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會計從業人員:
根據省財政廳《關于2016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有關事項的通知》(粵財會〔2016〕10號)有關要求,現將我市2016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以下簡稱“繼續教育”)培訓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分類培訓
2016年我市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以下簡稱“持證人員”)實行分類培訓。根據單位類型共分為四類:
第一類,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持證人員。主要包括:大中型企業持證人員,即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中型企業標準及以上的企業持證人員;符合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條件的小型企業持證人員。
第二類,符合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條件的小型企業持證人員。指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持證人員。符合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條件的小型企業除外。
第三類,行政事業單位持證人員。
第四類,其他持證人員。
二、培訓內容
第一類,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持證人員。本類別持證人員培訓內容為:管理會計、《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石油石化行業》、企業會計準則及其具體準則、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可拓展商業語言及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基礎知識、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參與培訓人員可在以上內容中自行選擇學習。
第二類,符合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條件的小型企業持證人員。本類別持證人員培訓內容為《小企業會計準則》。
第三類,行政事業單位持證人員。本類別持證人員培訓內容為: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及具體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行政單位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小學校會計制度、彩票機構會計制度、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參與培訓人員可在以上內容中自行選擇學習。
第四類,其他持證人員。本類別持證人員可根據實際自行選擇上述三類培訓內容之一作為培訓內容。
三、培訓對象
根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規定,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應當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次年開始參加繼續教育。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采取學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得少于24學分。
四、培訓形式
(一)培訓方式
持證人員可自主選擇以下三種方式的其中之一:
方式一:面授培訓(培訓單位名冊請登陸我市會計信息服務平臺(http://dgac.dg.gov.cn/)查詢)。
方式二:網絡繼續教育(操作說明詳見《關于開展會計人員網絡繼續教育工作的通知》)。
方式三:我市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師資培訓、高端會計人才培訓等(培訓通知請登陸我市會計信息服務平臺查詢)。
(二)培訓收費
經市發展和改革局審定,按每人每課時3元、總課時為24課時的標準收取培訓費。
五、培訓要求
(一)對持證人員及有關單位的要求
1.持證人員應積極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會計工作能力。持證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培訓情況將錄入會計人員管理信息系統。
2.持證人員所在單位應當支持、督促并組織本單位持證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保證學習時間,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
3.繼續教育完成情況將采取電子記錄方式進行。若持證人員需查看、打印紙質憑證的,可自行登錄我市會計信息服務平臺打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完成記錄》。
(二)對培訓單位和用人單位自行組織繼續教育的要求
1.培訓單位應建立嚴格的培訓管理制度和學員檔案管理制度,扎實有序地開展培訓工作,確保培訓質量。
2.培訓單位應于每期培訓班開班前10天報送培訓計劃,并在每期培訓班結束后10天內,報送作業題式樣、學員完成作業情況和培訓合格學員花名冊。培訓單位負責人對培訓合格學員花名冊的真實性負責。
3.培訓單位應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同時接受社會監督。不采取虛假、欺詐等手段招攬生源,或亂收費不培訓,將培訓工作轉托其他單位,不違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其他行為。
(三)對財政部門的要求
1.完成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公布工作。我市將按照《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對我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并及時通過我市會計信息服務平臺等途徑向社會公布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名冊,接受社會監督。
2.加強監管考核。各財政分局應當加強對屬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考核,規范培訓秩序,確保培訓質量。定期或不定期(至少每年1次)檢查本鎮街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對不符合《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一經發現,應立即進行處理。
東莞市財政局
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