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禮儀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一種最高外交禮節了?!读H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以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無尊卑關系。進入階級社會后,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里,“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奔词故瞧捷吂虬荩灿斜舜斯Ь吹囊馑??!肮虬荻Y”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并停留較長一段時間;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于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揖讓禮”。“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一般用于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按蚬白饕尽奔词且环N引見,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這一禮節,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袒臂禮”。又叫“左右袒”,是一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態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于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大約產生于春秋戰國時代。
“虛左禮”。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 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后生?!焙髞斫涍^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 “虛左以待”?!疤撟笠源钡男袨?,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