理工作。
社會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技能與方法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能在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社會福利和保障機構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法律咨詢和調解以及心理咨詢和輔導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有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問題概論、社會政策概論、法學概論、社會統計學、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
就業方向: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歷史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歷史學為國家特色專業,是國家教育部首批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江西省品牌專業。有社會學、世界史、專門史、學科教學(歷史)等7個碩士學位點,其中社會學為江西省“高水平學科”、“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碩士點”,中國史為江西省重點學科,民俗學為江西省“重中之重”學科。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還開設有江西省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重點工程“金牌講解班”;酒店管理專業屬于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國第一批酒店管理本科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26人,博士學歷教師比例達到重點大學水平;此外,還有江西省教學名師、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多名;近年來,教師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3項、省級科研課題40多項,其中10多項成果獲國家教育部及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全國高校歷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大賽、全國高校旅游專業學生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就業率達到100%;歷史學本科專業考研錄取率近50%;2015年,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全國高校專業辦學水平排名,我院歷史學專業在全國排名第17位。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48。
專業介紹
歷史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歷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師表風范、人文與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能夠從事中等學校歷史教育教學研究、能夠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高質量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
就業方向:中學歷史教師,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
旅游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旅游管理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較強旅游專業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和旅游服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管理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市場學、旅游人力資源學、旅游心理學、旅游資源學、旅游公關學。
就業方向:旅游行業企業單位服務管理類人員,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他企業行政管理、營銷管理人員。
酒店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酒店管理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較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初步科研創新能力,能在國家各級旅游酒店行政管理部門、各類酒店餐飲企事業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管理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酒店管理、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酒店法規與實務、酒店市場營銷、酒店服務心理教程、酒店人力資源學、宴會設計、公共關系學。
就業方向:大中型餐飲、酒店企業服務管理類工作人員,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部門工作人員,其它企業行政管理、營銷管理人員。
外國語學院
學院簡介
外國語學院的辦學歷史開啟于1960年,現設有英語、日語、商務英語3個本科專業,英語語言文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英語)3個碩士點。其中,英語專業為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F有專任教師104名。其中,博士10人,具有碩(博)士學位的教師76人,占教師總數的73%;有教授14人,副教授43人,占教師總數的63%。學院現有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3名,聘請了英語和日語外籍教師5人。
學院辦學條件和教學資源良好。語言教學實驗中心設備總值達820萬元;實驗室建筑面積384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1800名同學進行語言實驗教學;建有16個網絡語言實驗室、10個普通型語言實驗室、1個同聲傳譯訓練實驗室、1個語言錄音編輯室、1個自主學習監控室、1個發射室。現有外語專業藏書110000多冊,中外期刊300多種、報紙20多種、音像資料3000多套。
學院學風濃厚,學生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性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學生近三年來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人次達192人次;參加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達64.48%,比全國師范類院校平均通過率(50.57%)高出14.35個百分點。歷年來,學院應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一直位居江西高校英語專業前列。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50。
專業介紹
英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現代外語教育基礎理論和職業技能,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師范教育人才。
學位課程: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視聽、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美文學、英漢翻譯、語言學概論、英語詞匯學、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外貿函電、第二外語。
就業方向:中小學英語教育,對外貿易,企業管理,電子商務,文字編譯,酒店及旅游管理,外事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商務英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了解基本的國際貿易規則和實際操作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商務綜合英語、高級英語、商務英語視聽、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寫作、商務口譯、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商法、商務談判、第二外語。
就業方向:國際貿易,合資企業管理,電子商務,酒店及旅游管理,外事管理和政策研究,中小學英語教育等。
日語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文學基礎,熟練的日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系統的日本歷史和文化功底,基本的國際貿易規則和實際操作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基礎日語、中級日語、高級日語、日語視聽、日語口語、日語寫作、日語語法、日漢翻譯、商務日語、日本文學、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報關實務、第二外語。
就業方向:國際貿易,企業管理,電子商務,酒店及旅游管理,外事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教育科學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開設了應用心理學、教育學、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4個本科專業。教育學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有教職工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12人。本科生1200人,碩士研究生100人。學院教育學科實驗教學中心為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教育經濟研究中心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F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8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1項。2013年《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14年獲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55。
專業介紹
應用心理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心理學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能夠在科研部門、教育機構及其他企事業單位,針對不同的領域(例如但不限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經濟決策、公共關系、市場營銷、廣告策劃、工業與商業設計、公安、軍事、體育、文化藝術、航空航天、醫護、社會工作等)從事和心理學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及其常用軟件、心理測量學、生物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學史、管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
就業方向: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從事學業、生涯、婚戀、家庭等方面從業人員和社會工作者;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公共管理人才;特殊教育實踐、管理的專業人才。
教育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中等師范學校、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等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概論、教學論、課程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
就業方向: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繼續教育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社區管理、社會教育機構等。
學前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保教機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從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發展科學、學前兒童保育學、學前教育史、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就業方向: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小學教育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在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 普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統計學。
就業方向:從事小學教師職業。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有教職工81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博士比例達95%以上,教授、副教授比例達35%。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1人,教育部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帶頭人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2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2人,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
有數學學科一級碩士點、學科教學(數學)專業學位碩士點和農業工程(農業信息技術與自動化方向)碩士點;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江西省特色專業,在2015年江西省首次專業綜合評價中,綜合實力排名全省高校第三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江西省本科品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是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設有江西省數值模擬與仿真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計算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江西省初等數學研究會、贛州市數學學會等。
近年來,學生每年獲省級以上獎勵達200余人次。在國際數學建模競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計算機仿真大賽、全國智能機器人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中屢獲佳績,成績斐然,各項競賽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二等獎。在江西省大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大賽中多次獲本科組團體總分第一名、第二名。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63。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較強地實踐應用能力與知識創新能力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面向對象語言(JAVA)、軟件工程、匯編語言、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與組網技術、數據庫技術。
就業方向: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和行政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
網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計算機網絡工程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良好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學位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路由器配置、網絡工程、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概論、物聯網導論、網絡工程。
就業方向: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研究、系統集成、網絡應用程序開發、物聯網應用與開發、網絡管理與維護或相關教學工作。
軟件工程
培養目標:依托教育部產學合作項目,與我國知名軟件企業中軟國際進行專業共建、聯合培養,約30%實踐性專業核心課程將由企業一線軟件工程師授課。培養系統掌握軟件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技術規范和前沿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軟件設計、軟件開發和軟件項目管理人才。
學位課程:計算機科學導論、操作系統、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原理、大型數據庫Oracle、軟件工程、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語言(Java)、JavaEE開發技術、UML面向對象建模、Android開發技術、IOS應用開發、企業級項目實訓。
就業方向:從事信息產業相關的軟件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運維以及軟件工程項目管理等工作,也可從事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科學研究與教學的工作。
數學與應用數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從事中小學數學教學、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從事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職業的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數理統計、近世代數、復變函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微分幾何、點集拓撲、數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和中學數學研究。
就業方向:學校、統計、金融和企事業單位。
信息與計算科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及運籌與控制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信息技術、科學與工程計算及運籌與控制中的實際問題。
學位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提高、算法與數據結構、概率論、數理統計、信息論基礎、運籌與優化、數值計算方法。
就業方向:在數學、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相關軟件,熟練地運用計算機操作技能,在教育、科學研究和管理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應用開發以及管理工作。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學院簡介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創辦于1959年。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47人,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24人(博士后4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名,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2名,江西省普通高校學科帶著頭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師7人?!笆濉逼陂g,學院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余項、省級課題40多項。
學院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為江西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達3000余萬元,實驗室建設跨入省內先進行列。物理學專業為江西省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江西省普通高校品牌專業并列入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量子力學》、《光學》和《模擬電路》課程為江西省省級優質課程,《量子力學》、《光學》、《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為江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獲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
學院先后榮獲全省普通高?!跋冗M班集體”、省“紅旗團總支”等榮譽稱號。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來,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0%以上,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達20%以上。在我院歷屆畢業生中涌現了一批教學名師、中學校長、教育局長、科技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68。
專業介紹
物理學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物理學專業知識,受到嚴格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物理學基礎人才和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1、電動力學1、量子力學1、近代物理實驗、物理學科教程與教學論。
就業方向:在中等學校進行物理教學、教育研究,在科研院所從事物理學應用研究。
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工程的基礎知識及實驗技能,獲得進行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初步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位課程:電路分析及實驗、模擬電路及實驗、數字電路及實驗、高頻電路及實驗、信號與系統、EDA技術基礎及實驗、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及實驗、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自動控制原理。
就業方向:在企事業單位進行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發和維護。
電子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特別是微電子技術領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知識面,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及實驗技能,獲得進行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初步訓練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電路分析及實驗、模擬電路及實驗、數字電路及實驗、高頻電路及實驗、理論物理導論和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及實驗、微電子器件原理、微電子工藝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納電子學概論、微電子綜合實驗。
就業方向: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教學、管理工作。
數字媒體技術
培養目標:圍繞動畫和計算機游戲等數字文化藝術產業對專業設計制作人才的需求,以培養學生的動畫、計算機游戲和影視等數字文化藝術作品的設計、制作和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具備流媒體、游戲動畫程序等后臺技術支持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二維動畫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操作系統、網站與網友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計算機游戲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網絡程序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視頻特效與非線性編輯。
就業方向:在多媒體制作公司、電視臺、游戲制作和運營公司、電信、網絡公司及相關單位從事數字媒體技術。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電力系統運行、工業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位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單片機與接口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電廠變電所電氣主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自動控制原理。
就業方向: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工作。
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通信工程技術領域扎實的理念基礎和實踐技能,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基礎,具有突出的工程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學位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單片機與接口技術、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數據結構、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
就業方向:在信息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網絡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通信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化學化工學院
學院簡介
化學化工學院創建于1958年,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2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
學院現有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四個本科專業。擁有化學(一級學科)、應用化學及學科教學(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瘜W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應用化學專業為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化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優秀重點學科,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為江西省示范性碩士點。
學院現有教學和科研實驗室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擁有設備總值近4千萬元。建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基礎化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各類國家級科研課題30余項。獲省級科技獎勵8項,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等SCI收錄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
多年來,本科生多次在全國高師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和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超過35%,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3%。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70。
專業介紹
化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能力,能在中學、大學從事化學教學及研究的師資、以及其它部門從事與化學領域相關研究及管理的專業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結構化學、化學教學論。
就業方向:在中等學校、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從事化學教學及研究,或在與化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開發及相關管理。
應用化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實驗技能,對日用化學領域的理論和相關的工程技術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教學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實驗、化工制圖、精細化工工藝學。
就業方向: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化學教學與研究、產品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
材料化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化學基礎理論和材料化學相關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現代分析方法、材料性能學、材料制備與合成、材料現代分析方法。
就業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管理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化學、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消防和軍工等機關與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學位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實驗、化工工藝學、化工工藝實驗、化學反應工程、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化工設計。
就業方向: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臍橙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學院簡介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于2011年6月由原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經專業調整劃分組建成立。
學院目前設有生物科學、園藝、環境科學3個本科專業。擁有化學生物學、學科教學(生物)和農業工程3個碩士學位授予權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教師31人,碩士生導師10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2人,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初步形成了以優秀博士(后)為學科方向負責人、碩博士人才為主體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近6000平方米,擁有先進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2000余萬元。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等近90項,獲各類科研及科研平臺建設經費5000余萬元。
學院重視人才培養,在近年的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多人次,在碩士研究生、教師、“村官”等各類考試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較好水平。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7768。
專業介紹
生物科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生物科學專業和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實驗技能,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科研的方法,具備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從事生物學教學和研究的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學位課程:植物學、植物學實驗、動物學、動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細胞與遺傳實驗、普通生態學、生物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
就業方向:國家科研機構與高等學校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與教學工作,也可適應以生物學為基礎的其他專業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從事生物領域中高新技術的研發,新產品、新品種的開發和推廣。
園藝
培養目標:培養有較強適應性和一定專業特長的應用型園藝人才,要求畢業生掌握扎實的園藝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果樹、蔬菜、花卉、設施園藝及其他相關技術的科技推廣、開發應用、經營管理及教學科研等工作。
學位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微生物學、基礎生物化學、普通遺傳學、農業生態學、園藝植物栽培學總論、果蔬栽培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園藝植物育種學、花卉學、設施園藝學、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
就業方向:園藝作物生產公司、園藝作物應用公司等從事園藝作物的繁殖、栽培、花卉代理、運輸、銷售、造景、綠化工程施工一級苗木養護等工作。
環境科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環境污染物在土壤、水、氣等環境介質中遷移、轉化規律,具備環境監測、環境評價、規劃與管理、污染環境修復等方面的知識,具備從事環境系統基本運動規律及其調控理論研究的能力和開展農村環境處置、規劃與管理等方面優勢的通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生理學、環境科學導論、環境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水土保持學、污染環境生物修復、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質量評價。
就業方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科研機構、教學單位及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環境規劃與管理及環境保護。
地理與規劃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學科教學(地理)、社會文化地理與規劃兩個碩士點,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土地資源管理四個本科專業。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其中,博士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62%。具有圖書資料室和多功能中學地理教學實訓室、地質地貌實驗室、氣象氣候實驗室、測量、GIS、城鄉規劃等共計12個基礎實驗(實訓)室,1個室外小型氣象觀測站和1個天文觀測臺。學院依托良好的師資力量與科研平臺,積極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承擔了2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和多項省級課題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項市、縣委托的調研與規劃設計任務。
學院歷來注重文化建設,傾力素質教育,狠抓學風建設。近三年,學生榮獲全國高校地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三等獎3項,江西省“挑戰杯”競賽二等獎1項。學院歷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與常規就業率名列學校前茅。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756。
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地理科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師表風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在中學從事地理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及其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地圖學、地質與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水文與水資源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遙感概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就業方向:中學地理教學及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
地理信息科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測繪、遙感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政府、企事業等單位從事地理信息系統有關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科學導論、遙感導論、GIS原理、GIS軟件操作與應用、地信類程序設計、地信類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空間分析與建模。
就業方向:在城市建設、區域規劃、資源、環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科學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課程設計、遙感原理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市政工程規劃、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城市道路與交通。
就業方向:在城鄉建設、國土規劃、土地管理、自然資源與旅游資源開發管理、環境保護、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大型企業等部門從事規劃管理工作。
土地資源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土地管理及房地產經營方面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及房地產管理的政策法規,能從事土地調查、房地產評估、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土地管理概論、土地利用規劃、現代管理學、土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區域分析與規劃、土地經濟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概論、測量地圖學、地籍測量。
就業方向: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等工作。
商學院
學院簡介
商學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93年的信息管理系,學院現有“企業管理”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和會計碩士專業學位點。現有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和電子商務等7個本科專業,建有省級實驗示范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贛州市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心、贛南師范大學邊緣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商學院深入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搭建了中國文化傳播和學生海外課堂平臺,創新了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每年都組織在校生到國外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積累國外生活經驗。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泰國、韓國、越南等國外高校建立了交換生合作項目。
商學院擁有一批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素質優化、具有創新能力,適應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博士12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占教師總數的98.2%。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已公開出版各類學術專著和教材達130余種,在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00余篇,其中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有300余篇。承擔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近200余項。發揮“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窗口作用,多份調研報告獲江西省主要領導、省市相關部門批示或采用,其中《贛南油茶產業發展瓶頸及破解建議》獲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強衛批示。
商學院始于2003年的創業教育,全面帶動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教育教學創新工作,在全國已經擁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學院圍繞創業教育為主線,努力建設好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踐俱樂部、大學生創業俱樂部、贛州創客大學等三大創業教育平臺,做強做優學科競賽品牌,學生參加“創青春”創業計劃書大賽,“創新創業杯”全國管理決策模擬大賽、“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國家級、省級賽事中榮獲國家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11項;獲省級獎項260余項。學院還定期與企業聯合舉辦創業方案設計大賽、模擬招聘大賽、營銷策劃大賽、市場調研大賽等多種形式的商業模擬競賽,鼓勵學生積極開發全面的綜合能力。
近年來,商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5%,其中簽約中央直屬企業、上市公司約占20%,考入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占10%,簽約民營企業占40%,200多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部分畢業生自主創業。
商學院通過文體活動、黨團活動以及其他專題活動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11年商學院團總支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總支榮譽稱號。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52。
專業介紹
電子商務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電子商務管理理論與技能,能夠進行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設計、開發、運作和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管理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運籌學、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安全、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管理信息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網絡支付與結算。
就業方向:在政府管理部門、國內外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等單位從事電子商務管理、跨境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互聯網金融、研究工作。
財務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備扎實的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接受會財務、金融管理方法與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能力,有創新意識和向上發展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學位課程:管理學、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基礎、中級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稅法與稅收籌劃、高級財務管理。
就業方向: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及有關部門從事財會、金融管理工作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
市場營銷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市場營銷專業技能,具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管理學、西方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管理、促銷實務、服務營銷、市場調查、電子商務、銷售管理、營銷策劃。
就業方向:在各類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營銷策劃、客戶管理、業務拓展、銷售管理等工作。
國際經濟與貿易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國際商務理論和實務,能熟練使用一門外語從事涉外經濟工作,具有分析和處理國際商務活動中具體問題的基本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進出口業務模擬操作、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函電、外貿英語口語、國際貿易慣例、國際商法。
就業方向: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國際貿易公司等從事與國際貿易和其他國際化經營有關的管理、業務拓展、理論研究等工作。
會計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接受會計方法與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有創新意識和向上發展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Ⅰ、財務會計Ⅱ、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法、審計學、財務管理、高級財務會計、稅務籌劃、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分析、會計模擬實驗、ERP 理論與實務、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會計學專題、西方財務會計、Excel 在財務與會計中的應用、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就業方向:在政府機關、各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實務工作以及教學、科研工作。
人力資源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優良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接受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勝任力特征和職業化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招聘管理、績效管理、溝通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
就業方向:在政府、企事業單位等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崗位從事招聘、人力資源開發、考核、薪酬管理、員工培訓、勞動關系等管理工作以及教學、科研工作。
物流管理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掌握現代物流系統分析、設計、運營、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熟悉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物流運作實務,具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物流運營實際問題基本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學位課程: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物流信息系統,統計學,運籌學,物流基礎,運營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
就業方向: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供應鏈設計、物流系統優化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
音樂學院
學院簡介
音樂學院有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舞蹈表演四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72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教師隊伍中,現職教授6人,副教授24人;有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9人。
學院聘有王耀華、王安國、金鐵霖、馬秋華、萬山紅、金秋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兼職教授。學院現有理論與作曲教研室、聲樂教研室、鋼琴教研室、管弦樂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和藝術實踐與劇場管理中心、音樂與舞蹈實訓中心等七個教研室(中心)以及區域音樂與舞蹈文化研究中心、實驗藝術團等科研和實踐機構。學院有著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2006年啟用的現代化多功能音樂教學樓群建筑面積達 22000 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價值1000多萬元?,F有鋼琴257架,琴房298間,專業圖書10000余冊及唱片、音帶、像帶5000多張(盒)。學院建有省內領先的數碼鋼琴教室、雙排鍵電子管風琴教室、電腦音樂制作實驗室、數字錄音棚、標準化舞蹈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實驗劇場等。
五十多年來,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音樂、舞蹈人才近萬人。近年來,畢業生以其綜合素質優勢,不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沿海發達地區深受歡迎。其中,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各地優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或高等院校的骨干教師,文藝團體的藝術家以及音樂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中堅力量。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519。
專業介紹
音樂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音樂教學和研究能力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學位課程: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與作品分析、管弦樂法、中外音樂史與名著鑒賞、鋼琴即興伴奏、合唱與合唱指揮、藝術概論、音樂美學、教師教案課程、各專業方向專業課程。
就業方向:在中小學校、文化館站、青少年宮、社會音樂團體、文化企業、廣播影視部門等單位從事音樂教育與教學等工作。
舞蹈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舞蹈教學和研究能力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舞蹈教育工作者。
學位課程:視唱練耳、基本樂理、舞蹈概論、舞蹈解剖學、芭蕾基訓、古典舞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音樂欣賞、現代舞、中外舞蹈史、舞蹈教學法、舞蹈編導。
就業方向:在中小學、文化館站、青少年宮、社會舞蹈團體、文化企業、廣播影視部門等單位,從事舞蹈教學與創編等工作。
舞蹈表演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在各類藝術團體從事舞蹈表演和編導,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及其他舞蹈教育工作者。
學位課程:舞蹈表演理論與實踐、舞蹈概論、舞蹈解剖學、芭蕾基訓、古典舞身韻、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音樂欣賞、現代舞、中外舞蹈史、舞蹈編導技法。
就業方向:在藝術館、青少年宮、幼師、中小學及舞蹈中專學校從事舞蹈教師,在文化系統、企事業單位、社區文化活動從事舞蹈策劃、組織、編排等工作。
美術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辦學始于1960年,現有美術學(油畫、中國畫、版畫、水彩4個方向)、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表演)、動畫(三維動畫、二維動畫、數字媒體藝術)五個本科專業;美術學、藝術碩士(美術、藝術設計二個領域)、教育碩士學科教學(美術)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美術學評為省級重點學科、省高校品牌專業和省首批特色專業;美術學院獲“中國設計事業創新機構獎”、“江西省動漫傳播教育機構獎”、江西省“優秀設計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0余人,專業教師分別畢業于中國八大美院等知名院校;有教授、副教授28名,博士1名,碩士44名,江西省學科帶頭人2名,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江西省設計大師1名,江西省骨干教師5名。
學院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倡導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開展校企合作和校際合作,建立了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的管理和引領機制。近年來,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專業競賽獲獎作品達2000多件,其中在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專業組一等獎7件,二等獎4件,三等獎1件,位列同等院校前列。
學院有教學大樓近2萬平方米,建有客家民間美術研究所、藝術設計中心兩個科研機構;客家博物館是江西省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學院擁有1000萬余元價值的先進教學設施和設備。建有電腦設計、動作捕捉、玻璃工藝制作、燈光效果模擬4個實驗室;影視動畫、平面設計、油畫、中國畫、版畫、水彩畫、攝影、陶藝、雕塑、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制作11個工作室;服裝表演與訓練廳、多功能展廳、客家文物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余件)、專業圖書資料室。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58。
專業介紹
美術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美術學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勝任中高等學校、文化部門、影視、出版、群眾藝術館、青少年文化宮美術教學、科研、創作設計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學位課程:素描、素描與速寫、設計基礎、美術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油畫、國畫、版畫、水彩。
就業方向:中高等學校、文化部門、影視、出版、群眾藝術館、青少年文化宮美術教學、科研、創作設計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能熟練掌握各類視覺傳達元素設計方法并進行綜合應用,適合在出版、廣告、裝飾設計、企事業宣傳、商場等行業從事設計、應用、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學位課程:設計表達Ⅳ、設計表達Ⅴ、設計表達Ⅵ、設計表達Ⅶ、設計表達Ⅷ、設計表達Ⅸ、設計表達Ⅹ。
就業方向:專業設計領域、企業、傳播機構、中等院校、研究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
環境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設計審美、創新能力,能從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專業設計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模型制作、照明設計、陳設設計、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景觀設計。
就業方向:環境設計機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空間設計、景觀設計、裝飾設計、項目策劃與設計管理。
動畫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動畫創作的基礎知識和創作基本技能,能從事動畫策劃、動畫創作、動畫推廣及應用和動畫教學與研究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學位課程:動畫造型訓練、動畫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動畫故事板、動畫運動規律、動畫設計稿與原畫、數字影像技術、動畫特效合成、動漫衍生產品開發、定格動畫、動漫項目實訓。
就業方向:影視動畫制作及電視傳媒行業、廣告傳播等商業制作公司;游戲、網絡動畫等互聯網互動娛樂領域,手機游戲動漫等無線娛樂領域。
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表演)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的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平面拍攝、鏡前造型、服裝設計能力;能在時裝表演、形象展示、廣告拍攝、空乘等領域從事表演、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性人才。
學位課程:服裝表演與訓練、造型設計、形象設計、公關禮儀、服飾流行與設計、服裝表演與編導策劃、服裝電腦制圖、模特資源管理、設計表達、立體裁剪。
就業方向:教師、職業模特、空乘、服裝營銷、企業產品代言人、商場主管、服裝設計師、形象策劃與展示、知名品牌表演編導等。
體育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4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省級品牌專業1個、特色專業1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優質課程2門,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被教育部批準為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高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總局戶外運動指導員培訓單位;被批準為體育競賽裁判員、社體指導員2個省級培訓基地。
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40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39人(其中博士8人),國家級裁判員9人。擁有省內一流的體育場館,總面積106853平方米,擁有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等14個室內運動場館。另有2個標準田徑場、40余個室外籃(排)球場、游泳池運動場所。
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應屆畢業生考研率明顯提升,近兩年30余名同學考取了北京體育大學等知名院校。學生在各級各類體育競賽中屢獲豐收,學生奪得2012年倫敦殘奧會金牌、銀牌各一枚;曾獲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并在人民大會堂代表作匯報演出。在江西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上,團體總分、金牌數、獎牌數均位列高校組第三,并摘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和“優秀組織獎”。
學院咨詢電話:0797-8393671。
專業介紹
體育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及其它體育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扎實的學校體育教學、學校課外體育組織和指導能力,具備基本的運動訓練與管理及組織開展社會體育競賽和裁判工作能力,高素質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體育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田徑運動與教學、體操運動與教學、足球運動與教學、排球運動與教學、籃球運動與教學、武術運動與教學、主項提高課程。
就業方向:在中小學、體育行政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大眾體育健身指導相關部門,從事體育教學、訓練、健身指導與組織管理工作。
社會體育管理與指導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體育健身、社區體育指導、體育產業經營開發、體育活動與競賽的組織、管理和一定的體育教學能學能力,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體育專門人才。
學位課程:體育學概論、體育社會學、社會體育學、運動解剖學、體育管理學、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武術、主項提高課程。
就業方向:勝任群眾性體育活動的指導與管理,體育產業經營、中小學體育教學等工作。
表演
培養目標:培養能適應新時期體育藝術表演市場與健身市場發展的需要的,掌握表演學和體育學基本理論,系統掌握體育藝術表演和健身指導的知識的,具備較強的體育表演技能和健身指導技能的,具策劃、編導、組織、管理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位課程:體育藝術概論、藝術解剖學、音樂選配與編輯、體育美學、大型文體表演與實務、形體訓練、基本體操、運動生理學、健身俱樂部管理、體育表演基礎訓練、專項訓練與實踐教學。
就業方向:勝任體育表演、體育健身、體育休閑、健身項目教學與訓練的相關部門的策劃設計、組織管理、編導、咨詢及經營開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