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扎實的科學理論、工程技術和實踐訓練基礎為支撐,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質,具有外語及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系統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安全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監控、產品銷售、檢驗檢疫、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多領域適應能力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堅定的追求卓越的態度、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具有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
3.具有良好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意識;
4.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5.具有綜合應用所學科學理論提出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并解決食品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食品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思維能力;
6.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食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獲取和職業發展學習能力;
8.了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技術標準、相關行業的政策、法律和法規;
9.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10.具有應對危機和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學制與修業年限
標準學制四年,修業年限4~6年。
四、最低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最低畢業學分:167。符合學位條例收于規定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分配表
六、培養方案課程計劃表
七、專業主干課程說明
課程編號:3001015課程名稱:食品生物化學課時:69學時
預修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課程內容:食品生物化學分為生物化學基礎理論和生物化學理論在食品中的運用兩部分。包括水分、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酶、維生素與輔酶、生物氧化、物質代謝、新鮮食物組織的生物化學、食品加工貯藏中的生物化學、色素、食品風味物質、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的毒素。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生物化學》,謝達平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6
2.《食品生物化學》,胡耀輝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3
3.《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巖,沈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4.《生物化學實驗指導》,余冰賓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2
課程編號:3001017課程名稱:食品化學課時:67學時
預修課程:生物化學、有機化學
課程內容:食品化學主要介紹食品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功能;食品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和風味特征;對食品的成分及營養進行分析;食品成分在貯藏加工過程中的化學及生物化學變化;是開發食品貯藏加工的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和新的食品資源的基礎。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化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聞建全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9
2.《食品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用),劉鄰渭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
3.《食品化學實驗》,吳仲兒等編,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6
4.《食品化學綜合實驗》,黃曉鈺,劉鄰渭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9
課程編號:3001019課程名稱:食品微生物學課時:78學時
預修課程: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
課程內容:食品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課程教學分為理論講授和實驗操作兩部分。該學科涉及病毒、細菌、真菌多種微生物,除研究這些微生物的一般生物學特性外,還探討它們與食品有關的特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微生物世界,系統掌握食品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并能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從而為后續專業課程和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微生物學》(第三版),江漢湖,董明盛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8
2.《食品微生物學》,楊潔彬主編,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1
3.《食品微生物學》(第二版),何國慶,丁立孝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9
4.《微生物學教程》(第三版),周德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
5.《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技術》,牛天貴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9
課程編號:3001021課程名稱:食品營養學課時:51學時
預修課程:生物化學、有機化學、食品原料學
課程內容:營養學主要研究人體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以及這些營養素的來源、化學組成、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特點、營養作用,以及研究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生理需求和合理供給,各類食品的營養特點和合理搭配,此外,還要研究各種營養失調的危害與預防。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營養學》(第二版),孫遠明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2
2.《食品營養學》(第二版),劉志皋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2
3.《食品營養學》(面向21世紀教材),王光慈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5
4.《食品營養學》,周桃英,羅登宏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9
課程編號:3001022課程名稱:食品分析課時:76學時
預修課程:食品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
課程內容:食品分析課程內容涉及食品樣品的預處理、采樣、樣品制備、數據分析與質量控制、食品分析發展動向、國家標準分析方法和國外先進分析方法,內容涉及食品營養成分、食品風味成分、食品添加劑、食品微量元素、限制性成分、有害、有毒成分等的分析與檢測,及注意事項。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分析》(十五規劃教材),張水華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0
2.《食品分析》,穆華榮,于淑萍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7
3.《食品分析》,謝筆均,何慧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11
4.《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王晶,王林,黃曉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2
課程編號:3001024課程名稱:食品工程原理課時:88學時
預修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化學、機械制圖
課程內容: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食品、生物技術行業生產過程中流體流動及輸送、典型分離技術、氣流輸送、粉碎與篩分、混合與均質、傳熱、蒸發、結晶、冷凍、蒸餾、吸收、萃取、干燥、新型分離技術等單元操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著重介紹各有關單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的結構、性能、特點及有關注意事項。
參考教材及書目:
1.《食品工程原理》,楊同舟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9
2.《食品工程原理》,李云飛,葛克山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5
3.《食品工程原理》,廖世榮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3
課程編碼:3001026課程名稱:機械基礎課時:51學時
預修課程:機械制圖、高中幾何、高等數學
課程內容:機械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常用機構及其功能介紹、軸系零件的種類及其功能、輪傳動和輪系機構的種類及功能、螺旋傳動和蝸桿傳動機構的類型及功能、帶傳動和鏈傳動機構的類型及功能、液壓傳動的構成和液壓元件及輔助裝置等。
參考教材及書目:
1.《機械基礎》,范思沖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7
2.《機械設計基礎》,楊可楨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3.《機械設計基礎》,李繼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