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咨詢電話:0871-65941200 65941255 學院網址:http://tgsf.ynnu.edu.cn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源于西南聯大地質地理氣候學系和聯大師范學院史地系。下設地理科學、旅游學、地理信息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教師教育五個系;旅游規劃研究、區域規劃與西部發展研究、“3S”技術應用研究、自然文化景觀與遺產研究、環境教育研究、東南亞南亞研究、旅游教育培訓、實驗教學等八個中心;國土開發與整治、區域經濟與人口、艾滋病與社會發展、水土資源與山地災害等四個研究所?,F有教職工93人,專任教師中,正高14人,副高2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博士32(不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人,碩士40人,碩士以上學位人員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7.41%;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生39人,碩士研究生312人,全日制本科生1462人。
擁有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山地環境與災害防治、邊疆地理學、教育地理學、區域經濟學、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課程與教學論(地理學科教學論)、學科教學(地理)(專業學位)、地理教育(教育碩士)等12個碩士點或方向;有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測繪工程等全日制本科專業,其中,地理科學、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兩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
學科平臺建設發展快,有“地理科學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西部資源環境地理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高原地理過程與環境變化云南省重點實驗室”、“中國西南地緣環境與邊疆發展云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地理科學與技術”云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地理、地理信息系統、旅游、教學技能、規劃設計、測量等實驗室;有國家旅游局批準的旅游規劃資質,是云南省導游、旅游景區管理等的培訓單位。
資料室藏書10萬余冊,專業期刊100余種,外文期刊近20種。近年來,學生在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建工杯結構設計競賽及素質活動等國家級、省級、校級競賽中獲獎220余項,旅游導游資格考試過關率位居全省同期的前列,本科生考研錄取率名列學校前茅。
地理科學專業(師范,文理兼招)
本專業主要培養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扎實、基本知識全面、基本技能熟練,教學能力適應現代地理教學發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機構、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科研、管理、規劃和開發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地理、資源環境、國情、人口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也可到國土局、發改委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管理、科研及規劃設計等工作。師范類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地球表層(包括巖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圖、野外觀測、實驗室分析模擬等現代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歷史的基本素養;能應用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科學問題和實踐問題,了解相關領域的基本進展和社會需求,能在教師指導下從事基本的理論研究或應用研究;掌握教育學基本理論和地理教學法,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能應用可視化等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地理教學工作;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勝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認為修養,善于團隊合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術,能達到規定的等級。
主干學科:地理學、教育學;核心知識領域:天文學、地質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區域地理學、3S(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科學與技術、地理教學論。
主要專業課程:地質地貌學、氣候學與水文學、生物與土壤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自然地理類課程;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旅游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城鄉規劃原理等人文地理類課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云南與東南亞地理等區域地理類課程;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原理與方法、GIS軟件應用等地理信息技術類課程;環境科學、自然資源學、全球變化、土地利用與土地規劃等資源環境類課程;教育學、心理學、地理教學論、地理媒體教學技術以及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教育實習等教師教育類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地質地貌野外實習、氣象與氣候學實習、水文學實習、土壤植物野外實習、人文地理野外實習、地理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與實習。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非師范,文理兼招)
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的自然資源與環境科學思維訓練和良好的自然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專業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從事資源開發、環境管理、環境保護與修復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科技專門人才。畢業后可在科研單位及發改、國土、環保、林業、水務、旅游等政府部門和相關企事業業單位工作。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扎實的自然與資源環境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理論前沿、發展現狀、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具有與本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知識,了解國家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掌握自然地理、資源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觀測、分析和應用技術,具有較熟練的遙感、遙測和GIS技術的應用能力,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實驗設計、操作、分析、歸納、整理能力與學術交流的能力;接受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創新意識、協同攻關能力及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達到規定的等級;具備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管理能力和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
主干學科:地理學、環境學、自然資源學、生態學;
核心知識領域:自然地理學類、資源類、環境類、地圖與測量學類、數學與信息類。
主要專業課程:地質學基礎、地貌學、土壤學、氣象學與氣候學、水文與水資源學、生物地理學、地圖學、地球化學、環境工程、環境化學與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水資源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土壤污染與治理、污水處理技術、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GIS理論與應用、遙感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自然地理綜合實習、環境工程類實習專業或區域地理綜合實習、科研訓練、畢業設計(論文)。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非師范,文理兼招)
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立足于宏觀、中觀區域規劃、微觀的規劃設計和土地管理,熟練掌握GIS應用、城鄉規劃與設計、村鎮建設、景觀規劃與設計等專業技能,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可自主獲取知識;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與社會交往能力;具有利用互連網絡進行資料搜集和文獻檢索能力;能夠熟練使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進行管理、分析、與應用,并熟練掌握各類城鄉規劃類的軟件,具備編制各種不同規劃的技能;具備一定的科研與學術交流的能力;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能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與不同尺度規劃編制。
主干學科:地理學、城鄉規劃學;核心知識領域:地理學類、數學與信息類、城鄉規劃類、管理類、環境類。
主要專業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科學概論、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城鄉規劃原理、數字測圖、GIS原理與應用、遙感概論、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則、修建性詳細規則、園林與綠地規劃、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專業綜合實習、人文地理實習、區域地理綜合實習、計算機專題地圖編制、各種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園林綠地規劃)的編制實踐、城市規劃實務與圖件設計綜合實習、科研訓練、畢業設計(論文)。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非師范,文理兼招)
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的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地圖學專業知識,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使學生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和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的能力,培養能夠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的知識和工具進行空間信息處理、信息管理、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能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及社交能力;具有利用互連網絡進行資料搜集和文獻檢索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能夠熟練進行地理數據獲取,使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管理、分析、處理與應用地理信息;具備研究報告的寫作能力;具備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協同攻關能力,能在教師指導下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或具體應用。
主干學科:地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核心知識領域:地理信息系統理論與應用、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學、地圖學、空間數據庫、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
主要專業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程序設計、地圖學、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WebGIS技術、實用GIS開發、GIS軟件工程學、遙感原理與方法、遙感數字圖象處理、數字地形分析、遙感地學分析、數字測圖、數字攝影測量、GPS原理與應用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測量學與地圖學實習、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空間分析方法與應用、遙感圖像處理、科研訓練、畢業設計(論文)。
旅游管理專業(非師范,文理兼招,有兩種模式)
國內模式:(四年在國內)
本專業培養適用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能在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與思維方法,具有運用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擁有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經濟學;核心課程: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市場營銷、旅游心理學、酒店管理概論、旅行社管理、旅游財務管理、現代服務業管理、旅游商務英語。
主要專業課程:管理學、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旅游學概論、旅游資源學、旅游英語、區域旅游規劃、酒店管理、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電子商務、項目策劃、企業營銷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旅游景區調查和旅游企事業單位專業實習。
“2+2”模式(非師范,文理兼招,前2年在云南師范大學學習,后2年到泰國的大學學習)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旅游管理理論基礎,又系統地掌握現代旅游管理知識和技能,熟悉中國及東盟國家有關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和發展動態,能在中外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規劃與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服務等實際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具體體現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健康的體魄;具有符合職業要求的儀態儀表;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創新和競爭意識;具有涉外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遵紀守法,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較強的現代服務意識。掌握泰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熟悉我國有關涉外政策和法規;掌握旅游經濟、管理、營銷、法規、規劃、教育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英語和泰語交際能力、扎實的英語和泰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功,語音語調規范;具有良好的漢語修養,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熟悉涉外業務,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應變能力,能科學分析和處理涉外事務中的實際問題;熟練運用計算機及常用辦公軟件;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撰寫論文的基本方法。
本專業主要專業課程有
1.國內部分:高等數學、基礎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基礎泰語、中泰關系的歷史與現狀、經濟學、旅游學概論、管理學原理、旅游市場營銷和旅游經濟學等。
2.泰國部分:綜合泰語、泰語聽力、泰語口語、旅游泰語、泰國旅游地理、旅游法規、管理信息系統、旅游項目策劃與組織、統計學、會計學、飯店管理概論和財務管理等。另,在泰國學習一年的學費、住宿費、伙食費三項合計約需開支人民幣3.5萬元左右。希望考生報考時充分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師范,文理兼招)
本專業2007年由國家教育部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二類特色建設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師范類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與思維方法,具有運用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擁有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掌握教育學基本理論和旅游教學法,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能應用可視化等現代教學手段開展旅游教學工作。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旅游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經濟學、管理學、旅游學概論、區域旅游規劃、酒店管理、旅游教學論、教育實習等旅游教育方向類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旅游景區調查和旅游企事業單位專業實習、教育見習和實習。
測繪工程專業(非師范,招收理工科類考生)
本專業培養具有地面與衛星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及地圖與地理信息工程等方面知識,掌握空間信息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養能從事國家基礎測繪、運載工具導航、城市和工程建設、國土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測繪工作,并能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能在工礦企業、城市規劃、市政管理、房地產開發、土地管理、地質礦產資源調查、航空航海導航、農業資源調查、電力、水利和軍事等眾多領域從事相關工作。非師范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具體體現為: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信息獲取和職業發展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設計、工程綜合和測繪儀器操作能力;具有空間信息獲取、數據處理、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的能力;具有GIS開發和應用的能力;能將專業基礎知識綜合應用于科學研究或工程實踐,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專業領域的工程實際問題;掌握進行創造活動的思維方法,能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工作;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測繪工程軟硬件系統的集成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具有相關領域的創業能力。
主干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地球物理;核心知識領域:本專業的知識體系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3部分構成。通識教育包含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體育和實踐訓練等;專業教育包含專業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實踐訓練等,涵蓋地球空間信息采集技術、數據處理理論和方法、測繪信息表達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大地測量學與導航定位、工程與工業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等核心知識領域。綜合教育包含思想品德教育、專業實踐教育、社情國情教育等。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英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象處理、地圖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地理信息系統(GIS)、攝影測量學、遙感原理與方法(RS)、GPS測量原理與應用、大地測量學、工程測量學、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學、城市規劃原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集中實習、課程設計、工程設計、綜合設計、畢業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