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代碼:570201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理科)、中職畢業生(化工、機械等)
招生方式:單獨招生、計劃招生
學 制:全日制3年,修學年限2~6年
一、專業背景
重慶化學工業發展迅猛,已是“6+1”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以長壽、涪陵及萬州為中心的化工產業群,涉及煤化、精化、石化、天然氣化工、醫藥及新材料等領域,為化工生產與控制、質量監督與管理、工藝維護與改造、環境監測與治理、化工產品營銷、智能設備操作與維修等領域提供了大量技術崗位,促進了重慶化工行業對應用化工技術人才的極大需求,更為長江中上游化工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重慶化醫集團是重慶化學工業的龍頭,業務范圍涵蓋了化工領域的多個產業,如今面臨天然氣價格緊張的局面,部分產業發展亟待轉型,目前已在長壽化工園區規劃了“氣改煤”替代天然氣項目,在未來一個時期煤化工產業將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煤化工專業人才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我院在原煤化工技術專業基礎上利用現有師資力量和實驗實訓條件轉型開辦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在適應未來一個時期煤化工產業發展對煤化工專業人才需求的同時滿足重慶地區化工支柱產業的需求。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面向煤化工及下游產品加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輕化工、化工環保等行業及分析檢驗技術服務機構、化工產品營銷等企業,培養能夠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從事化工分析檢驗、化工生產操作、工藝改造設計、化工安全環保及產品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就業方向
主要面向煤化工及下游產品加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輕化工及化工環保等相關生產企業、分析檢驗技術服務機構、化工產品銷售企業等,從事一線生產控制、分析化驗、設備維護、產品營銷及安全環保等工作。就業單位基本在重慶市內或附近省市,起始年薪約3.5-4萬元,該專業具有適應面廣、需求量大的特點。
四、職業發展路線
職業發展路線 | 技術崗 | 一線員工-技術員-工程師/技師-技術總監-總工程師 |
管理崗 | 一線員工-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廠長-副總/總經理 | |
銷售崗 | 一線員工-銷售顧問-營銷員-銷售專員-片區代理-大區經理-總經理 |
(1)畢業1-3年內,主要從事一線化工生產控制及分析化驗等工作;
(2)畢業3-5年內,主要從事化工生產運行管理等工作;
(3)一般畢業5年后,部分優秀學生可成為車間主任、工程師、廠長等工程技術核心人員或管理層領導人員。
五、主干課程
煤化學及煤質分析、分析化學、化工制圖及CAD、化工原理、化工設備基礎、化工儀表與自動化、煉焦工藝、煤炭氣化工藝、化工工藝、化工設備使用與維護、反應器操作與控制、精細化工概論、化工腐蝕與防護、化工安全與環保等。
六、師資隊伍
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嚴謹的師資隊伍,現有校內專兼教師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7人、實驗員1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0人,占71.4%,其中博士3人;“雙師”素質教師80%以上。近3年來,教師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編或參編多本教材及講義,主持完成或參與各類研究課題十余項。
專業帶頭人:黃陽全,男,1965年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教授、高級工程師,1990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選礦工程;1990-2002年在重慶天府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從事煤炭生產安全技術管理工作,歷任總工程師、常務副廠長、副礦長;2002調入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F任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礦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安全與環境檢測中心主任。主持完成國家級新技術推廣項目1項,主持完成市級課題3項,主持橫向課題和技術服務項目5項,主編行業規劃教材2本,校本教材4本,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主要講授《潔凈煤技術》、《化工企業管理》等課程。
周詩建,男,1965年生,工學學士,副教授,1986年畢業于重慶大學,重慶市煤炭行業專家、江津區安全生產專家;現任環境與化工教研室主任,主持科研技術服務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編行業教材1本;主講《化工設備基礎》、《化工分離技術》等課程。
專任教師:高麗,女,1974年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副教授、工程師,1996年華東冶金學院煤化工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安徽工業大學化學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環化教研室骨干教師、安全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煤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主編或參編《煤炭氣化工藝》、《潔凈煤技術》等多部教材,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3篇。主持完成市級課題1項、主研2項,校級課題1項,技術服務項目5項,主要講授《煤化學》、《煤焦化工藝學》及《煉焦工藝與焦化產品回收》等課程。
蔡慶,男,1985年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注冊環評師、職業衛生安全檢測專業技術人員;2013年重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主持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1項、完成校級課題1項,參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收錄4篇,EI收錄1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工廢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環境微生物技術等;主講《化工安全與環?!?、《化工工藝》等課程。
王金霞,女,1980年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職業衛生安全檢測專業技術人員;2012年重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主持完成校級科研課題2項,參與重慶市教委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環境保護與職業衛生、環境微生物技術等;主講《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及《分析化學》等課程。
郭亞琴,女,1977年生,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講師。先后在昆明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專業攻讀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在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工作、任研發技術員,2013年重慶大學冶金工程博士專業,現為煤化工專任教師;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校級科研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EI收錄2篇,參與發明專利3項,主要研究方向金屬提取與分離技術;主講《煤焦化工藝學》、《分析化學》及《儀器分析》等課程。
專任教師:羅樂,男,1987年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講師,中國化工學會會員、重慶煤炭學會會員,現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煤化工專任教師、安全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技術人員。2012年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其中2010-2011年,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中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實驗室從事電解錳行業污染防治研究工作)。參編校本教材2本、講義多冊,參與研究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主要講授《化工制圖與CAD》、《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煤氣化工藝學》及《煤液化技術》等課程。
專任教師:周皓,男,1987年生,河北保定人,中共黨員,工學學士,助教,現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環化教研室實驗員、安全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技術人員。2009年本科畢業于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同年進入重慶卡貝樂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天然氣制甲醇的工作,歷任車間技術員、助理工程師,期間先后前往?;?、川維等大型化工企業進修學習,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實踐經驗。參與研究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5篇,主要講授《分析化學》、《化工工藝》等課程及實踐環節的教學。
專任教師:董靜,女,1982年生,陜西人,工學學士,講師,現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礦業與環境工程學院教學干事、安全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技術人員。曾獲得2011第三屆煤炭院校學生工作優秀論文,參與《環境監測》精品課程建設、煤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高職高?!洞髿馕廴究刂啤氛n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等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曾先后講授《普通化學》、《無機化學》及《化工腐蝕與防護》等課程。
七、實驗實訓條件
1.校內實訓基地——規模大、設備齊、功能全
2.校外實訓基地
我校與重慶萬盛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等市內外十余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能夠滿足專業認識性實習、工種頂崗實習和畢業頂崗實訓等實踐教學的需要,也在很大很程度上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部分實訓基地如下:
序號 | 實訓基地 | 實訓內容 |
1 | 重慶佐能化工有限公司 | 認識實習、頂崗實習 |
2 | 重慶卡貝樂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3 | 重慶萬盛煤化有限責任公司 |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4 | 重慶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5 | 重慶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6 | 重慶川染能源供應有限責任公司 |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7 | 重慶鋼鐵集團焦化廠 | 認識實習、頂崗實習 |
8 | 重慶韓泰輪胎有限公司 | 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9 | 重慶鐵馬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生產實習、頂崗實習 |
3. 部分合作企業一覽表——大中型企業領銜的“校企合作”
序號 | 企業名稱 | 畢業生需求 | |
數量 | 崗位 | ||
1 | 重慶樹榮化工有限公司 | 50人/年 | 化工產品銷售 |
2 | 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 | 20人/年 | 生產操作、分析化驗 |
3 | 中電投貴州金元集團 | 50人/年 | 生產操作 |
4 | 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0人/年 | 生產操作 |
5 | 住化電子(重慶)有限公司 | 100人/年 | 生產操作 |
6 | 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 30人/年 | 分析化驗 |
7 | 重慶韓泰輪胎有限公司 | 50人/年 | 生產操作、工藝管理 |
8 | 重慶卡貝樂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30人/年 | 生產操作、分析化驗 |
9 | 群光電子重慶有限公司 | 若干 | 生產操作 |
八、專業發展
本專業的發展將緊緊圍繞重慶化學工業和十大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區域經濟對應用化工專業人才需求,提升專業的社會認同度。推進以應用化工技術為主體的專業群發展,三年內計劃新增工業分析技術或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1-2個專業,專業(群)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力爭在校生人數達到300人以上。
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三年內新建3-5個校外實習和就業基地,積極申請國家、地方財政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建成集教學、科研、生產、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實訓基地。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技術項目和企業頂崗實踐,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通過校內培養和人才引進,培養教授1人,副教授2人,培養骨干教師2人,力爭專任教師的數量達到12人。
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以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為重點的專業建設,力爭三年建成重慶市市級重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